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以色列從迦薩屯墾區   徹底撤離了

你知道這件正在發生的事件嗎?

【中時電子報】
撤離迦薩是和平預兆嗎?

以色列總算是將迦薩屯墾區的人民撤回去了,總理夏隆將自己的政治生命賭在這件事上,看來他是贏了,而這件事,印證了一句成語:解鈴還須繫鈴人。
 
夏隆曾被稱為屯墾區之父,長期倡導並策劃屯墾政策,是以色列右派顛撲不破的佔領區政策。但現在這位倡導及策劃者突然轉回頭要放棄政策。他為了這項單邊撤離政策耗盡了所有政治資本,多次面臨右翼集團內部的抗議而使眾叛親離,不但被迫數次改組內閣,而且多次面臨垮台的危機,從決策到實施,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其間抗議反對的活動從未稍息,但夏隆居然能貫徹其撤離政策到底,真是夠頑強了。

夏隆為什麼這樣做,而以色列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作法呢?這應是宏觀的戰略目標所致。

屯墾區之設置始於上世紀七○及八○年代,主要是擴大以色列的縱深防禦,加強對巴勒斯坦人的控制,而主要目標是在於阻止巴勒斯坦建國。

但情勢的演變已今非昔比,巴勒斯坦人口急驟增加,早已超過猶太人口,巴猶人口混在一起絕非以色列所欲見,儘速將以巴人口分離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以色列為何要以一萬名士兵保護屯墾區八千名定居平民?當以色列接受了美國策劃的中東和平「路徑圖」後,事實上已承認要巴勒斯坦建國,那麼,當初為了阻止巴勒斯坦建國而建立的屯墾區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何況迦薩走廊是個荒瘠貧窮而又不安全的地方。

迦薩定居以人的抱怨是可想見的,他們說:「當初是政府要讓我們來,現在政府卻又要讓我們走。」這就是政治,以色列政府覺得屯墾政策符合國家利益便大肆倡導,一旦覺得無利可圖,便要改變政策。

國際間一片叫好,認為夏隆這措施有利於以巴和平,對中東局勢有穩定作用,但勿忘以色列在迦薩定居者不過八千人,而它定居於其他佔領區如約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者卻多達廿萬人,夏隆的撤離政策是到此為止?還是要擴大到約旦河西岸?這才是以巴和平的真正關鍵。
  • 以色列為什麼願意從部分屯墾區撤離?
    我猜想,應該是美國施壓的結果吧

    美國人為了在中東取得戰略據點,當初不顧阿拉伯世界反對,支持以色列建國,而且任由以色列欺負巴勒斯坦人

    911事件後,美國人挾私利攻打、佔領伊拉克
    再一次挑釁了整個阿拉伯世界
    讓阿拉伯人的反美聲浪增加到歷史新高

    為了降溫,今天美國不得不逼迫以色列讓步,退出屯墾區
    那麼,當初說為了自由民主故支持以色列建國,如今算不算謊言不攻自破呢?

    同樣地,美國今天也站在支持自由民主的立場,願意協防台灣
    但誰曉得明天當它又捅出什麼大婁子,需要跟中國妥協一下時,不會逼台灣人退讓呢?
  • 2005.08.14   中國時報 
    猶太屯墾區始末
    王嘉源/特稿


    一九六七年,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分別從約旦與埃及手中占據了西岸地區和迦薩走廊,隨即在這些地區設立一些屯墾區,把大批巴勒斯坦人趕出原居住地,而鼓勵海外猶太人移民來此,並給予照顧與補助。這些屯墾區擁有地下水源且是戰略要地,以色列可藉此掌控附近地區。 

            猶太屯墾區本身違反國際人道法。根據《日內瓦公約第四公約》規定,占領國不能向被占領地區移民。但有些猶太人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從以色列大城市移居來此,另有一些猶太屯墾民則懷抱宗教與民族主義動機,自命為「開路先鋒」,他們聲稱這些地區是聖經中所謂以色列王國與猶太王國的心臟地帶。

    一九七○、八○年代,夏隆任以色列農業部長與基礎建設部長,當年他正是主導擴建猶太屯墾區的主要推手,其目的是阻撓巴勒斯坦人推動建國。但現今夏隆身為總理,反而有了另一種思維。他指出,迦薩走廊屯墾區易遭受巴人好戰分子攻擊,而這裡的猶太屯墾民不到九千人,以色列每年卻要花費上億美元經費來保護他們,因此,為了避免經濟與國防上的損失,有必要推動撤離計畫。 

            夏隆於去年決定全面從加薩走廊廿一個屯墾區撤離,另包括約旦河西岸北部四個較小而孤立的屯墾區。此外以色列在西岸還有近百個屯墾區,在聖城耶路撒冷附近也有屯墾區。總計猶太屯墾民人數達廿四萬人。 

            一九九三年,以巴簽署「奧斯陸協定」,以方承諾把迦薩走廊大部分土地移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轄。隔年,以軍放棄了其行政總部所在地迦薩市的控治權。只要以色列完成這次屯墾區撤離計畫,巴人將首次獲得迦薩走廊完整成塊狀土地,有利於未來推動建國大業。
  • 現在以色列要撤出加薩走廊了
    就是要讓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建國∼

    這是以色列夏隆總理的兩面手法
    巴勒斯坦現在被分割為兩部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
    約旦河西岸大約有4000平方公里而加薩走廊只有幾百平方公里
    夏隆從面積小土地貧瘠又沒有戰略意義的加薩走廊撤離屯墾區的民眾
    以換取保留約旦河西岸較大人口較多也較重要的屯墾區
    一方面對巴勒斯坦和美國及世界輿論交差
    另一方面也確保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的控制 
    如此一來即使巴勒斯坦獨立也只有破碎的領土無法威脅以色列國家安全
     
    夏隆也已表明以色列不會放棄西岸除非巴人好戰份子解除武裝否則不會參加和談∼
  • 難怪之前看到報導
    世界各國都讚揚夏隆的行為
    認為他為雙方的和平   
    做了非常好的行為
    結果      其實還是利益優先吧...
  • 世界和平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包括兩岸問題的解決!

    如果對內無法安攘,對外又有何立場能証明國家的主權呢!

    能有一個具世界觀及執行魄力的領導人真的很重要!
  • 加薩屯墾大事紀 
    美聯社.加薩走廊訊 
       
       以  色  列  昨  天  正  式  展  開  從  加  薩  走  廊  的  撤  離  行  動  ,  為  三  十  八  年  來  對  這  片  土  地  的  占  領  畫  下  句  點  。  以  下  是  以  色  列  在  加  薩  走  廊  屯  墾  活  動  的  大  事  紀  。 

       一  九  六  七  年  六  月  —  以  色  列  從  埃  及  手  中  占  領  加  薩  走  廊  ,  以  色  列  總  理  艾  希  柯  公  開  表  示  ,  這  片  濱  海  土  地  將  「  不  會  歸  還  埃  及  」  。 

       一  九  六  七  年  年  底  —  艾  希  柯  打  算  在  所  佔  領  的  埃  及  土  地  建  立  猶  太  屯  墾  區  ,  以  做  為  以  色  列  西  南  翼  的  緩  衝  區  。  以  色  列  政  府  擔  心  遭  到  這  個  地  區  巴  勒  斯  坦  人  的  攻  擊  ,  以  及  這  個  地  區  缺  乏  水  源  ,  反  對  此  一  構  想  。 

       一  九  七  ○  年  六  月  —  以  色  列  政  府  初  步  決  定  在  加  薩  走  廊  建  立  屯  墾  區  。 

       一  九  七  二  年  —  以  色  列  開  始  在  加  薩  走  廊  建  立  兩  個  軍  營  ,  這  兩  個  軍  營  後  來  發  展  為  那  札  林  和  克  法  達  隆  屯  墾  區  。 

       一  九  七  七  年  —  以  色  列  允  許  更  多  平  民  遷  入  軍  事  設  施  ,  並  建  立  新  的  屯  墾  區  。 

       一  九  八  二  年  —  以  色  列  根  據  與  埃  及 

  • 自由電子報

    和平需要什麼代價 

    ■盧俊義 

    以色列政府終於在八月十四日開始執行從加薩走廊撤回屯墾區大約九千名的居民,這項撤回屯墾區的工作還包括在約旦河西岸的屯墾區在內,預定在本月十七日會全部完成撤離。為了達成撤離工作,以色列政府已經派出六萬名軍隊和警察執行這項任務,可見此任務的艱鉅和不易,但這卻是換取和巴勒斯坦人之間建立和平相處的第一步。

    以巴之間的衝突從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以來,迄今超過半個世紀,不曾間斷過。特別是在一九六五年六月的「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政府為了要將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佔領區能永久併入以色列版圖內,在七○年代呼籲四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舉家返鄉到屯墾區去居住,甚至還用盡一切辦法讓為數多達七萬多已經完全「黑」化的北非伊索比亞人,據傳是「所羅門王後裔」,遷移到上述屯墾區去定居。

    但屯墾區自設立以來就沒有一日安寧過,死去的人數比歷次以阿或以巴間之戰役死去的還要多出很多,因衝突造成的快速通貨膨脹,和社會不穩、民心不安,更不在話下。而讓以國政府決定撤離屯墾區政策,是願意返鄉的熱情已不再像一九七○至八○年代那樣高,去年甚至創下有史以來最低人數,僅有二萬一千人移民返鄉,但相對搬離國門的是越來越多。而巴勒斯坦人口增加率倍數成長,且加入對抗以色列的人數是逐年增長,年齡層一直在降低,這對以色列來說是個極大的夢魘。為使人民生活在無恐懼、無憂慮的環境中,且在這競爭日益緊繃的國際社會中取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以色列總理夏隆的政府決定這項撤出屯墾區的政策,以換取以巴兩國人民和平相處的空間。

    從一九六五年開始屯墾區政策到今年剛好滿四十週年,生命與財產所付出的,已經不是數字可計,這讓我們看到和平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論歷史的理由是甚麼,國與國之間若要和平相處,就必須要領導者有聰明的智慧,和堅定的意志。否則,失去的一定會比得到的更多,而這絕對不會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福氣。人和人之間的問題也是如此。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 為何撤離?  以色列自有盤算

    【中央社特拉維夫特稿】

    以色列若撤離卡替夫屯墾區,不只減少國防支出、可能的人員傷亡,更可以撒手離開加薩走廊,讓巴勒斯坦人自己來管理,國際社會都期待著。

    住在卡替夫屯墾區內的以色列居民,大都住在占地至少1百坪的花園洋房。由於環境良好,有廣大空間,又可以雇用廉價的巴勒斯坦勞工來從事農業活動,在此居住的屯墾區民難怪不想離開這塊土地了。

    但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一路到卡替夫的道路上都要以鐵絲網將巴勒斯坦人隔離在外,每一個屯墾區大門都須駐軍把守。屯墾區學生上學時,還要軍隊護送,加上巴勒斯坦人常常攻擊屯墾區,造成以色列軍民的傷亡。為了區區9千人不到的居民,以色列每年要花上數千萬美元的國防經費,更不可忍受的是還有人員傷亡。

    以色列同時也擔心,卡替夫屯墾區的存在,將讓以色列與加薩走廊的一百多萬巴勒斯坦人的生計牽扯不清,更害怕這些巴勒斯坦人要求併入以色列,成為以色列的國民。

    換言之,若撤離了這個被巴勒斯坦人圍繞的卡替夫屯墾區,不只是減少了國防支出,少了可能的人員傷亡,更可以撒手離開加薩走廊,讓巴勒斯坦人來管理他們的地方,今後再也與以色列無關了。

    為了這次撤離,以色列政府除了準備補償卡替夫屯墾區居民金錢,還向美國要求給予22億美元的撤離專案補助金。8大工業國家(G8)日前在倫敦的領袖高峰會議中,也同意每年給予巴勒斯坦30億美元,連續3年補助同樣經費,讓巴勒斯坦可以建設起來,並發展出自己特色的經濟。

    目前國際社會一片看好,以色列撤離方案的各項後續援助也已經整裝待發了,但會再黃牛嗎?大家關切。
  • 為了這次撤離,以色列政府除了準備補償卡替夫屯墾區居民金錢,還向美國要求給予22億美元的撤離專案補助金。8大工業國家(G8)日前在倫敦的領袖高峰會議中,也同意每年給予巴勒斯坦30億美元,連續3年補助同樣經費,讓巴勒斯坦可以建設起來,並發展出自己特色的經濟。
    --------------------------------------------------
    這說穿ㄌ就是以利益為重ㄅ
    以,巴雙方都撈到ㄌ大筆補助金
    又得到ㄌ國際輿論ㄉ美名
    真是一舉數得
    贏ㄌ面子也賺到裡子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