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最近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媽媽說她狠下心讓孩子搭校車上下學。雖然孩子一直說搭車是件很恐怖的事,語氣不僅是對不確定的不安,甚至是乞憐,但是為了孩子好,她還是狠心要孩子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結果孩子坐過了站,多坐了一倍的車程,流落在陌生的小站,無助而徬徨。最後終於想起了家裡的電話,才打電話回家求助。當父親載著孩子,在放學兩個小時後終於到家時,孩子紅著眼,猛力關上車門,憤怒地衝進家裡。他拒絕與任何人說話,假裝埋頭作功課,對媽媽探門喊吃飯充耳不聞。這位媽媽寫道,雖然心疼孩子在迷途那一個小時的驚恐,但卻更堅定了應放手讓孩子搭校車的決心。

 

結尾說,菟絲花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她要孩子了解,想像中的庇護所是從不曾真實存在的。

 

不教而殺謂之虐

 

看完了文章,我掩卷嘆息,因為這位母親完全弄錯了。

培養孩子獨立,並不是在他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便把他硬推出去面對世界。

孔子不是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嗎?

在陌生的小鎮迷路,對孩子來說,

驚恐的程度不亞於經歷九二一地震。

我在加州大學有個同學,說他一生最驚恐的經驗,便是五歲時跟著媽媽去南加州最大的購物中心買聖誕禮物。

出發前母親已再三交待要抓緊,所以他絲毫不敢放鬆地拉著媽媽的裙子。

聖誕節時人潮洶湧,擠得不得了,他正慶幸自己都沒有鬆開手,很安全時,突然發現裙子上面的那張臉不是媽媽的。

也就是說,冬天的衣服比較相似,都是深色的毛料裙子,他不知什麼時候和母親擠散了,與別人互換了母親。

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說過了四十年,記憶猶深,想起來還是一身冷汗。

所以他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若要上街,一定是揹在背上的,他不願孩子再經歷這種痛苦。

對孩子來說,迷失在陌生的地方,真是一輩子忘不了的驚嚇經驗,這位母親不了解它在心理層次上的傷害,是屬於創傷級的。

 

安全感是情緒成長的磐石

 

要孩子獨自搭校車的第一件事,是要讓孩子熟悉走的路線及自家的站牌。

我的孩子以前也是搭公車上下學,我先帶他坐很多次,讓他熟悉沿路的地標,知道到了那個地標就離家還有幾站。

然後試了幾次,確定到站之前他會先站起來去刷卡,我才放心讓他自己坐。

頭一次自己坐公車,我替他準備了家中電話號碼和打電話的零錢,告訴他即使坐錯車或坐過站都沒有關係,一通電話我就會立刻坐計程車去找他,他只要在打電話的地方站著不動就行了。我們也把可能發生的情況先沙盤演練了一遍,才放他獨飛。孩子一定要學獨立,因為父母不可能跟著他一輩子。

 

但是在他心理尚未準備好,尚在恐懼不安,害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就放手,是太快了,難怪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拋棄。

1956年哈洛(Harry  Harlow)的猴子實驗〈讓小猴子在二個「代母」之間選擇,結果發現小猴子寧可選擇沒有奶瓶但可以提供安全感的絨布媽媽,而非有奶瓶但冷冰冰的鐵絲媽媽。〉就讓我們知道孩子要的是安全感,一個永遠在那裡保護自己的媽媽,是孩子情緒成長不可缺的安全感來源。

 

  • 那小孩好像我哦
    我小時候父母也也這樣對我
  • 和這篇文章不同

    我的母親是緊緊抓住我們的手不肯放

    所以一直到我上大學離家一個人住

    才學會如何使用洗衣機、用電鍋煮飯

  • 就我自己來說
    從小媽媽就非常保護我 
    但是相對的  也是真的有點過頭
    尤其是跟自己姐姐  哥哥比較

    其實我覺得這位媽媽立義很好
    就像我媽媽從我小時後就保護到現在一樣
    這位媽媽做法好不好  我不做任何評斷
    畢竟  每個父母  每個孩子  甚至每個
    家庭環境背景不同
    是很難說誰對誰錯的


  • 說到"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我想起老鷹也是把小鷹推下懸崖讓他學習飛翔.大自然的奧妙...猛禽類...x靈長類...又離題了

  • 給大家看文章~~~~~~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