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鸛雀?鸛鵲?

育部的「一綱多本」,讓每個學校使用的教材版本都不同,但我們發現如今竟然連同一首古詩,居然裡頭的用字都不一樣。在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詩,在國一學生使用的三本教科書中,教的「鸛」就不同,老師必須查字典才知道真正答案,學生也說如果考試真的考出來,還真不曉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

翻開國中一年級的國文課本,第四課絕句選,講的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課本裡還附了一張彩色照片,但是這隻鳥,在不同版本的課本裡,竟然長的不太一樣。信義國中一年級學生:「如果3個不一樣,在面臨大型考試的時候,可能會看到不同的字,有人沒看過可能就會覺得慌張。」  信義國中一年級學生:「如果真的考出來的話,可能就會猜一下,或是憑自己印象,在課本上有看到哪些字,然後按照這些課本的作答。」  看到這3個版本課文的學生,全都傻眼,不只照片中的鳥,長的不同,旁邊的名稱,南一出版寫的鸛雀是麻「雀」的「雀」,翰林版本則是喜「鵲」的「鵲」,康軒版的直接寫「白鸛」。也難怪學生有看沒有懂,老師都得翻翻字典才知道答案。國文老師:「我們以前講的時候,課本裡面並沒有針對這個來單獨做解釋,所以我們以前教的時候,都只教其中一個,那如果今天知道有清楚的差異,以後我們跟學生講的時候,一定3個都講到。」原來鸛雀和鸛鵲通用,屬於鸛科鳥類,生物學稱這種鳥叫「白鸛」,3種版本聽起來都沒問題,出版社也說是通過教育部審訂後才編的,但一首唐詩,出版社各自表述,讓學生霧煞煞。

=================================================

真厲害的教育呀!連老師都不知道.....佩服佩服!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