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北榮人工關節微創術 具觀光醫療潛力

北榮人工關節微創術 具觀光醫療潛力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8日電)台北榮總今天發表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微創手術報告,不但傷口小,術後住院天數縮短,且追蹤發現患者關節沒有鬆動,也不需依靠柺杖。醫師表示,這將是台灣發展觀光醫療的強項。

陳威明說,微創手術讓膝關節手術時間從早期的2小時,縮短為60分鐘左右;髖關節手術也從2小時,縮短成65分鐘。平均住院天數也縮短為4天左右,且傷口大幅縮小。
他說,微創手術的困難在於傷口小,但要把人工關節裝進去,技術及器械都要做修正,且手術時不能傷到軟組織。最重要的是,從醫院臨床追蹤患者7、8年來看,患者關節沒有鬆動,且不用拿柺杖。

摘自-奇摩新聞:
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08/5/208a0.html

微創手術病人自費、醫院鼓吹

由於微創手術常是自費,醫師或醫院為賺錢,會鼓吹病人做微創手術,然而微創難度高、復位不好,花錢反而達不到手術效果。又因為微創手術看不清裡面,為了使傷口是原來一半,裡面只好用硬撐、硬扯的,這樣就變成表面微侵入,裡面大侵入。可是病人只看到表面,甚至醫師會講:裡面弄得怎樣沒關係,表面傷口要縫得漂亮!其實這是醫界的「黑話」,欺騙病人不懂啦!

醫院為了得到更大利益,只會說微侵入的好處,不會告訴你併發症及壞處。由於醫病關係本來就存在醫療不對等性,醫生怎麼解釋病人也聽不懂,若加上利益的關係,醫生可能會更偏向某種角度的解釋。

微創手術有三大風險

綜合來說,微創手術有三大風險:一、新技術成熟度不高。二、強行進入難度高、反而造成更多傷害。三、利益衝突,醫師利益和病人利益無法完全結合,病人利益無法保障。

醫療新技術一直推進時,有些傳統手術最終會被淘汱,就像傳統膽囊手術,現在大部分醫院都是用內視鏡膽囊切除術。骨科來說,以前關節內的半月軟骨切除、修補的手術都是開放性治療,現在都用內視鏡。

摘自-眼睛小醫的部落格:
blog.yam.com/chujohn/article/25477619

微創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大家還是要謹記手術的治療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外觀好看傷口小。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