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女駕駛驚慌連撞5車 騎士等紅燈枉死

http://tw.news.yahoo.com/%E5%A5%B3%E9%A7%95%E9%A7%9B%E9%A9%9A%E6%85%8C%E9%80%A3%E6%92%9E5%E8%BB%8A-%E9%A8%8E%E5%A3%AB%E7%AD%89%E7%B4%85%E7%87%88%E6%9E%89%E6%AD%BB-213000160.html


中國時報【林欣儀╱台中報導】

台中市女子吳婉綺前晚駕車返家途中,竟莫名衝撞停放路旁的車輛,吳女驚慌、忘了踩煞車,接著又撞擊前方正在等紅燈的機車,導致丁姓騎士死亡,;事情還沒結束,吳女座車繼續衝撞另輛汽車及兩部機車,最後才因撞到超商落地窗停止。

死者丁艾期(卅八歲)家屬接獲通知趕到警局,仍無法相信家人已經天人兩隔;他的哥哥說,弟弟稍早返家洗完澡,才剛出門要去找女友,沒多久就接到噩耗,父母悲慟萬分。

這起意外發生在九日晚間十點多,警方調查,肇事的吳婉綺(廿八歲)從中港路公司離開後,準備返回大里區住處,駕車經過中興路二段、興祥一巷口時,座車突然往右側偏,撞上正巧停放在路邊的一輛轎車。

「碰!」「碰!」接連的碰撞聲響起,吳女的座車沒就此打停,還繼續撞擊停在前方路口、等紅燈的丁男機車,導致丁連人帶車往前衝了近百公尺,現場血跡斑斑。另一頭,吳女的座車還往右側撞擊另一部停放路旁的轎車與另兩部機車,撞到超商的玻璃後,才終於停住。

受傷的丁男被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經急救仍宣告不治;醫生表示,丁男頭部有大面積撕裂傷且口、鼻大量出血,顯示被撞擊的力道猛烈。

對於意外發生的原因,酒測值為零的吳女無法釐清,表示,撞到第一部車子後,當下感到很驚慌,不但忘了踩煞車,也沒注意到前方還有機車,才會往前衝撞,當時時速只有三、四十公里,不了解情況怎麼會那麼嚴重


-------------------------------------------

key word : 女駕駛
  • 天國逆子的話:
    車禍發生的原因必須做個分類才好討論
    有些車禍例如酗酒,闖紅燈,超速等造成的車禍
    原因都很清楚

    但有些車禍真的太白目了
    白目到沒有原因
    像這則新聞
    女駕駛跑去衝撞路邊的停車
    這個要拿什麼解釋?用雙腳開車??
    簡單講這種人上路就是馬路凶器
    一不小心就讓你去見上帝了

    女性駕駛比男性容易緊張
    eg. 停車停了老半天才停好
    但有時神經確又比男性還大條
    eg.開車門不會瞻前顧後再開
    這的確是女性普遍空間概念較差的緣故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092700052,00.html

    ----------------------------

    我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
    就是女人把車就僅當成是一種代步工具
    而且對它沒感情

    行車前絕對不會檢查5油3水 胎壓 胎紋等
    多少里程需要更換什麼也一定沒有概念

    有多少女性知道
    OD/OFF是什麼東西?
    1 2 D檔又是什麼時候切換?
    迴轉半徑是多少?
    視角盲點區在哪?
    對自己的車都不了解 又不會照顧
    何況其他
    這是我個人的感覺
  • 你叫我為了幾個白目不要開車

    你才應該為了不要遇到女駕駛少出門哩

    明明是紅燈+塞車你也可以為惡意逼車沒耐心的人找藉口

    那些倒車撞到別人的 我看到的都不是爛車

    也都有倒車雷達 但他們自以為比雷達還行 撞到才要停

    我記得之前有個男駕駛倒車碾死小孩的新聞

    他是音樂開很大聲 所以有倒車雷達也救不了那無辜的孩子

    看得出來你對同類都很有同理心  噗ㄘ~

     

     

  • 看了以上的評論後...

    其實只要法律做些修正
    不要只是吊扣駕照或是罰金之類的
    只要是認定酒駕、蓄意、分心、慌張、龜速...等
    非人為造成之事件,或是造成交通堵塞,此類肇事者吊銷駕照,並強制重考
    (這只是想法,可以再修正,不需為了我這想法,再一次筆戰,可修正修正!!!!!!!)

    就是駕照太好考了
    一堆人基本觀念一上路
    甚麼都拋在腦後了
    考試一嚴格...就開始抨擊...
    說要參考國外的同時...
    只要扯到自身利益
    又會說"這裡是台灣"...(思考唄)
  • 工作疲憊嗎?

    肇事人無感
    但事態卻是嚴重至極

    還是碰到不乾淨的啊?!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