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推薦)有人看過「窮人的銀行家」這本書嗎?
最近偶然聽到廣播....在介紹這本書....
這本書其實是2006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自傳
1974年,孟加拉爆發大饑荒,尤努斯所在的吉大港的村子�每天都有人餓死,這一殘酷的事實使尤努斯對窮困有痛徹心肺的感受。 幫助窮人的想法無法用理性加以束縛,這一刻,尤努斯處於休謨名言的籠罩之下,“理性是激情的奴隸”。這位經濟學家開始用自己的理性為實現激情的夢想而努力,他的思考和行動都寫在這本自傳《窮人的銀行家》�。
如何讓窮人脫貧致富,對此有不同的認識,但經濟學者基本都會同意應該“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不過要從經濟理念上完成效率社會到良好社會的轉型,卻並不容易。長久以來,人們忽視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關於以“同情共感”為基礎的構建社會的方式,而誇大了價格機制的重要性,但斯密實際上認為沒有德性的社會是不值得追求的。而在《道德情操論》中斯密提到的“體面社會”有助於我們理解尤努斯在孟加拉開展的“扶貧活動”。在尤努斯看來,解決貧窮問題的根本方法是給窮人機會讓他們參與競爭,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恰恰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本書其實是2006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自傳
1974年,孟加拉爆發大饑荒,尤努斯所在的吉大港的村子�每天都有人餓死,這一殘酷的事實使尤努斯對窮困有痛徹心肺的感受。 幫助窮人的想法無法用理性加以束縛,這一刻,尤努斯處於休謨名言的籠罩之下,“理性是激情的奴隸”。這位經濟學家開始用自己的理性為實現激情的夢想而努力,他的思考和行動都寫在這本自傳《窮人的銀行家》�。
如何讓窮人脫貧致富,對此有不同的認識,但經濟學者基本都會同意應該“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不過要從經濟理念上完成效率社會到良好社會的轉型,卻並不容易。長久以來,人們忽視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關於以“同情共感”為基礎的構建社會的方式,而誇大了價格機制的重要性,但斯密實際上認為沒有德性的社會是不值得追求的。而在《道德情操論》中斯密提到的“體面社會”有助於我們理解尤努斯在孟加拉開展的“扶貧活動”。在尤努斯看來,解決貧窮問題的根本方法是給窮人機會讓他們參與競爭,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恰恰是問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