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婚姻經營 / 我該繼續嗎?文長

首先,我必須先聲明我的婚姻是姐弟戀,但是我不覺得罪惡!誰說男大女小就不會離婚,反而我覺得在生活上我可以指引他更多方向跟經驗.
但是11歲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一開始他媽媽就問我了,我說我爸媽會送我一間一千萬的房子,我真傻!還真老實回答,布過這也是我老公當出追我時他就知道的!我從不懷疑他的企圖,事實上他也不是這種人,因為到現在為止它也一直在負擔家計,雖然是每個月負數,都是我貼出來的,但是我也不覺得苦.如果我有我會盡量的付出,其實在他追求我時,有另一個條件非常好的男人,大我十幾歲,再台北東區有三棟房子,追我也是很緊,只是當時我跟現在的老公是同一間公司,每天朝夕相處,很自然就發生了不可能的事,我搬新家,這個親家沒送任何東西就算了,我老公一直是想以後可以自己創業,我也答應他我可用這間我爸媽送的房子貸款我們一起作生意,但是現在他卻說以後賺了錢他要拿錢回去孝順他爸媽,其實孝順沒錯我也不西旺我的老公是個絕情決議的人,但是我總是心裡很矛盾,我條件也不差,只是婐犧牲實在太大!我大學畢業,我老公高中都沒畢業,我交他所有一切的一切,難道我是在位他的家庭奮鬥嗎?其實婚姻是犧牲,但是我現在心裡有疑問!
  • 妳有拿錢回去孝順妳爸媽嗎?
    跟妳先生溝通,畢竟這房子是妳爸媽送的,他要孝順拿錢回家,妳更要孝順,也要拿更多錢回家。
  • 看來妳跟妳先生已經蠻僵的
    兩人會提到離婚
    先不要想這麼多,反正房子是在妳名下,他也沒辦法怎樣

    問妳自己"愛妳先生嗎"?
    如果愛,就好好溝通,如果他要拿回家,妳也比照辦理,這樣妳也可以平衡一點。

    如果不愛且無法接受,真的要到離婚的地步,
    就找個好律師幫妳打親權官司
    兩人離婚,現在孩子不一定會判給男方。
  • 看了好替妳覺得委屈,不過文章要分段,不然讀了有點累
    有仔細想過這段婚姻真的不要了嗎?
    如果是,先找律師評估狀況看孩子會判給誰吧?
    真的不一定是判給父親,如果妳的經濟能力比先生好的話勝算其實很大的
  • 婚姻真的不想挽回了嗎?

    妳經濟實力夠不夠?
    打親權官司需要錢,還要過人的堅強力

    有個偷步的方法,我亂想的,也需要錢
    找"合法徵信社"去查妳老公行蹤,
    如果他有外遇,那協議離婚妳可以有較大的勝算。

    別哭ㄡ
    妳的寶貝還得有堅強的媽媽才行
    為小孩替自己加油ㄣ

    我明天得上班,我可能無法陪妳囉!

    妳也趕快去睡了ㄡ,睡飽才有清楚的頭腦想下一步怎麼做
    ~晚安~

  • 我能理解
    我在家時,爸媽怕我辛苦都不讓我做家事
    去他家時又要幫他家人做家事
    可能是因該的
    但心裡總有些不平衡…
    不過你的事情比我複雜太多了
    又有孩子牽扯其中

    門當戶對或許不會發生你上述的困擾
    加油吧~都遇到了~只好咬牙撐過嘍
  • 小孩不一定給爸爸
    你的經濟狀況  有沒有人可以幫你帶小孩
    家庭關係是否健全都是影響法官判決的因素
    若是這些你都ok那就不必擔心


  • 版主並沒有把現在的問題說出來耶

    差11歲.你大學  他高中  你爸送你房子.....

    這些種種  妳嫁他之前  早就知道了不是嗎?

    結婚前這都不是問題的問題 

    現在卻都成了問題?????

    自己想想  到底什麼才是現在的最大問題

    婚姻不是只有一個人的改變  是兩個家庭

    婚姻也需要一點磨合期  或許該給雙方一點時間
  • cathy057的話:
    版主並沒有把現在的問題說出來耶

    差11歲.你大學    他高中    你爸送你房子.....

    這些種種    妳嫁他之前    早就知道了不是嗎?

    結婚前這都不是問題的問題   

    現在卻都成了問題?????

    自己想想    到底什麼才是現在的最大問題

    婚姻不是只有一個人的改變    是兩個家庭

    婚姻也需要一點磨合期    或許該給雙方一點時間
    ~~~~~~~~~~~~~~~~~~~~~~~~~~~~~~~~~~~~~~~~~~~~~~~~~~~~~~~~~~~~~~
    +1

    從板主的敘述中,只看出版主似乎很後悔。後悔放棄條件好的追求者,後悔〝下嫁〞給學歷以及經濟能力不如自己的老公。但這些不是婚前都知道的事嗎?

    聽起來版主的老公沒變,變得是妳。
  • 台北32
    台北32
    婚姻要長久,天平的兩端就要維持在雙方可接受的平衡

    男女在熱戀時,會願意不斷的爲對方付出,也就是能夠容忍較嚴重的失衡

    然而婚姻卻會使一切逐漸歸於平淡,並進入現實生活中

    這時候失衡的一方在沒有得到相對回饋的情況下

    自然會因為天平兩端過度失衡而想要脫離

    這也就是版主的情況

    所以版主要考慮的是,這種失衡是會持續下去?還是未來有可能改善?

    這種失衡有無彌補的方式?  (除了物質之外,愛情也是一種彌補方式)

    如果都沒有,過度失衡的婚姻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離婚。
  • 既然選擇在一起,好好經營你們ㄉ婚姻~
    我相信對家裡好的人,家庭觀念一定很重,對你應該也很好
    只是他想先好好對待父母孝順父母
    如果他也一樣如此對待你父母,那就沒啥好計較了
    加油喔!
  • 努力的小花花
    努力的小花花
    如果版主還愛著老公
    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今天如果角色互換
    老公可以因為老婆沒錢而休了她嗎?
    只是一般社會裡可以接受老公有錢的付出
    沒辦法接受老婆有錢的付出罷了
    今天妳心態不平衡的是妳得一直付出金錢
    而老公付出卻是給他的家人的
    婚姻的生活有許多的問題的
    都得雙方好好的溝通的

    自己好好得想清楚了
    加油!!

  • 努力的小花花
    努力的小花花
    覘板上的女人的話:
    昨天我聽了一個年長者的話說:男人有兩種,一種是顧自己的家(結婚的對象)另一種是很顧自己的父母(人說的孝子),但是如果他以後小孩結婚他不要他的小孩做孝子,這樣總是會委屈自己的另一伴的!看韓劇上說:三種人不能嫁,一是通緝犯,一是無業遊民,一是孝子.當然回報父母是應該,尤其我現在自己帶小孩更有深刻體會.
    但是我在想baby的生命是我們自己決定要他來的,卻還要設定他要來回報我們的養育之恩,不覺得對他來說太沉重了嗎?我們做父母的應先把自己照顧好,確定可以給他好的環境在來生他,否則將來只會怨~(當初為了養你讓我好辛苦之類的話)其實父母自己也可以選擇不生阿!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親手帶我的孩子,看著他對我的一平一笑,這就是他在對我的回報了!我很感激老天爺給了我這一份禮物!
    =========================
    以上妳說得觀點沒錯
    只是時代不同每個家庭的價值觀也不依樣
    老一輩的人會希望小孩孝順回饋的
    妳有妳的想法也沒錯的
    但老一輩他們的想法也不能說他們錯的


  • 覘板上的女人的話:
    其實自己很清楚,大概像我老公說的吧!他說我好像變清醒了,明知她的所有狀況卻還是結了,也生了,但是隨著時間我也開始慢慢變的不平衡了!想想當時的愛情真偉大!這種心理無法得到平赴我想早晚離婚也是應該.
    ~~~~~~~~~~~~~~~~~~~~~~~~~~~~~~~~~~~~~~~~~~~~~~~~~~~~~~~~~~
    因為你隨著歲月而變理智了
    你的愛情還是有讓你站旁觀者位置看待的時候

    男女是不平等的
    女生對男生付比較多的心血跟金錢    大多時候都是沒有回報的

    現今的你也是因為這段感情  你得到的跟收回的不相等才會不平衡
    跟隨你的心吧  想如何就如何  不然久了會生病

    加油
    我挺你
    現今重要的是不讓他們覺得你有油可楷
    當你讓人覺得沒利用價值時  別人會比較輕易放了你

    女人可憐的不是被拋棄而是被利用
  • FOR      覘板上的女人
    不快樂的妻子    不會有快樂的家庭
    不快樂的媽媽    孩子也不會快樂
    若真的不快樂      就離開吧
    自己要先快樂      對方若如你形容的孝順
    早該體會到待妻子的父母如自己的父母一般的孝順
  • 台北 32
    台北 32
    結婚就像選股票

    眼光好的女人懂得選潛力股績優股

    可惜在愛情市場裡,地雷股永遠比績優股受女性歡迎

    因為地雷股股性活潑,能帶給女人很多樂趣  (非絕對)

    潛力股績優股卻往往股性較不活潑且沉悶  (非絕對)

    所以一個女人嫁的好不好,不只看她本身的條件,還看她的眼光

    條件好眼光差,照樣是悲劇收場..

    一點感想
  • 我有時候也想拿錢回娘家,可是現在婆家自己本身也要要幫先生出錢,先生的錢都轉到婆婆那邊,有時候先生經濟上沒有辦法也會跟我拿一些,其實這時間久了會不平衡,自己的存款上少了一大半,先生還要我幫他存錢買重機,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子...
  • 請三思而後行,婚姻非兒戲,
    妳和先生兩人才是重點,能不能互相體諒才是真的。
    不要為了眼前的小事傷了感情。
    請多想想,再想想,
    妳覺得不方便的,可能會讓他們感謝萬分。
    為何不把握機會,做好親人之間的關係呢?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