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救命 每天3-5杯茶補足維生素

鄭和下西洋免遭壞血病的威脅<br /> <br />   在明代,中國茶業有著很大的發展,明代改團餅煎煮之法為散茶衝泡品飲,更崇尚自然之美,茶文化到了極致。在中國茶文化的傳播上,鄭和下西洋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鄭和下西洋,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帶到了海外各國,散茶的興起成為中國茶葉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而鄭和下西洋所到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裡蘭卡、印度、肯尼亞等亞非國家都成為了如今的茶葉大國。<br /> <br />   而鄭和下西洋,對於中國茶另外一個貢獻,是讓人們進一步關注了茶的保健。<br /> <br />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遠洋船隊從南美洲東岸向太平洋進發。三個月後,有的船員牙床破了,有的船員流鼻血,有的船員渾身無力,待船到達目的地時,原來的200多人,活下來的只有35人,人們對此找不出原因。這種嚴重的病後來被稱之為壞血病。<br /> <br />   1734年,在開往格陵蘭的海船上,有一個船員得了嚴重的壞血病,當時這種病無法醫治,其他船員只好把他拋棄在一個荒島上。待他蘇醒過來,用野草和粗茶作為飲食,幾天後他的壞血病竟不治而愈了。<br /> <br />   有趣的是,中國古代的遠洋船隊卻沒有船員患壞血病的記載。從明代鄭和下西洋的有關史料中了解到,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來沒有鬧過壞血病。後來調查中國船員的食譜發現,包括綠茶,用黃豆制作出的黃豆芽,中國船員還用木桶種菜,這些都富含有豐富的VC,使中國船員免遭壞血病的威脅。
  •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壞血病是由於人體缺乏維生素C造成的,而中國的綠茶就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 <p>  <strong>“救命茶”的傳說</strong></p> <p>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因戰爭的不斷昇級,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軍的補給困難。駐守在日本北方島嶼的第九十一師團因長期給養供應不足,導致官兵營養不良。雖然第九十一師團沒有直接參戰,但是士兵在執勤時經常死亡。師團後勤部門查出士兵們的死因在於嚴重缺乏維生素C,大部分士兵死於壞血病。後勤部分發現飲用粗制茶葉是最可行的方法,茶葉中富含維生素C。</p> <p>  日本海軍長年住在海上,靠飲粗茶來防治維生素C缺乏癥,日本的粗茶大多控制在海軍手中,於是九十一師團長派人偽造了海軍的粗茶票,冒領一批粗茶分給官兵飲用,成功地防止了壞血病的蔓延。這些粗茶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救命茶”。</p>
  • <strong>每天飲茶3-5杯,可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strong> <p>  在現在看來,正是茶中維生素C發生著作用。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缺乏維生素C時引起齒齦、肌肉、關節囊、漿膜腔等處出血,又叫“壞血病”。特別在海戰和航海中,由於缺少或者斷絕含維生素C食物的供給而發生的壞血病,經過飲食茶葉等能夠使患者得到防治。</p>
  • 專家檢測發現,茶葉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檸檬、菠蘿、苹果、番笳、橘子等水果都多得多。如100克檸檬、橘子、番茄中維生素C的含量不到100毫克,苹果、菠蘿中的維生素C更是少得可憐,只有20毫克左右。而100克沒發酵的茶葉中含有100-500毫克維生素C,優質高檔綠茶中的含量較多,常在250毫克以上,紅茶的含量較少。每天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最為60毫克左右,正常飲食的情況下,每天飲茶3-5杯,基本上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這在缺乏水果和新鮮蔬菜的情況下尤為重要。 <p>  維生素C在人體內參與許多氧化還原反應,並且有維持血管功能正常和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此外,茶湯中含有多種黃酮醇、黃烷醇及其?類衍生物,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C,增強微血管的堅韌性,起到防治壞血病的效用。</p>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