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述:
http://blog.webs-tv.net/anitalin/article/217797
..........................
1985年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那是個戒嚴尚未結束,沒有綁白布條上街頭抗議,砸雞蛋灑冥紙,或是綁架、殺人、搶劫,詐騙種種負面新聞頻傳的平靜時代。那時人們願意相信明天會更好。
1985年前西洋樂壇為了援助非洲難民合唱了一首《We are the world》,同年旋即不久台灣也出現第一首由眾多歌手現聲合唱的《明天會更好》。不同於《We are the world》展現的人道救援主題,《明天會更好》的主題乃是在呼喚民眾重視公益性作品。前者展現出的是外在呼喊全球一體相互依賴的緊密關係,而後者則是從內心真誠的祈禱。
這首《明天會更好》是由李壽全、羅大佑、張艾嘉發起,邀集了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的約六十多位的流行歌手,作品推出後在華人世界引起了極大迴響,也成為那陣子所有公開或私下聚會場合最後必唱的合唱歌曲。
從廣義與社會面來說《明天會更好》無論是動機、調度、製作、詞曲、演唱、發行,都可以說是台灣歌壇上的一次空前的大合作與絕響。有許有人會說那麼後來那麼多歌曲難道不是空前合作嗎?如果你知曉了解當初的唱片生態與部分演唱歌手當時的地位,那麼你就不會質疑所謂的「空前」與「絕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