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四) 臺灣黑金政治的起源與實質

從1950年起國民黨實施的改造計劃的重要目標就是﹕“建立普遍深入群眾的組織﹐使社會每個角落都有黨的組織﹐以掌握大多數的群眾﹐一方面可以因深入滲透而監控群眾﹐一方面則籍此吸收群眾成為支持政權的社會基矗”11  伴隨著這一改造﹐國民黨的黨國體製在臺灣迅速確立起來。到五十年代中﹐所有鄉鎮一級都設立了國民黨的地方黨部;同時也對各種社會團體進行了強有力的滲透﹐如在地方農會中﹐國民黨員佔有壟斷性的優勢。另外也在軍隊中第一次建立了總政治部和政工繫統﹐這一體現了鮮明的列寧主義建軍原則的機構的創建者不是別人﹐正是具有留蘇經歷的太子蔣經國。12  這一改造過程並不隻是黨組織的整頓與改組﹐而是要貫徹黨對國家機構的一元化指導。其精神是“以黨領政”、“以黨領軍”;黨是政府和軍隊的靈魂﹐也是導演、引擎﹐而政府和軍隊不過是演員、車輪。13  但是同時﹐也有幾個內外因素阻止國民黨徹底列寧主義化。一是國民黨無法在意識形態上列寧主義化﹐諸如“民主憲政”、“地方自治”這些目標和原則都是由被尊為“國父”和“總理”的孫中山親自製定的﹐國民黨無法公開反對。另一個因素也許更重要﹐那就是美國的影響。戰后國民黨能在臺灣苟延殘存﹐全靠美國的支持﹐否則牠是無法撐下去的。在冷戰的背景之下﹐美國當然並不樂意見到國民黨的列寧主義化﹐而同時為了能夠獲取美援﹐國民黨自己也必然要有所節製。由于這些因素﹐因此即便是為了做樣子﹐臺灣仍在最低程度上維持著一定的基層選舉形式。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臺灣自光複以來所產生的獨特的省籍矛盾﹐造成了從外部移入的國民黨政權與當地民眾缺乏互信基礎﹐這就限製了國民黨嚮下滲透的能力。這些是牠和真正的列寧主義國家不同的地方﹐所以國民黨黨國體製隻能稱為  “準列寧主義”式的。

類似的列寧主義體製在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存在﹐但是在此以外﹐全世界卻隻有臺灣一例。14  從這個意義上說﹐臺灣的“擬似列寧主義”黨國體製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了解臺灣政治、特別是其基層政治的形態﹐就必鬚首先認識到牠的這種獨一無二性。

在這種準列寧主義黨國體製下﹐臺灣基層社會的性質是怎樣的?臺灣學者吳乃德指出﹐國民黨統治精英非常謹慎地運用體製內的侍從主義﹙clientelism以有限的派繫政治為其表現﹚來進行統治﹐從而成功地把除了家族及民間宗教團體等原級性集團之外的社會﹐處于不易具有自主性之橫嚮聯結的“原子化”﹙atomized﹚狀況之下。15  嚴格說來﹐這種強化國家而將基層社會組織原子化的做法﹐其實乃是東亞社會傳統的一貫現象。秦暉便指出﹐中華帝國存在著以國家“大共同體社會”進行一元化統治﹐而抑製地方“小共同體社會”的傳統。與此相應的是﹐在一元化統治削弱的情況下﹐則往往會出現類似黑手黨式的莊主或土皇帝。16  在受到傳統儒教帝國影響的東亞世界﹐這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黑金現象賴以存在的傳統之基礎﹐而列寧主義體製則將這一特征大大深化了。.....續(五)臺灣黑金政治的起源與實質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