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階級血汗工廠
好文,貼給大家分享。
---------------------------------------------->
白領階級血汗工廠
編譯 吳凱琳 2003年9月CHEERS雜誌
曾幾何時,藍領階級的夢魘也發生在白領工作者的身上。企業獲利成了至高無上的原則,白領工作者只是企業的生產工具之一而已,不斷的被壓榨,以創造出最多的產能。員工不斷拚命的工作,只為了保住隨時有可能失去的一份微薄工作。科技更是強化了企業對於員工的壓榨,科技的無所不能,真正的受惠者不是工作者,而是企業。
晚上5點29分,從曼哈頓開往紐約市郊的史卡戴爾( Scarsdale)的地鐵,一如往常的擁擠。吉瑪擔任某家大型企業的行銷主管,30分鐘的通勤時間,只見她不停的接電話、打電話,根本顧不了旁人奇異的目光。「這樣我才能在5點左右離開公司,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吉瑪苦笑道。然而,回家只是另一段工作的開始,晚餐結束後,她又開始回覆手機的留言。「我根本無法放鬆自己,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擔任《企業》(Inc.)雜誌財經編輯與《彭博個人理財》( Bloomberg Personal Financial)總編輯的吉兒•佛雷瑟(Jill Andresky Fraser)於2001年出版了《白領階級血汗工廠》(White Collar Sweatshop)一書,揭露了90年代末期美國景氣繁榮的背後,白領工作者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全年無休的工作文化、薪資的縮水、工作缺乏保障,如今白領工作者所身處的職場環境,宛如過去剝削藍領階級的血汗工廠的翻版。
90 年代由於全球化趨勢,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外移至勞工成本低廉的國家。為了提高生產力,嚴重剝削勞工的權益,例如低薪資、超時工作、不支付加班費用、限制行動自由、非法雇用童工等。
如今白領階級工作者也開始走上相同的道路。所謂「血汗工廠」(sweatshop)的管理方式,就是不斷的「壓榨」工作者的勞力、時間、與金錢,取得企業的成長與獲利。企業亮麗業績的背後,其實是犧牲了所有工作者的利益。
---------------------------------------------->
白領階級血汗工廠
編譯 吳凱琳 2003年9月CHEERS雜誌
曾幾何時,藍領階級的夢魘也發生在白領工作者的身上。企業獲利成了至高無上的原則,白領工作者只是企業的生產工具之一而已,不斷的被壓榨,以創造出最多的產能。員工不斷拚命的工作,只為了保住隨時有可能失去的一份微薄工作。科技更是強化了企業對於員工的壓榨,科技的無所不能,真正的受惠者不是工作者,而是企業。
晚上5點29分,從曼哈頓開往紐約市郊的史卡戴爾( Scarsdale)的地鐵,一如往常的擁擠。吉瑪擔任某家大型企業的行銷主管,30分鐘的通勤時間,只見她不停的接電話、打電話,根本顧不了旁人奇異的目光。「這樣我才能在5點左右離開公司,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吉瑪苦笑道。然而,回家只是另一段工作的開始,晚餐結束後,她又開始回覆手機的留言。「我根本無法放鬆自己,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擔任《企業》(Inc.)雜誌財經編輯與《彭博個人理財》( Bloomberg Personal Financial)總編輯的吉兒•佛雷瑟(Jill Andresky Fraser)於2001年出版了《白領階級血汗工廠》(White Collar Sweatshop)一書,揭露了90年代末期美國景氣繁榮的背後,白領工作者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全年無休的工作文化、薪資的縮水、工作缺乏保障,如今白領工作者所身處的職場環境,宛如過去剝削藍領階級的血汗工廠的翻版。
90 年代由於全球化趨勢,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外移至勞工成本低廉的國家。為了提高生產力,嚴重剝削勞工的權益,例如低薪資、超時工作、不支付加班費用、限制行動自由、非法雇用童工等。
如今白領階級工作者也開始走上相同的道路。所謂「血汗工廠」(sweatshop)的管理方式,就是不斷的「壓榨」工作者的勞力、時間、與金錢,取得企業的成長與獲利。企業亮麗業績的背後,其實是犧牲了所有工作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