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養生食譜

常吃生魚片跟生菜沙拉 , 要定期吃蛔蟲藥嗎?


請問一下,常吃生魚片跟生菜沙拉的人,需要定期吃驅蛔蟲的藥嗎?
因為生菜上面或多或少都有蟲卵,而生魚片難免會有蟲,之前看過一篇還國人的部落格,因為他們吃很多生食,因此會定時吃蛔蟲藥驅蟲。
我也很愛吃握壽司之類的生魚片,還有韓國泡菜,所以擔心會不會肚子都是蟲。
大家覺得呢? 吃蛔蟲藥會不會對身體不好呀? 一班藥局都買得到嗎? 用法?

  • 過去一點點
    過去一點點
    亂吃驅蟲藥 頭痛險失明
    http://health.dayoo.com/ 2008年7月15日 09:37:54 來源: 廣州日報 發表評論 (0)

    本報訊(記者雷坤 通訊員王大勇)43歲的李某亂吃驅蟲藥,蟲沒驅出來,頭痛卻越來越厲害,看東西也越來越模糊。心急之下,李某去看眼科,卻沒發現什麼問題。輾轉從江西來到廣東某醫院,才查明他患的原來是脫髓鞘腦病,而致病的根源就是他3個月前亂吃的驅蟲藥「左旋咪唑」。

      自覺喉嚨癢 亂吃驅蟲藥

      「大概是從四月中旬開始出現頭疼,右眼視力下降,看東西越來越模糊。一開始我沒當回事,以為是睡眠不夠,後來因為老看不清楚,玩麻將總是輸,才想到去看病。」李某說,自己今年43歲,一直在江西老家務農。一開始到當地醫院就診,做CT檢查,沒發現什麼異常狀況,醫生簡單開了些止疼藥給他吃。「但吃了止痛藥頭疼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加重,而且右眼基本上都看不見了。

      萬般無奈,李某只好找到在東莞打工的妻子商量對策。在東莞期間,李某的妻子發現他不但頭疼和右眼視力喪失,頭腦也開始越來越不清楚了,反應明顯遲鈍,經常答非所問。後來,兩人決定到廣州檢查。

      據該醫院接診的神經內科主任陳文明介紹,通過檢查發現李某腦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灶廣泛,一開始高度懷疑為多發性硬化。但是,由於病人發病急,病症明顯,病因不明,醫生覺得很奇怪。「入院治療近一星期,有一天和患者聊天,聽他講起吃過驅蟲藥的事,我們才恍然大悟。」李某說,發病之前有一天他覺得喉嚨發癢,懷疑肚子里長蟲了,「我覺得蟲順著喉嚨往上爬,所以癢癢的難受。」接下來,李某找到鎮上診所的醫生,要了驅蟲藥,醫生開了12片「左旋咪唑」,囑咐他每天吃6片。「吃了一次就覺得頭痛眼花,剩下六片我就沒再吃了。」

      驅蟲藥「左旋咪唑」可致腦病

      陳文明說,脫髓鞘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打個比方說,髓鞘就像包在電線外的塑膠皮一樣,可讓神經訊號的傳遞不致短路。此外,髓鞘還可加速神經訊號的傳導。當髓鞘被破壞後,我們神經訊號的傳導就會變慢甚至停止。多發性硬化症就是因中樞神經系統中大小不一的塊狀髓鞘脫失而導致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因服用廣譜驅蟲藥「左旋咪唑」而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並不鮮見。正因為副作用太大,現在這種藥已經很少使用,只有在一些農村地區還能見到。「左旋咪唑」的用量一般為每次兩粒,像李某這樣一次服用6粒,已經是超大劑量了。而其服藥後出現的頭疼、失明及意識混亂等症狀正是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受損的表現。

      一般來說,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容易反覆,不容易控制。不過像李某這情況病因明確的,經積極治療還是有康復的機會。記者瞭解到,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李某腦部硬化病灶已經明顯縮小,右眼視力開始逐步恢復,意識好轉,頭疼症狀已經消失。


  • 過去一點點
    過去一點點
    專家提醒:驅蟲藥不可隨意使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7日   來源:光明日報


    小兒腸道寄生蟲病的患病率可達95%,尤其以蛔蟲、蟯蟲為主。夏季成人和兒童往往進食大量生鮮蔬菜和瓜果,上面難免帶有蛔蟲卵,感染蛔蟲的機會較多。到了秋季,幼蟲長為成蟲,都集中在小腸內,因此秋季是驅蛔的最佳季節,此時服用驅蟲藥最合適。但是專家提醒,驅蟲藥不可隨意使用,要讓兒童定期化驗大便,弄清體內有 無寄生蟲,有哪種寄生蟲,之後再使用驅蟲藥物。

    較為常見的驅蟲藥

    腸蟲清:又叫丙硫咪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的特點。它對人體線蟲、絳蟲和吸蟲均有較好的療效。兩歲以上兒童2片頓服。

    噻嘧啶:稱驅蟲靈,對蛔蟲、蟯蟲、鉤蟲均有效,對鞭蟲無效。

    左旋咪唑:為廣譜驅蟲藥,對蛔、鉤、蟯蟲均有效,對絲蟲也有效。

    驅蛔靈:又名枸櫞酸哌嗪。小兒用的有六一寶塔糖,主要用于驅腸蛔蟲與膽道蛔蟲病絞痛緩解期。

    服用驅蟲藥的注意事項

    驅蟲藥一般應在空腹時服用,這樣能使藥力較易作用于蟲體,以收驅蟲之效,並按大便情況,適當給予瀉下藥,以促進蟲體排出。某些驅蟲藥具有一定的毒性,應用時必須注意劑量。

    水和植物纖維能加強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及時把被藥物殺死或麻痹的蟲體連同糞便一起排出。因此要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纖維素的食物。含纖維素高的食物有谷類、堅果、新鮮蔬菜(芹菜、韭菜、菠菜等)。禁吃辛辣熱等刺激性食物,否則容易引起便秘而影響驅蟲效果。

    此外還要少吃油脂類食物,多吃酸性食物。因為驅蟲類藥多為脂溶性藥物,且只在腸道內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如果攝入過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驅蟲藥在體內被吸收,既增加了對人體的毒性,又降低了療效。蛔蟲有“得酸則伏”的特性,因此幼兒服用驅蟲藥後,如果能吃一點具有酸味的食物(如烏梅、山楂、食醋等),有利于蛔蟲的排出。

    兩歲以下小兒一般不需服藥

    蟲卵大都附著于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兩歲左右的小兒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于大齡兒童,而且他們吃蔬菜的種類與數量少,進入體內的蟲卵也相應少。蟲卵在體內到長大成蟲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待從口入的蟲卵長到成蟲,孩子一般就超過兩歲了。

    另外,驅蟲藥服用後,需經肝臟分解代謝或經腎臟排泄。兩歲以內的小寶寶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會傷害肝、腎臟等,因此,兩歲以下小兒一般不需要服用驅蟲藥。(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 蔣肖男
  •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生菜沙拉、精力湯等生食儼然成為一種流行, 不僅注重養生的長者,連許多年輕

    人都開始奉行「生食」理念

    五月即將在台北舉行的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 勢將吸引大批參觀人潮。

    但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警告, 生食風險高,經常生食者,說不定得定期吃驅蟲藥!


    全球有機消費市場的商機逾 2 兆台幣, 台灣產值約 10 億元,加上進口商品,更達 20 億元, 全台有機專賣店幾年內就成長千餘家, 國內經認證的有機栽種農地已超過 1200 公頃。但問題就出在,生食蔬菜的同時, 恐怕也吃進了令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農藥、 化學肥料或是令人作嘔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及蟲卵。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表示,生食其實有頗高的風險, 蔬菜若經過清洗、煮熟,令人擔心的問題幾乎均可消除, 一旦採用生食, 必須格外注意食材的來源及清洗、製程等衛生問題。



    郝龍斌吃青菜 用炒的多

    對於生食,美國麻州大學食品科技博士、 曾任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的郝龍斌也有疑慮。 他很少吃生菜,食用青菜多半都是用炒的; 不喝精力湯,也不特別選購有機食材, 他奉行的飲食法則是「 菜市場最便宜的菜就是好菜 」, 因便宜的菜即逢盛產期,農民不必搶收, 比較沒有農藥殘留問題, 以清水多次清洗,也不需用清潔劑或鹽,就可安心食用, 是最健康的飲食。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傑樑舉例指出, 之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 國外發生蔥在產銷過程中遭 A 肝病毒汙染,導致兩人死亡, 這種情形只要將蔥煮熟,就不會發生了。

    國人習慣在許多菜餚、湯上撒生蔥花, 此時蔥的清洗更要小心。

    殘藥未除 生食如同服毒

    農業殘留問題最讓人擔心。

    鄭正勇指出,農藥其實就是毒藥,而且愈毒愈有效, 反覆、徹底的清洗無法百分之百去除農藥殘留, 此時生食如同在服毒; 更可怕的是, 國內有不少地下工廠生產或走私農藥,不在政府管制之列, 成分到底是什麼、對人體有何危害,沒有人知道, 通常等到檢驗分析出來,有問題的菜民眾早就吃進肚裡了。如果以為挑選不用化學肥料、 不用農藥的有機蔬菜生食會比較安全,那你就錯了。

    鄭正勇不只一次提醒,即使是有機蔬菜, 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培養的種子、灌溉用水、 土壤、生產者的條件均合乎有機理念。

    寄生蟲汙染 重者要人命

    最顯而易見的是寄生蟲汙染。

    台灣田間有許多非洲大蝸牛、田螺, 都是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宿主, 只要被這些蝸牛爬過, 就會在蔬果上留下含有廣東住血線蟲的黏液, 一旦經生食進入人體, 就會穿過腸胃道,到達循環系統、中樞系統, 造成腦部病變,死者的腦組織內還可檢出蟲體。

    林傑樑指出,早年台灣有一大家族嗜生食白蝸牛, 後來許多成員都死於腦部病變, 才發現是白蝸牛體內廣東住血線蟲惹的禍。

    鄭正勇也說,一場大雨將土壤粒子濺上菜葉, 土壤中的寄生蟲與蟲卵也會黏附上去, 寄生蟲跟蟲卵汙染菜葉,這種有機蔬菜絕對不可以生食。

    韓國人 每年都服驅蟲藥

    以愛吃泡菜的韓國人為例, 即使是家中自製的泡菜,都難免有蟲卵, 因此多數韓國人一年都要吃一次驅蟲藥。 現在的驅蟲藥做得很好,一年吃一次就可去除多種寄生蟲。

    中興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
     
  • 文章來源

    http://blog.roodo.com/jackywzh/archives/2043664.html


    有疑慮的話還是直接去看醫生吧





回應...
 返回 養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