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以色列從迦薩屯墾區 徹底撤離了
你知道這件正在發生的事件嗎?
【中時電子報】
撤離迦薩是和平預兆嗎?
以色列總算是將迦薩屯墾區的人民撤回去了,總理夏隆將自己的政治生命賭在這件事上,看來他是贏了,而這件事,印證了一句成語:解鈴還須繫鈴人。
夏隆曾被稱為屯墾區之父,長期倡導並策劃屯墾政策,是以色列右派顛撲不破的佔領區政策。但現在這位倡導及策劃者突然轉回頭要放棄政策。他為了這項單邊撤離政策耗盡了所有政治資本,多次面臨右翼集團內部的抗議而使眾叛親離,不但被迫數次改組內閣,而且多次面臨垮台的危機,從決策到實施,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其間抗議反對的活動從未稍息,但夏隆居然能貫徹其撤離政策到底,真是夠頑強了。
夏隆為什麼這樣做,而以色列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作法呢?這應是宏觀的戰略目標所致。
屯墾區之設置始於上世紀七○及八○年代,主要是擴大以色列的縱深防禦,加強對巴勒斯坦人的控制,而主要目標是在於阻止巴勒斯坦建國。
但情勢的演變已今非昔比,巴勒斯坦人口急驟增加,早已超過猶太人口,巴猶人口混在一起絕非以色列所欲見,儘速將以巴人口分離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以色列為何要以一萬名士兵保護屯墾區八千名定居平民?當以色列接受了美國策劃的中東和平「路徑圖」後,事實上已承認要巴勒斯坦建國,那麼,當初為了阻止巴勒斯坦建國而建立的屯墾區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何況迦薩走廊是個荒瘠貧窮而又不安全的地方。
迦薩定居以人的抱怨是可想見的,他們說:「當初是政府要讓我們來,現在政府卻又要讓我們走。」這就是政治,以色列政府覺得屯墾政策符合國家利益便大肆倡導,一旦覺得無利可圖,便要改變政策。
國際間一片叫好,認為夏隆這措施有利於以巴和平,對中東局勢有穩定作用,但勿忘以色列在迦薩定居者不過八千人,而它定居於其他佔領區如約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者卻多達廿萬人,夏隆的撤離政策是到此為止?還是要擴大到約旦河西岸?這才是以巴和平的真正關鍵。
【中時電子報】
撤離迦薩是和平預兆嗎?
以色列總算是將迦薩屯墾區的人民撤回去了,總理夏隆將自己的政治生命賭在這件事上,看來他是贏了,而這件事,印證了一句成語:解鈴還須繫鈴人。
夏隆曾被稱為屯墾區之父,長期倡導並策劃屯墾政策,是以色列右派顛撲不破的佔領區政策。但現在這位倡導及策劃者突然轉回頭要放棄政策。他為了這項單邊撤離政策耗盡了所有政治資本,多次面臨右翼集團內部的抗議而使眾叛親離,不但被迫數次改組內閣,而且多次面臨垮台的危機,從決策到實施,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其間抗議反對的活動從未稍息,但夏隆居然能貫徹其撤離政策到底,真是夠頑強了。
夏隆為什麼這樣做,而以色列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作法呢?這應是宏觀的戰略目標所致。
屯墾區之設置始於上世紀七○及八○年代,主要是擴大以色列的縱深防禦,加強對巴勒斯坦人的控制,而主要目標是在於阻止巴勒斯坦建國。
但情勢的演變已今非昔比,巴勒斯坦人口急驟增加,早已超過猶太人口,巴猶人口混在一起絕非以色列所欲見,儘速將以巴人口分離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以色列為何要以一萬名士兵保護屯墾區八千名定居平民?當以色列接受了美國策劃的中東和平「路徑圖」後,事實上已承認要巴勒斯坦建國,那麼,當初為了阻止巴勒斯坦建國而建立的屯墾區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何況迦薩走廊是個荒瘠貧窮而又不安全的地方。
迦薩定居以人的抱怨是可想見的,他們說:「當初是政府要讓我們來,現在政府卻又要讓我們走。」這就是政治,以色列政府覺得屯墾政策符合國家利益便大肆倡導,一旦覺得無利可圖,便要改變政策。
國際間一片叫好,認為夏隆這措施有利於以巴和平,對中東局勢有穩定作用,但勿忘以色列在迦薩定居者不過八千人,而它定居於其他佔領區如約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者卻多達廿萬人,夏隆的撤離政策是到此為止?還是要擴大到約旦河西岸?這才是以巴和平的真正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