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一) 臺灣黑金政治的起源與實質

(歐陽:  臺灣黑金政治的起源與實質)

自九十年代實現民主化轉型以來﹐臺灣島上基層的黑金政治一直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現象。這個問題不僅讓今天的臺灣人倍感頭痛﹐對于其牠正在走嚮社會轉型地區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關註和借鑒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中國大陸來說﹐這個問題更是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臺灣的社會結構和民風在世界各個國家及地區中﹐與中國大陸是最為接近的。特別是在今天中國大陸已經實現了村民直選﹐正在就要不要進一步推動和擴大基層民主進行討論之際﹐臺灣民主轉型中出現的問題絕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陸學界對這個問題可以說誤解頗多。有的人認為黑金政治是民主政治轉型所必然會帶來的后果﹐因之不讚成推動鄉鎮民主。但我們看到﹐臺灣民主轉型中出現的黑金政治問題其實並不是在全世界都具有普遍性的。在亨廷頓所說的民主化“第三波”過程中﹐雖說一般各個國家與地區原有的各種勢力必然會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如宗教、民族、或政黨派別等﹐但是像臺灣這樣由赤裸裸的黑金當道的在全世界範圍內也不多見。可見民主化轉型並不見得必然就會導致黑金政治。特別是在社會結構與民情頗為接近的其祂東亞國家與地區﹐在轉型過程中也未必如此。比如南韓﹐牠在這方面和中國是最為接近的了﹐而且牠的民主化轉型幾乎和臺灣同步﹐可是為什么韓國就沒有出現那種臺灣式的黑金政治?

有的人則把各種傳統的宗族或其祂勢力與黑金勢力混為一談﹐而實際上這兩者並不完全等同﹐祂們是既有聯繫也有區別的。當然﹐這也不全是大陸學界的問題﹐事實上就是臺灣學界﹐在對黑金政治的問題上也是有一些爭議的。顯然﹐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決不那么簡單﹐牠和臺灣自身的政治結構與外部環境都有關。本文就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臺灣黑金政治的出現主要牽涉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與國民黨政權體製的特征及基層動員能力有關;二是與國民黨政權在九十年代遭遇的政治挑戰環境有關。

國民黨黨國體製與基層政治的特征

今天臺灣的黑金問題﹐無論是其緣起和現狀﹐都是和臺灣的基層政治運作密切相關的﹐因此可以說﹐不了解國民黨政權下臺灣基層政治的特征﹐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黑金政治的起因。而國民黨政權在戰后曾長期統治臺灣社會達半個世紀之久﹐任何想要探討臺灣社會轉型問題的研究﹐如果避開了國民黨政權的性質問題﹐那是不可能有結果的。但是﹐這一問題卻恰恰是最富爭議性的﹐因為在臺灣的國民黨政權的某些處境與其支配方式在全世界也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這就造成了對牠定性的困難。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有美國學者仍然認為﹐“很難為國民黨政府的本質下適當的論斷”﹐“這個政治繫統的基本性質仍然難有定論。”1  過去比較常見的界定主要有兩個﹕一是由西方政治學概念所引入的“威權體製”﹙authoritarian  regime﹚論;二是由臺灣本土反抗勢力、特別是臺獨人士所倡的“外來政權”說。這些看法﹐作為探討問題的社會科學概念來說﹐當然也並無不可。但是牠們仍有其不全面的地方﹐后者帶有很明顯的意識形態眼鏡﹐而前者則似乎抹煞了臺灣政治獨有的特性。特別是在涉及到臺灣基層政治運作方面時﹐這些概念都難以提供有力的解釋。

.....續(二)臺灣黑金政治的起源與實質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