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婚姻經營 / 請問老人的容忍度是不是都比較低?




前幾天我鄰居家的母雞生小雞(不同社區,騎機車2分鐘)

因他家的雞太多了,所以小雞免費送,因小雞實在太可愛了,我就要了兩隻小雞回家

我跟老公兩人白天上班不在家,只有婆婆一個人在家

兩隻小雞養在紙箱裡,他們白天很乖不會亂叫

但是我下班回到家後,幫他們換乾淨的報紙時,他們就會開始很大聲的吱吱叫

因為白天待在紙箱裡一整天了,所以我換完報紙後,會讓他們在客廳的茶几上走一走

但我和老公也不能一直看著他們,因為我們要洗碗&洗澡&做其他家事

小雞又太小,婆婆怕他們會在茶几上摔下來,就會叫我再把他們放回紙箱裡

小雞一放回紙箱裡,就會很大聲的吱吱叫

一叫要叫兩個多小時快三個小時,他們才會睡覺

我婆婆年紀大了,沒精神和力氣顧小雞

小雞在吱吱叫時,我也怕會吵到婆婆

我就跟婆婆說,如果妳覺得小雞很吵的話,那我再把他們送回給鄰居

剛開始婆婆並不會覺得他們很吵

但隨著小雞漸漸長大,從兩小時的吱吱叫,到現在快要三小時的吱吱叫

其實我知道只要熬過這段日子,等小雞長大了,就不會再吱吱叫了,婆婆說因為媽媽(=>我)回來了,小雞要找媽媽,所以才會吱吱叫

昨晚小雞叫了快要三小時......

婆婆終於忍無可忍地說把小雞丟到外面吧,被野貓吃掉也就算了(我家社區有野貓,鄰居家的社區沒野貓)

我說院子走廊有狗籠,小雞可以關在狗籠裡(我家現在沒養狗,但狗籠還留著)

老公說雞還太小了啦,怕他們會從籠子的縫裡鑽出來,或小蛇也會鑽進狗籠裡吃他們(我家社區旁邊有山坡,有時會有蛇)

可是婆婆又不想忍到他們大到可以關狗籠..........

後來我想想,我們社區確實不適合養雞..........

所以今早我就把兩隻小雞還給鄰居了.........

唉.......偏偏我特別喜歡那隻很愛吱吱叫的"黑點點"(都他叫的最大聲= =",我喜歡他的毛色和他很有精神,脖子會伸很長,我覺得他長大後一定是公雞>"<)



好吧
我的問題是如果我家社區沒有野貓&也適合養雞時,如果婆婆嫌吵&也不能等到他們長大不再吱吱叫.........

那是不是代表老人的容忍度比較低?



.
  • 因為會影響他的睡眠品質
    老人家怕吵啊
  • 那是不是代表老人的容忍度比較低?


    不是

    每個人的容忍度又不一樣

    有的人可以忍受狗一直叫、嬰兒一直哭、機器一直吵
    有的人又不一定

  • 本話題使用UID無法回應功能

    冷眼
    顯然妳婆婆跟小雞沒感情
    一整晚要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東西..一直固定頻率嘰  嘰  叫
    那個聲音久了會抓狂.跟煩躁

    要我...就直接..煮了

    話說
    還好小雞沒長大


    我家附近有人養雞..天一亮.我鬧鐘沒響..雞先叫

    真的..很機車
  • 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每天兩三個小時的小雞叫聲,  我就不能忍受

    另, 妳家有自己的院子嗎?  要不然怎麼養雞啊?    我婆家樓下是菜市場有雞販
    天啊   每天早上聽到雞啼真的是精神錯亂了!  我覺得你還給鄰居是對的   



  • 跟雞一起在客廳走走.玩玩.我想到雞大便
  • 本話題使用UID無法回應功能

    我姐很喜歡養鳥
    然後也放著客廳亂走
    擻鳥

    很聰明會認人

    最後..被踩死了

    就是愛跟.愛跟...然後我姐兒子一回身沒看到...就踩扁了
  • 婆婆說她才不會抱動物咧,即使是自己養的寵物也一樣..........

    我傻眼了@@

    為何自己養的寵物也不願意抱抱他們啊@@?

    請問有人也是跟我婆婆一樣,不會抱自己養的寵物啊@@?
    ------------------------------------------

    她是暗示妳啦.她要抱孫子

    不過呀
    妳婆婆沒跟大嫂住..可能她不喜歡吵
    還有..比較神經質.我就是這樣.怕吵
  • 我不覺的‘老人’容忍度較低,你婆婆還試著容忍幾天,已經很nice了。

    兩隻小雞要是在我家吵個幾個小時,第三個小時我馬上拿香菇跟菜刀準備去煮雞湯。

    室內本來就不適合養雞,而且雞屎等等沒處理好會造成健康的問題,更別說恐怖禽流感了,人家給、你就養,根本不知道來源有沒有帶甚麼ooxx。

    小雞吱吱叫,你可有想過長大了雖然可關狗籠,卻早上比鬧鐘還準時又大聲?根本沒有「社區」是適合養雞的吧?現在是你婆婆抱怨,養了之後絕對是鄰居來捶你家大門,除非你住在農村,很多人都養雞。

    版主自行帶回雞讓同居的長輩困擾,卻認為是長輩容忍度較低,這有指責意涵結論似乎反過來了唷(ex:婆婆:“是不是晚輩決定做什麼事都不會多想一下、問問同住的人的意見嗎?”)。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