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看台灣 中正國際機場像豬窩
丁榮生╱台北報導 中正機場像「豬窩」!台北火車站像「巴勒斯坦」!不必訝異也不必生氣,這真的是外籍人士對台灣門戶的形容。而觀光局今日將正式對外公告台灣風景區國際競圖辦法,開啟台灣國土改造計畫的第一波。
台北遠東飯店德籍總經理黎任文,曾當著行政院長游錫堃的面指出,出入中正機場,他覺得那裡不是驕傲的「台灣門戶」,而是窩囊的「豬窩」!駐台北德國文化中心主任葛貝克,則批評台北火車站一帶像是「巴勒斯坦」;是他所見「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
政務委員林盛豐說:「這些心聲終於讓游錫堃下定決心正視並打造中正機場等國家門戶形象,行政院已決定由交通部觀光局執行的國土改造計畫,再增列「國家門戶改造專案」,針對中正機場、台北火車站廣場等四案例,向國內外建築、景觀設計界徵求最佳改造創意,預計9月1日公告競圖辦法,將以兩階段徵件,邀請國際與國內知名建築師與地景設計師前來台北評圖,並將舉辦「世界門戶之見」研討會,讓國人瞭解什麼是好的「國家大門」。林盛豐認為,台灣的公共建設向來缺乏創意,似乎只是為防弊而執行工程,對於中正機場、台北火車站等重要門戶,也與水溝、路燈等基礎鄰里工程同一等級執行,甚至由最無創意的設計、最易施作的內容與最低標搶得的營造廠商來完成,塑造的無個性空間與粗劣的細部,哪能營造有特色的國家門戶意象?他強調,在關西機場、吉隆坡機場、香港新機場,以及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一一完成後,真不知台北中正機場要營造的是「當代進步的台灣」還是「讓國人羞愧的門戶」?
林盛豐指示執行國際競圖專案的Dialogue建築雜誌金光裕,多向國際建築名師請益如何打造現代國家門戶。日本普立茲克建築獎名師木真文彥,以他正在執行的香港維多利亞灣郵輪碼頭為例,認為重要門戶必需兼顧不同交通工具彙整於一的動線與空間處理,例如中正機場外部環境,除了景觀議題外,必須考量機場捷運、客運系統的使用整合,也要營造足敷代表地域主題的空間設計,才能達成塑造台灣門戶的意境。
曾到過台灣的他也認為,台北火車站廣場不應只是再種花花草草就了事,應將位處地面交通要衝的人、車匯集空間,提出多層次的使用構思,讓設計者放膽營造台北交通的核心空間。
荷蘭建築協會執行長貝斯基認為,門戶與道路建設是兩回事,這次的鹿特丹首屆建築雙年展就以「移動」為主題,廣徵世界各地對「交通建設」為主的工程提出高見,他認為,交通要衝的設計,多數已朝人性化、服務性空間來營造,並成為民眾由一地移動到一地,認知城市景觀第一印象的重要場域。
綜合所見,這次國家門戶計畫將以中正機場外部景觀、台北火車站廣場、基隆碼頭三十公尺寬親水遊廊與高雄星光碼頭候客中心,向國內外空間專業者廣徵創意,預料後年就將有新的國家門戶,呈現台灣的當代意境與活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