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工作 / 25歲成功藍圖(上)、博恩崔西教你人脈經營

-  把自己放到戰鬥位置,準備起飛! 

25歲,是一生事業的奠基打底期。除了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放到正確的位置,建立正確的工作觀與理財觀,以及勇於嘗試、不畏挫敗的精神。 

文◎蕭西君 

  25歲,是學校與職場的分界點。做為職場新手,大好前程等著你去開展,這個時期,理應是人生中最燦爛的歲月。然而,根據憂鬱症聯盟估計,20幾歲族群中,每3人就有1名憂鬱症患者。《30歲前該下定決心的15件事》作者達米恩巴爾(Damian  Barr),稱這群20多歲的年輕人,罹患了「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症候群: 

  「覺得自己應該擁有更多、做得更多、達到更多,但一眨眼間,30大關已經伸手可及。而每個人似乎都過得比你好……你感到壓力、能力不足、完全比不上別人,覺得自己比較窮、比較不成功、也不夠積極。儘管只有20多歲,但感覺整個人生陷入危機……」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尚未準備好面對真實人生。台灣碩士的大學化,正說明了這個現象。根據教育部的統計,10年前,台灣碩士在學生約3萬多人;如今激增到13.6萬人。除了高學歷的社會趨勢外,這也反映出許多20多歲的年輕人,寧可選擇留在校園,不願意踏入職場。 

  面對25歲族群的人生焦慮,我們專訪5位不同年齡層的成功人士,提供建議,希望能協助年輕人跨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學分1:自我優勢分析 

  年輕世代把換工作當成家常便飯,似乎很難找到正確的人生方面。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不以為怪,反而建議年輕人多嘗試有興趣的工作,找到適合自己的專長。最好從學生時代開始打工,深入瞭解企業運作、個人性向,提早為進入社會做準備。 

  「30歲以前的工作要有彈性,藉由每一份工作去評估自己未來真正想做的事。」他建議,學生時期到處打工無妨,但若是正職,25歲以前最好不要換超過3份工作,「以免造成缺乏穩定性的印象。」 

  而何時該換工作,也是一門學問。從時尚業到公關業、出版業,現在又轉戰紡織業的嘉裕公司副總經理溫筱鴻,每一次工作轉換,都會為自己設定「停損點」,因為「沒有什麼事情一定會成功,決定換工作前,一定要做好你的SWOT分析(強項╱弱項╱機會╱威脅),」她說。 

  這個道理,是從實戰中領會出來的,剛開始當AE時,她衝業績總是一馬當先,後來卻發現,某個月業績有超水準的表現,不表示自己的能力真的那麼強,「一定要瞭解自己能力的底線所在,」她建議。 

  • 人生學分2:把自己放對位置 

      很多人羨慕立法委員鄭運鵬少年得志,他認為,找對自己的位子,是他成功的關鍵。當年民進黨十分缺市政規劃人才,本科是土木系的鄭運鵬,學生時代既有協助陳水扁競選台北市市長的經驗,又有相關學識背景,在一片法政科系畢業的黨工中,特別容易凸顯出價值。 

      而在陳文茜和羅文嘉之後,鄭運鵬接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多數人也不看好他的表現,可是他卻調適得很好,「因為我們的角色定位不同,任務也不一樣。我把自己當成籃球場上的『控球後衛』,負責投三分球,而不是目光焦點的前鋒。」擅長邏輯思考的鄭運鵬,運用自己的理性特質,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人生學分3:建立工作價值觀 

      工作的價值何在?許多年輕人抱著這個疑惑踏入職場。溫筱鴻認為,工作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人擁有金錢自主的能力。 

      陽獅廣告事業總監黃志靖認為,工作可讓年輕人體認到「努力」的重要,知道金錢得來不易,應該先賺錢、再花錢;假如想買1萬元的商品,應該先賺到這一筆錢再去消費,而不是刷卡借貸。 

      培養良好的人生態度,也是工作的收穫。筆名藤井樹的網路作家吳子雲,開了一家咖啡館後,發現時下年輕人工作態度令人不敢恭維,應徵了不來上班、做個兩小時不符期待就走人、給個建議就淚眼汪汪,讓他這個老闆每天都忙著徵人。 

      「要學會珍惜工作,接受了就要做好。既然決定付出時間,就要評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態度是不是有進步。不要逃避自己應該做的事,」藤井樹說。
  • 博恩崔西教你人脈經營 
           
      -  成功學3:人氣指數漲停板 

    整理◎臧聲遠 

    讓別人樂意與你共事 

      人際關係智力,是所有智力中報酬率最高的能力。它是你溝通、談判、影響、說服他人的能力。具有高度人際關係智力的人,對於別人的想法、動機、慾望的察覺非常敏銳,並且有能力說服他人一起合作,來得到想要的結果。 

      凡是你工作成功所要倚靠的人,都是你的「顧客」,包括你的同事。你要用對待生意上最重要客戶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和你共事的人,因為你的收入與升遷,大部分取決於有多少同事喜歡你、願意幫助你。 

      愉快樂觀的人,總是比那些愛發牢騷的人,更受到同事歡迎與尊重。與人為善,成為一個開朗、正向的人,讓每個人都喜歡跟你一起工作。拒絕批評與抱怨,從每個人身上看到優點,隨時對他人表達感激。 

      一有機會就主動協助同事,因為你的成功需要他們的協力,這樣能讓你在組織裡更有影響力。有時在組織的權力大小,不是看你管多少人,而是看有多少人倚賴你的幫助。 

     
  • 人脈以實力為後盾 

      經營人脈,要學會「下長棋」,先當一個「播種者」而非「收穫者」,先主動付出再思回報,最後往往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得到出乎意外的回報。 

      許多人有一種錯誤的想法,以為人脈經營就是參加協會或俱樂部,想辦法跟成功人士搭上線。這種策略很難奏效,因為誰都喜歡跟相同層次的人交往,如果你的專業能力沒有達到頂尖水準,那些頂尖人士對你不會感興趣。你沒有實力是不行的,最好先在你的工作領域達到頂尖,讓自己成為別人渴望交往的對象。 

    預防關係「能趨疲」 

      所有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尤其是業務人員。如果客戶不能完全信任你,就不會向你買東西。許多產品的效果大同小異,但是客戶購買主要是看業務員的誠信度,他們相信業務員會做到承諾,而公司也會做到業務員的承諾。凡是頂尖的業務員,都會花很多時間,與客戶建起立互信的關係。 

      但人際關係都有一種「能趨疲」的傾向,也就是除非雙方持續努力維繫,否則關係會自然淡化。 

      以業務人員來說,通常一開始都會很努力地建立關係,一旦關係建立後,他們便把舊客戶視為理所當然,轉而爭取下一個新客戶。直到半年後,才赫然發現,原來的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了。所有人際關係都需要持續呵護,才不會冷掉;要投入更多時間,才能增加關係的分量。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