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親愛的,我們可以不離婚嗎?
親愛的,我們可以不離婚嗎?
•Cheers 2008/10/21
還記得結婚時,刻骨銘心的承諾嗎?當婚姻生病時,真的一定是對方錯嗎?在離婚簽字前,其實你們還可以再多想一想......
【文╱祝康偉;攝影╱黃建賓】
當太陽升起,台灣每天就有160對枕邊人,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簽字離婚。
雖說台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已非新聞,但走入婚姻的新人, 愈來愈禁不起時間的考驗,亦是不爭的事實。
以內政部統計處最新的婚姻概況分析,結婚不到5年即分道揚鑣,已超過3成的比例,高居所有結婚年數的離婚之冠,似乎「五年之癢」已取代「七年之癢」。
年輕人不耐現實的磨合,急於從婚姻中脫身,老夫老妻也不保證白頭偕老。數據顯示,攜手超過30年卻黯然分開,在過去10年間,增加1成多,幅度超越其他結婚年數,「熟年離婚潮」已然成形。
儘管前面兩大趨勢原因不盡相同,但兩性作家袁瓊瓊認為,對於離婚,不必看得太過嚴肅, 因為婚姻跟人一樣,都無法固定恆久的存在,有開始, 就必然有結束, 不用拿「永浴愛河」作為唯一標準。
她分析,婚姻裡存在著兩樣東西,一是「關係」,另一則是「愛」。兩個人最初是因為愛,才願意成立的一種關係。
所以,關係是形式,愛才是核心,但到了後來,大家拚命在維護這個關係,強調彼此該盡哪些責任與義務,卻忘了當初結合的初衷。
如果簡單的擁抱也沒有......
育有一女一子,離婚已屆兩年的博遠公關總經理梁濬哲,回想15年婚姻關係的結束,即是拘泥在關係,而忽略了愛。
他指出,自己在廣告、公關領域,每天挑戰不斷,情緒起伏大,回家後總希望能與老婆分享心得,沒想到從事服裝設計的另一半,卻老是提不起勁。「因為她認為自己工作已經夠累了,把家管好了就好,你在工作上的情緒,我沒有興趣聽!」
對於子女的管教態度,亦是衝突的導火線,光是當年還在念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洗頭該爸爸幫忙,還是讓她自己洗,或是早上該替孩子做早餐,或給他們錢自己買就好,就常意見不合,鬧得不可開交。
表面上,爭執的開端是夫妻倆溝通不良,但梁濬哲內心裡清楚:「我知道自己有時會像個男孩,但我的這些舉動,無非渴求妳多給我一點愛!」
然而,這些話梁濬哲始終都沒有說出口, 另一半除了逃避,也從未認真察覺,直到兩人的愛像電池耗盡了,要不走上離婚一途也難。
「婚姻的問題,常常就像病毒一樣,身體裡是有個警報器的,只要及早發現治療,就不會弄到玉石俱焚,一發不可收拾,」可言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王瑞琪強調。
若可以聊的事情愈來愈少,彼此動不動就挑剔找碴,或當你發現如何取悅另一半,他都保持很大的距離,這就是很大的警訊。
另外,性生活也是一個指標。王瑞琪認為,雖然頻率多寡,無法百分百印證感情的好壞,但完全沒有性生活,就非忙碌一語可以帶過。「感情好的話,簡單的擁抱,就是一種愛的表徵,當連這樣的基本動作都擠不出時間,顯然對另一半的重視,已經大打折扣。」
即使有一方強調自己因壓力導致性冷感,你也可觀察他究竟是積極的找專家諮詢協助,還是從此拒你於千里,因為這些表象,都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