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 [轉載] 境外基金許多相關名詞介紹
建議可先瞭解幾個名詞如「閉鎖期」、「解約費用」、「買賣價差」、「年度行政費」、「資產管理費」、「計畫手續費」、「供款紅利」、「忠誠紅利」、「額外紅利」,這些基本上都常常會談到,所以先了解一下比較好。
「閉鎖期」:為避免投資人的理財計畫在短時間作贖回而影響帳戶績效,契約中都訂有一段期間內不允許計畫持有人辦理贖回,這段期間就是所謂的閉鎖期。基金平台常見到以18∼24個月居多。
「解約費用」:又叫「解約罰金」一般是指當計畫當要作解約時,會保留合約未到之年期所要繳「行政費用」的總和。
「買賣價差」:買賣價差就是基金公司向投資者的買入價(Bid Price)亦稱贖回價;賣出給投資者就是(Offer Price) ,一般來說Offer price
會較Bid Price高出5-7%。這就是投資者要支付的基金買賣差價。
「年度行政費」:公司的行政服務費用,一般會是以投資人的供款額下去計算年度收取約4%∼6%左右。
「資產管理費」:也就是基金資產管理費,一般大都月末結算帳戶價值乘以百分比率,例如0.125%/月。
「計畫手續費」:計畫手續費隨計畫繳款時收取平均約USD50∼90/年。
「供款紅利」:每次供款時所給予的紅利獎勵,依不同公司給予的方式也不同。
「忠誠紅利」:持續供款不間斷到一定的年期所給予的紅利獎勵,例如10年到給予這10年供款總和*7.5%作獎勵、10-15年給予5%...有的則必須滿期後才會給。
「額外紅利」:促銷時期額外加碼的獎勵,通常獎勵都僅限當年度。
依商品的設計在費用上大至上分顯示費用及隱藏費用,商品目錄看得到就是顯示費用而隱藏費用可以將建議書打出來後去比較一下就能一目了然,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查詢你的「帳戶價值」與實際的「現金價值」是多少,真相就大白了。
各家保險公司都有「精算師」都知道在商品設計的遊戲規則不論是費用或者是紅利,是要前扣或後扣,前給或後給,細節決定後就能生產出一個商品,註冊上市後,再由公司作商品教育、促銷獎勵加碼自然就會有人搶著賣,所以多瞭解才會有更深入的心得。
有了上述的基本概念,知道「基金平台」產生的費用及紅利獎勵的方式,大致上都不多只是名詞不同而已,其餘的贖回、基金轉換....等條件就依每一家保險公司的需求去作設計。再來就是商品註冊地的合法性及後續「投資人」服務與保障的問題了,底下請繼續看!
神秘面紗裡面的世界
要揭開前神秘面紗先瞭解一下什麼是「境外保單」與「國際保單」全世界只有台灣將「境外保單」稱為「地下保單」,這是台灣的專有名詞,因境外保單均未在台灣註冊與核備,不受相關法令規定限制與保障,如果產生糾紛,無法得到政府相關單位的協助所致。
「國際保單」一般是美國保險公司所發行,是經美國政府同意並遵守美國相關法令規定辦理,保戶權益受美國法令保護。依照規定,國際保單不接受美國公民或居民投保。
「境外保單」指的是註冊於免稅天堂,如開曼群島或百慕達等地區的保險公司所發行的保單,並遵守註冊地相關法令辦理。大多是英、美或歐洲的保險公司,為了規避某些稅務或相關法令限制,迎合市場的需求所設計發行的。
以香港為例,在香港完成體檢報告、簽署相關文件必需到當地去完成投保程序。保費便宜、保額高、選擇種類繁多,全世界各大保險公司的保單幾乎都可以買到。由於保險公司就在香港,使用的是中文華語,溝通及服務沒有什麼困難。
境外保險商品目前在國內尚未合法,但市場上已風行許久,獲得眾多的高資產層級人士青睞,國內業者老早即嗅出此商機,已有多家銀行搶先至香港成立轉投資之保代公司搶占業務,陸續亦有多家業者跟進購買境外保險商品對國內保戶而言,具有放大資產、保全資產效益、隱匿資產及保費便宜等特點;境外保單發行業者皆為國際知名保險公司,但在國內並未辦理此項業務,民眾均需至國外下單,但國外承保單位也並非照單全收,消費者得歷時2-3個月,經各項資格審核通過始可購買。
境外保險商品雖爭議不斷,也尚未合法,在國內卻有相當大的潛力市場,業者銷售境外保險商品,所有作業如健康檢查、開立帳戶及簽約等都是到國際金融市場(如香港)進行,此為業者普遍也是作業合法化之作法。
「閉鎖期」:為避免投資人的理財計畫在短時間作贖回而影響帳戶績效,契約中都訂有一段期間內不允許計畫持有人辦理贖回,這段期間就是所謂的閉鎖期。基金平台常見到以18∼24個月居多。
「解約費用」:又叫「解約罰金」一般是指當計畫當要作解約時,會保留合約未到之年期所要繳「行政費用」的總和。
「買賣價差」:買賣價差就是基金公司向投資者的買入價(Bid Price)亦稱贖回價;賣出給投資者就是(Offer Price) ,一般來說Offer price
會較Bid Price高出5-7%。這就是投資者要支付的基金買賣差價。
「年度行政費」:公司的行政服務費用,一般會是以投資人的供款額下去計算年度收取約4%∼6%左右。
「資產管理費」:也就是基金資產管理費,一般大都月末結算帳戶價值乘以百分比率,例如0.125%/月。
「計畫手續費」:計畫手續費隨計畫繳款時收取平均約USD50∼90/年。
「供款紅利」:每次供款時所給予的紅利獎勵,依不同公司給予的方式也不同。
「忠誠紅利」:持續供款不間斷到一定的年期所給予的紅利獎勵,例如10年到給予這10年供款總和*7.5%作獎勵、10-15年給予5%...有的則必須滿期後才會給。
「額外紅利」:促銷時期額外加碼的獎勵,通常獎勵都僅限當年度。
依商品的設計在費用上大至上分顯示費用及隱藏費用,商品目錄看得到就是顯示費用而隱藏費用可以將建議書打出來後去比較一下就能一目了然,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查詢你的「帳戶價值」與實際的「現金價值」是多少,真相就大白了。
各家保險公司都有「精算師」都知道在商品設計的遊戲規則不論是費用或者是紅利,是要前扣或後扣,前給或後給,細節決定後就能生產出一個商品,註冊上市後,再由公司作商品教育、促銷獎勵加碼自然就會有人搶著賣,所以多瞭解才會有更深入的心得。
有了上述的基本概念,知道「基金平台」產生的費用及紅利獎勵的方式,大致上都不多只是名詞不同而已,其餘的贖回、基金轉換....等條件就依每一家保險公司的需求去作設計。再來就是商品註冊地的合法性及後續「投資人」服務與保障的問題了,底下請繼續看!
神秘面紗裡面的世界
要揭開前神秘面紗先瞭解一下什麼是「境外保單」與「國際保單」全世界只有台灣將「境外保單」稱為「地下保單」,這是台灣的專有名詞,因境外保單均未在台灣註冊與核備,不受相關法令規定限制與保障,如果產生糾紛,無法得到政府相關單位的協助所致。
「國際保單」一般是美國保險公司所發行,是經美國政府同意並遵守美國相關法令規定辦理,保戶權益受美國法令保護。依照規定,國際保單不接受美國公民或居民投保。
「境外保單」指的是註冊於免稅天堂,如開曼群島或百慕達等地區的保險公司所發行的保單,並遵守註冊地相關法令辦理。大多是英、美或歐洲的保險公司,為了規避某些稅務或相關法令限制,迎合市場的需求所設計發行的。
以香港為例,在香港完成體檢報告、簽署相關文件必需到當地去完成投保程序。保費便宜、保額高、選擇種類繁多,全世界各大保險公司的保單幾乎都可以買到。由於保險公司就在香港,使用的是中文華語,溝通及服務沒有什麼困難。
境外保險商品目前在國內尚未合法,但市場上已風行許久,獲得眾多的高資產層級人士青睞,國內業者老早即嗅出此商機,已有多家銀行搶先至香港成立轉投資之保代公司搶占業務,陸續亦有多家業者跟進購買境外保險商品對國內保戶而言,具有放大資產、保全資產效益、隱匿資產及保費便宜等特點;境外保單發行業者皆為國際知名保險公司,但在國內並未辦理此項業務,民眾均需至國外下單,但國外承保單位也並非照單全收,消費者得歷時2-3個月,經各項資格審核通過始可購買。
境外保險商品雖爭議不斷,也尚未合法,在國內卻有相當大的潛力市場,業者銷售境外保險商品,所有作業如健康檢查、開立帳戶及簽約等都是到國際金融市場(如香港)進行,此為業者普遍也是作業合法化之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