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護專生懷孕當變胖 廁所產子

更新日期:2007/10/06  04:39  記者: 劉英純╱三芝報導 

就讀護專的16歲洪姓少女渾然不知自己懷孕?五日中午在校內廁所生子,被同學發現後送醫,所幸母體無礙,嬰兒則插管急救。

據了解,才16歲的專科女學生開學返校時,老師就感覺原本豐腴的她,更胖了一些,關心她是否暑假吃太多,她並未在意,仍和同學一起住宿舍,上課、參與社團也十分正常。不料昨天中午近1時許,有同學在護理大樓洗手間發現血跡,緊急向老師報告,才發現這名女同學在廁所產子。

師生緊急電請救護車送醫,嬰兒因為早產不成熟,一度裝在紅色塑膠袋裡送進醫院,但醫院仍不放棄,經插管治療,這名早產嬰兒已恢復生命跡象;女學生意識清楚,休養後已無大礙。

學校總教官表示,老師了解後發現,女同學並不知道自己懷孕,生產時也嚇一大跳,老師將會對她進一步輔導。學校已通知家長,父母驚訝之餘還是鎮定處理。
================================================

誇張,怎麼會連自己懷孕了都不知道??
  • 好誇張
  • 誇張~
    自己身為護專生
    應該要有自知之明
  • 怎麼可能不知道
    是不敢講吧~~
  • 嗯~一定是不敢講的阿~
    老師也太不關心學生了吧~
    還是她們像大學一樣
    導師很少出現的
    可是我看新聞上還說
    她們處理的教官還把嬰兒放在塑膠袋~在用紙盒裝著
    拿給救護車人員~還說~這個也送去醫院吧...
    根本沒把嬰兒當人看
    很過分...
  • niffy的話:
    怎麼可能不知道
    是不敢講吧~~
    ===============================================

    +1

    不過她也太天真了吧
    這種事遲早會曝光的
    更何況還牽連到一條小生命
    還拖到最後
    真不知她在想什麼~~
  • 更離譜的是校方居然把baby裝在紅白塑膠袋

    用個double  A  的紙箱裝著

    拿了救護車隨車人員

    說:這個東西請你們處理

    身為護校的師長居然有這種行為及言詞

    記者採訪時,校方低調說要保護女同學

    那無辜的小baby誰來負責任

    這則新聞校方&女學生&家長都病的不輕了

    是瞎了眼了嗎??
  • 我的媽啊~  快昏倒了.
  • 天下事
    無奇不有
  • 應該是不敢講吧

    好可憐的小北比

    以現在的性行為日漸開放

    父母和學校應該要多加強孩子.學生正確的性觀念

    尤其是避孕!!!

  • 大姨媽都沒來會不知?謀摳零啦∼
  • 我比較想知道是哪一所學校
    居然可以出現這種"護專"生(媽呀!!未來是要當護士的耶)
    還有那個校長居然說"這個[東西]給你們處理"
    把人命當"東西",更別提他將嬰兒放在塑膠袋裡

    這種學校真該倒閉算了!(用倒閉怪怪的,不過如果是私立學校,使用倒閉這詞應該也OK)
  • niffy的話:
    怎麼可能不知道
    是不敢講吧~~
    *****************
    +1
  • 這樣也可以當護專生?
    生理衛生都不懂
    扯~~~~~~~~~
  • mimibao的話:
    我比較想知道是哪一所學校
    居然可以出現這種"護專"生(媽呀!!未來是要當護士的耶)
    還有那個校長居然說"這個[東西]給你們處理"
    把人命當"東西",更別提他將嬰兒放在塑膠袋裡

    這種學校真該倒閉算了!(用倒閉怪怪的,不過如果是私立學校,使用倒閉這詞應該也OK)
    ---------------------------------------------------------------------
    學生--->書都白唸了,要作又不避孕;懷孕了,又說不知道?

    校方--->這件事的處理態度很糟糕,很難想像,在這樣"校風"所教育出來的護理人員,不禁令人懷疑,對於生命(患者)對待的態度及所謂的醫德,是否能存在同理心呢?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05/8/lt6f.html

    馬偕護校的~~~
  • 天阿
    這是什麼爛學校
    難怪學生素質會這麼糟糕
  • 好扯....
  • 自己是讀護理
    卻不知自己的身體
    將來當護士
    怎麼讓人對他有信心
  • 護專的錄取標準應該要檢討一下
  • 扯到不行

    都幾歲了還不知道懷孕

    而且竟然又還是護專的



    一定是謊言...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