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佛法/岡波巴大師著-----成就勝道寶鬘集
岡波巴大師著-----成就勝道寶鬘集
常念十種可悲之法:
一個人如果想尋求解脫和證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應該常常思念此十種可悲之法:
(一) 此十分難得之清淨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二) 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 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四) 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裡,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五) 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六) 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七) 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裡,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八) 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九) 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十) 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
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以上是十項可悲的事。
十項必須之法:
(一)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劃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二)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三)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四)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上師的心意相合。
(五) 必須常持正念和警策自己,才能使身口意不被罪業所污染。
(六) 必須具有毅力和不撓的甲冑,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堅定,堪忍各種逆境。
(七) 自己的鼻子不被別人牽著走才能談到無貪無著的行素。
(八) 長期地在積聚福慧二種資糧上努力,必須知道前中後的次序。
(九) 此心時常浸潤在慈悲裡,才能生起利生的情懷。
(十) 必須具有智慧和瞭解,才能不著一切法相和實體。
以上是十種必須之法
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一)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二)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三)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四) 時常思維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五)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所傳出之口訣皆應無偏倚地去修學。
(六) 凡是對自他有益之物件、藥材、明咒和深邃之因緣法,皆應取用。
(七) 凡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物件和方法都應當善加利用。
(八) 凡是對修行覺受有增益的法,都應善加採用。
(九) 凡是具有信心和恭敬的善根弟子,都應攝受。
(十) 在日常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應常提正念。
以上是十種應當依循之法。
常念十種可悲之法:
一個人如果想尋求解脫和證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應該常常思念此十種可悲之法:
(一) 此十分難得之清淨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二) 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 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四) 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裡,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五) 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六) 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七) 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裡,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八) 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九) 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十) 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
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以上是十項可悲的事。
十項必須之法:
(一)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劃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二)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三)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四)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上師的心意相合。
(五) 必須常持正念和警策自己,才能使身口意不被罪業所污染。
(六) 必須具有毅力和不撓的甲冑,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堅定,堪忍各種逆境。
(七) 自己的鼻子不被別人牽著走才能談到無貪無著的行素。
(八) 長期地在積聚福慧二種資糧上努力,必須知道前中後的次序。
(九) 此心時常浸潤在慈悲裡,才能生起利生的情懷。
(十) 必須具有智慧和瞭解,才能不著一切法相和實體。
以上是十種必須之法
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一)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二)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三)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四) 時常思維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五)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所傳出之口訣皆應無偏倚地去修學。
(六) 凡是對自他有益之物件、藥材、明咒和深邃之因緣法,皆應取用。
(七) 凡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物件和方法都應當善加利用。
(八) 凡是對修行覺受有增益的法,都應善加採用。
(九) 凡是具有信心和恭敬的善根弟子,都應攝受。
(十) 在日常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應常提正念。
以上是十種應當依循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