小心你的基金「人間蒸發」了
小心你的基金「人間蒸發」了
基金投資4大黑洞
過去3年,台灣有近百檔基金被「清算」或「合併」,意味著大量投資人的投資標的,一不留意就「人間蒸發」,或被合併到其他基金名下。投資基金,還有許多「警示指標」,你得時刻留意!
一年來,你是否發覺,周遭人討論選購基金的話題,比選股還更熱絡些?
根據摩根富林明投信在11月所發表的「台灣投資人信心調查報告」,過去1年台灣投資人買賣國內以及海外基金的比例高達54%,比去年同時間調查高8%,同時,號稱最簡單、隨時可以進場的定期定額基金理財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上班族歡迎。加上今年7月,境外基金投資正式開放,越來越多人把「共同基金」當作長期投資的工具。
但是,買基金要看的,絕不僅止於年獲利、β值和sharpe值等「帳面數字」,尤其想要長期持有時,更要去留意一般人不易察覺的「地雷區」,否則一不小心就讓基金黑洞,把你的錢給吞了。
指標1 規模縮小接近2億,隨時被清算或合併
收到基金投資績效報告時,除了「獲利率」,有多少人也會特別留意「基金規模」?
台灣人喜歡短線投資,持有基金也普遍存有「炒基金」的心態,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就表示,國人持有基金時間平均只有8個月。除了投資風氣外,投信投顧公會企劃組資深組長佘曉光指出,和國外基金手續費動輒5%相比,台灣境內基金手續費平均約1∼1.5%的「低水準」,也是刺激投資人喜歡短線操作、贖回的原因。
在這些背景下,台灣基金規模的不穩定度相對較高,一不留意,手邊投資的基金規模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或越操越小。
根據法令規定,國內基金規模如果小於2億,會遭主管機關強制清算或合併。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提供的資料,光今年初以來,國內清算或合併就有49檔,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3年,數字則上攀到近百檔,長長名單列下來十分嚇人。
基金清算,主管單位會依照到期清算日的股價,將基金持股換算成現值,再依照每個人持有比例分配現金。也就是說,就算獲利腰斬,連一點討價還價、等待回檔的機會都沒有了。
若是原基金因為規模太小和其他基金合併,投資策略可能因為決策團隊更改而南轅北轍,當初購買基金所設定的投資報酬率和持有期間,都該重新謹慎檢視。
當然,基金規模縮小,也有可能是市場已經漲了一波,與投資人獲利贖回有關,但毫無疑問地,如果基金規模太小,投資組合、風險分散自然受到限制。
尤其海外大型公司股票,價格十分高昂,可能就不是小基金插手得了的。
那麼,究竟基金規模大小要以多少為判斷基準?
新加坡大華銀證券投顧副理黃崇恩表示,目前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大約以新台幣10億元為平均值,但以「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來說,規模小於10億就佔了一半以上。因此還是要多留意並追蹤基金規模,如果真的規模太小而且獲利疲軟,就要有提早出場的心理準備。
此外,目前市場估計,明年極可能又有5、6家投信要合併,若以1家公司旗下10檔基金的比例推算,牽涉到異動的基金就有5、60檔。
你有多久沒留心投資公司近況了?還是趕快上網了解一下吧!
基金投資4大黑洞
過去3年,台灣有近百檔基金被「清算」或「合併」,意味著大量投資人的投資標的,一不留意就「人間蒸發」,或被合併到其他基金名下。投資基金,還有許多「警示指標」,你得時刻留意!
一年來,你是否發覺,周遭人討論選購基金的話題,比選股還更熱絡些?
根據摩根富林明投信在11月所發表的「台灣投資人信心調查報告」,過去1年台灣投資人買賣國內以及海外基金的比例高達54%,比去年同時間調查高8%,同時,號稱最簡單、隨時可以進場的定期定額基金理財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上班族歡迎。加上今年7月,境外基金投資正式開放,越來越多人把「共同基金」當作長期投資的工具。
但是,買基金要看的,絕不僅止於年獲利、β值和sharpe值等「帳面數字」,尤其想要長期持有時,更要去留意一般人不易察覺的「地雷區」,否則一不小心就讓基金黑洞,把你的錢給吞了。
指標1 規模縮小接近2億,隨時被清算或合併
收到基金投資績效報告時,除了「獲利率」,有多少人也會特別留意「基金規模」?
台灣人喜歡短線投資,持有基金也普遍存有「炒基金」的心態,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就表示,國人持有基金時間平均只有8個月。除了投資風氣外,投信投顧公會企劃組資深組長佘曉光指出,和國外基金手續費動輒5%相比,台灣境內基金手續費平均約1∼1.5%的「低水準」,也是刺激投資人喜歡短線操作、贖回的原因。
在這些背景下,台灣基金規模的不穩定度相對較高,一不留意,手邊投資的基金規模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或越操越小。
根據法令規定,國內基金規模如果小於2億,會遭主管機關強制清算或合併。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提供的資料,光今年初以來,國內清算或合併就有49檔,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3年,數字則上攀到近百檔,長長名單列下來十分嚇人。
基金清算,主管單位會依照到期清算日的股價,將基金持股換算成現值,再依照每個人持有比例分配現金。也就是說,就算獲利腰斬,連一點討價還價、等待回檔的機會都沒有了。
若是原基金因為規模太小和其他基金合併,投資策略可能因為決策團隊更改而南轅北轍,當初購買基金所設定的投資報酬率和持有期間,都該重新謹慎檢視。
當然,基金規模縮小,也有可能是市場已經漲了一波,與投資人獲利贖回有關,但毫無疑問地,如果基金規模太小,投資組合、風險分散自然受到限制。
尤其海外大型公司股票,價格十分高昂,可能就不是小基金插手得了的。
那麼,究竟基金規模大小要以多少為判斷基準?
新加坡大華銀證券投顧副理黃崇恩表示,目前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大約以新台幣10億元為平均值,但以「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來說,規模小於10億就佔了一半以上。因此還是要多留意並追蹤基金規模,如果真的規模太小而且獲利疲軟,就要有提早出場的心理準備。
此外,目前市場估計,明年極可能又有5、6家投信要合併,若以1家公司旗下10檔基金的比例推算,牽涉到異動的基金就有5、60檔。
你有多久沒留心投資公司近況了?還是趕快上網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