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關於“上廁所”及爲何不說“下廁所”

http://www.pkucn.com/archiver/?tid-133180.html
關於“上廁所”及爲何不說“下廁所”

一、從共時角度看

“上廁所”有低頻關聯、高頻關聯兩種說法:
(1)“上廁所去看看”
(“上廁所”與“去看看”是低頻關聯)
(2)“上廁所去方便一下”  →“上廁所”
(“上廁所”與“去方便”是高頻關聯;因爲是高頻關聯所以“去方便”並入“上廁所”)

二、從歷時角度看

<<史記>>有“如廁”的說法:
(3)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史記·項羽本紀》)
古代白話小說有“登東”的說法:
(4)原來那漢子是他方客人,因登東,解脫了裹肚,失了銀子,找尋不見。只道卸下茅坑,喚幾個潑皮來,正要下去淘摸。(<<陳禦史巧勘金釵鈿>>下同)
(5)一日挑了油擔出門,中途因�急,走上茅廁大解,拾得一個布裹肚,內有一包銀子,約莫有三十兩。
(6)荊公見屋旁有個坑廁,討一張毛紙,走去登東。(<<詞源>>第三冊)
關於“登東”的“登”,有的解釋爲“蹲、呆”,理由不充足。應是含有“向上”語義成分的“去”。“登東”就是“上廁所”的意思,而不是“蹲廁所”。如:
(7)登東:上廁。(<<宋元語言詞典>>)
(8)例句(4)的“卸下茅坑”也說明在坑之上一定建築有什麽高於坑的東西。
(9)厠,雜也。言人雜厠在上非一也。(《釋名·釋宮室》)
可見“上廁所”表示的是“去”中含“上”的行爲。
即:
“上廁所”=“如廁”+“登東”
  • 三、爲何不說“下廁所”

    1、                近代漢語說法的影響,如“登東”。
    2、“廁所”不同于“水、河、地道”之類。
    3、“上廁所”無特殊含義。
    而“下”在如下用例中具有特殊含義:
    (12)三下江南  (從上到下)
    (13)下館子      (從大到小)
    (14)下食堂    (從家庭竈到公共竈即從好到差)
    (15)下廚房    (從享用到勞作)
    (16)下連隊    (從上級到下級)
    上例均具有“與普通、自然的狀態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義。
    而“上廁所”是一種自然行爲,非常普通、不值得注意,也無高低上下的特殊含義。所以不能說“下廁所”。


    四、公共汽車上的對話

    長途公共汽車。

    美國學生:老師,可以下廁所嗎?
    老        師:可以。上廁所。下車、上廁所。下車、去上廁所。

    這位學生也許是把“下車”與“上廁所”搭在一塊兒了。對於這種“下廁所”須拆開示範解釋,與上述有所不同。如果他再進一步問及爲什麽不說“下”,就得視程度用上前面的分析了。


    參考文獻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白話小說選(上冊).第2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
    商務印書館.詞源(修訂本)第三冊.修訂第1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2.2149頁
    史錫堯.語法·語義·語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253-259頁
    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12.
    李先耕.說“廁”.李先耕.疑信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8.173-17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