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式微:金鐘獎折射出台灣電視的冷清 (轉載)
&nbsp;&nbsp; 第47屆台灣金鐘獎上週五落幕,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收下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這對於台灣金鐘獎是破天荒的一次,對於台灣戲劇市場也僅此一次。這樣的紀錄,於《我可能不會愛你》是莫大的榮譽,但於台灣電視而言,潛藏著深而抹不去的硬傷。 <br />
<br />
&nbsp;&nbsp; 金鐘獎原本乃台灣電視界最大的盛宴,到今年卻變成五個半小時的秀場。先是紅毯星光慘淡,只有屈指可數的明星撐場;吳奇隆成為壓軸大咖不說,衣錦還鄉的模樣更是讓人唏噓&mdash;&mdash;「四爺」可是在內地翻紅的。再說晚會,不像一個年度頒獎禮,倒更像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慶功宴。沒有激烈廝殺,沒有佳作迭出,沒有左右為難,更沒有爆冷門。這能說明什麼?除了證明《我可能不會愛你》眾望所歸外,更能證明整個台灣電視劇的枯竭。一家獨大,反映了對手的弱,整個市場的弱,這是狂歡過後不得不面對的事實。<br />
<br />
&nbsp;&nbsp; 曾經台灣電視劇引萬人空巷,台劇黃金年代「上半部」:戲劇時代代表人物:潘迎紫、陳德容、馬景濤、俞小凡、焦恩俊,「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墜落,消失在,遙遠的銀河!&hellip;&hellip;」70後的觀眾一定還記得,台灣電視劇先驅代表《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在內地播出,讓當時還處於懵懂狀態的中國電視觀眾來的多少美好的夜晚。<br />
<br />
《包青天》、《一代女皇》等台劇曾引發內地萬人空巷,是一代觀眾心中的美好回憶。<br />
<br />
<a _alt="" href="http://forum.fashionguide.com.tw/upload_image/forum/9/5/6/7/201210301241110.jpg" id="http://forum.fashionguide.com.tw/upload_image/forum/9/5/6/7/201210301241110.jpg?post_id=13226715" name="linkImg" target="_blank" onclick="return LoadImg(this.id);"><img border="0" alt="" src="http://forum.fashionguide.com.tw/i/showThePic.jpg" onload="java:if(this.width&gt;500) this.width=500;"></a><br />
<br />
&nbsp;&nbsp; 上個世紀80&mdash;90年代,內地電視幾乎是港台電視劇的天下,瓊瑤劇在內地的受歡迎程度自是不必說,非瓊瑤牌的台灣劇,無論是古裝還是時裝劇也都有不可一世的魔力,諸如《包青天》、《一代女皇武則天》、《戲說乾隆》、《星星知我心》、《雪山飛狐》&hellip;這些台劇當年幾乎所有電視台都播出過,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馬景濤、劉德凱、潘迎紫、金超群等台灣演員也因為這些電視劇在內地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台劇從此數十年佔據內地電視劇市場主要份額。 <br />
<br />
在以瓊瑤劇為代表的的戲劇時代結束後,台劇又迎來了以柴智屏為代表的偶像時代。<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