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憍桇宏蝬緑? / 我每天工作11個小時,你為了沒丟垃圾唸我

老公每次東西都不會隨手放回原位或丟垃圾筒,總是要我在後面屁股收東西!吃完飯東西就放餐桌上,洗完澡髒衣服就放在浴室...

當全職媽咪快四個月了(生小寶寶後),老公總覺得自己出去賺錢很了不起,口頭禪就是我工作多辛苦......我每天工作多累......你在家都沒事.....,我知道老公工作辛苦,他每次總會說自己東西收的多整齊,多愛乾淨(順便嫌我那兒做的不好),可是,卻老是說一套做一套!

昨天是我的生日,雖然有吃蛋糕,但是我還是得照顧寶寶、煮飯、洗碗....
一大早看到昨天的碗還在餐桌上,其實心裡也不是很開心,難到不會幫我收一下嗎?(至少昨天是我生日耶),就唸了一下老公說前天趾甲刀用完沒放回去、喝飲料瓶蓋沒丟垃圾筒!

他就生氣了,說他每天工作11個小時,我就為了這一點小事唸他!
是我太過份了嗎?
  • 呼~~我一看標題嚇一跳,還以為是我老公來抱怨了呢!﹝ㄡ!不!我老公是每天工作14小時才對。﹞

    言歸正傳,我覺得版主要放輕鬆一點啦。我知道家事很多很累,但不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有些時候擺爛一點也沒關係啦。

    我家老公也常常東西吃完不收放著,我也了解吃完就想躺著不動的感覺,所以也不會催他收,等他﹝或我﹞想收的時候再收就好啊﹝雖然有點不衛生﹞。

    那天看電視上一個家事專家說:家事是要快樂的做的。找一些方法讓做家事不再讓你那麼煩躁,不然一兩次偷懶一下也沒關係。

    我一直相信,先要讓自己快樂才能讓你身邊的人快樂,如果做家事這件事讓你這麼煩躁,就算你將家裡收拾的再好,其他的家人也不會高興的。

  • 這就是原生家庭教他的
    所以有這種觀念態度的男人 
    假如你去上班你會更焦頭爛額
    (我不是勸你不要上班喔)

    以後你照顧他不要像照顧兒子一樣啦
    他是大人了   
    你需要他怎麼做是可以溝通的
    例如衣服    他在洗完澡時候就趕快提醒把衣服拿出來洗喔
    你收拾碗筷時候  就順便把抹布給他請他擦一下
    一次兩次...他會習慣的
     
  • 這是男性一般對全職主婦的迷思
    認為你們白天在家都睡覺睡到自然醒
    睡來後不是看報、看電話要不然就是電話聊天加喝下午茶
    永遠沒在作"正事"
    他們永遠沒想到
    時間到小孩就會自動叫父母親起床
    怎麼可能睡覺睡到自然醒
    如果其餘時間都在閒逛
    衣服誰洗、地板誰拖、飯誰煮、東西誰整理
    現在就看版主還是自己作然後要等到他體貼的那一天
    還是試著放手讓他作一、二天
    或用小孩當擋劍牌
    說東西沒收好小孩會拿來亂抓亂玩危險之類的
  • Q?
    Q?
    唉  我終於明白家庭主婦的心酸
    嫁到美國後離開原本繁忙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因為目前沒有工作證
    所以閒置在家當家庭主婦
    已經煮飯煮了四個多月了
    竟然也會做豆漿米漿和手工蛋餅
    我老公從來不會洗碗或是杯子
    一率放到水槽
    我覺得OK  因為我是全職家庭主婦中
    但是今天我提到X`mas要不要去Las  Vegas過節
    順便渡蜜月
    竟然跟我說我很好命 
    說他下輩子一定要當女生
    然後一付很不想去的樣子
    天啊  旅館費四星級的也不過2000-3000元一晚
    當下我很失望  臉色凝重
    他又說下輩子他當女生一定比我會撒嬌
    怪我給他擺臭臉不會撒嬌
    說穿了就是我目前沒收入 
    如果出去玩就要花他的錢吧
    但是其實說起來
    我單身的時候玩遍很多國家
    本來的夢想是結婚後可以跟另外一伴一起遊山玩水
    現在連度蜜月這個提議都被酸了一陣
    傷腦筋啊
    其實對方不體貼真的是沒辦法


  • 我覺得是妳老公不夠體貼

    他上班工作很辛苦,  妳在家照顧兒子及處理家務,  難到比他閒嗎?

    聽起來,  版主的老公週末肯定沒幫帶寶寶,  所以他不知道帶寶寶的辛苦,  只以為他賺錢最大

    還有啊.  工作賺錢  跟  生活習慣,  是二回事,  他習慣不夠好,  就要承認,  不承認...也要理解妳幫忙收拾的辛苦

    而且他下班回來,  本來就應該多多少少幫妳做點家事,  沒做就算了,  唸他...他還不爽咧

    下次叫他帶小孩,  2個小時就好,  看他受不受的了.
  • 那你裝病一天.請他請假回家做你做的事情.
    接著什麼都不要念

    不管男人或女人.真的很怕"唸"
    就算想反省.但被唸個不停....莫名的無名火就會燒上來~

    如果想要解決事情.最好是不要用唸的.沒用又會惹惱自己跟對方.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