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作學習

李家同憂心學生「程度差 無法畢業」

李家同憂心學生「程度差  無法畢業」
2004.08.10  中國時報 

大學錄取率創新高、入學門檻卻達歷史新低,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認為面對學生素質低落,國家不能沒有品質控管機制;新竹師範大學校長曾憲政則指大學雖多,但公立大學容量並未增加,入學競爭仍相當激烈。 

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昨天放榜,大學錄取率達到八七.○五%,最低總分不到七十分就可上榜,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頻頻表示「這是很嚴重的事」。 


李家同舉例,總分六十多分上數學系,加權後七十幾分可以上資訊系,他反問「學生程度差成這樣,入學後怎麼念」?即使入學後恐怕也沒能力畢業,畢業後,又有哪家企業敢用。 

李家同說,不管升不升大學,現在面對的關鍵是學生成績普遍低落,國中時程度低,到高中還是低,國家卻缺乏品質控管機制(quality  control),任由學生素質一路低到底,未來即使大學畢業生多,卻對提昇國家競爭力沒幫助。 

曾憲政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大學錄取率增加,看起來似乎程度往下降低,卻讓以往沒有機會的人,經過大學教育四年培養,對國家整體素質自然有提昇作用,大學教授必須注意的是如何讓這些學生程度獲得實質提昇。 

曾憲政也感慨地說,國內大學雖然增加,卻多是改制的私立學校,公立大學容量並未同步增加,相較世界各國比例偏低,從日、韓到歐洲都以公立大學為主,顯示台灣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仍不足,雖然錄取率高達八十七%,但競爭仍激烈,就是因進入低學費的公立大學機會仍不足。 

曾經投入教改的曾憲政說,當時提倡訴求,就是要求擴大公立大學容量,顯然教育政策至今仍未達到當初的期待;至於企業反映找不到所需人才,曾憲政認為和現有科系不符合職場需求,以及很多大學師資和設備都未達到真正質的提昇有關。 
  • 與美國相比,一流的大學大部分都是私立學校,跟台灣剛好相反。真不懂為何台灣的私立學校,學費昂貴,教學品質或硬體設備卻比公立學校差。我了解公立學校有得到政府的經費補助,但是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再品質上的懸殊實在也太大了。
回應...
 返回 工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