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月經改為「季經」 不易罹癌?
記者宋豪麟╱台北報導
2004/09/21
康寧醫院婦產科主任尹長生建議婦女,可用服避孕藥方式,將月經改為「季經」,除減少痛經,也可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與子宮肌瘤的機會。
記者唐郡威╱攝影
「好朋友」每月造訪,是否很煩?前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任、康寧醫院婦產科主任尹長生指出,醫學報告顯示,女性若以藥物調整月經成「季經」,罹患子宮內膜異位或內膜癌的機會,將可減半。
過去,使用避孕藥調整月經通常是有特殊需要,譬如長期旅行、運動員接近比賽時間,或有嚴重經痛。不過尹長生昨天在康寧五周年慶舉辦的婦產科學術研討會上指出,近幾年國外的研究顯示,婦女若將月經調整成每三個月來一次,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癌與子宮肌瘤的發生機率將可下降。
尹長生說,國際醫界漸漸出現風潮,建議女性長期使用避孕藥調整月經,改為「季經」,防止上述婦女疾病的發生,痛經等問題也可一併解決。他表示,不少病患已漸漸接受這樣的觀念。
他並解釋,婦女子宮內膜異位發生率可達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女性每次月經周期時,子宮內膜肌肉都會充血,這樣的充血會造成內膜增厚、增生,時間久了,罹患子宮內膜癌、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的機會自然大幅提升。
尹長生說,早年婦女生十多胎的並不少見,若以兩年一胎計算,等到不再生育時已接近更年期,子宮內膜受荷爾蒙影響而月經充血的總時間其實不長;而現代婦女平均生兩胎,一生中反覆在月經周期中度過,子宮內膜充血的時間自然比早年婦女多出許多,可能因此罹患這些疾病的機率較以往高。
尹長生也表示,其實避孕藥已是非常安全的藥物,副作用如較易造成血液凝固等發生機率不高,甚至使得女性血液中荷爾蒙的量比未服用者穩定;還有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發生卵巢癌及乳房良性腫瘤的機率可下降二至三成。
不過,不少女性聽到必須長期服用避孕藥,仍有不少疑惑。
卅二歲的黃小姐表示,雖然醫師這麼說,但聽到必須長期服藥仍感覺怪怪的。
另一位魏小姐則更懷疑,在一片崇尚自然的風氣中,醫界卻不斷建議女性做各種醫療,這次居然輪到了吃避孕藥。
尹長生也特別提醒,服用避孕藥雖然安全,但如果服用後出現頭痛、胸痛、腹痛或重度絞痛,要立即停藥就醫。
他說,若久站會痛,則必須小心是否有深層靜脈阻塞問題,要找醫師評估,不可貿然服用避孕藥,以免產生血栓。
=================================================
不過沒有生理上的需要而吃藥 我是不太贊同啦 畢竟藥都是有副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