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男多於怨女 兩成台灣郎娶不到台灣老婆
曠男多於怨女 兩成台灣郎娶不到台灣老婆
http://tw.news.yahoo.com/050325/15/1moy2.html
【聯合新聞網 記者蘇秀慧╱報導】
台灣未婚人口也呈現性比例偏高趨勢,即「曠男比怨女多」,去年(2004)底止,全台15歲以上男性未婚人口為345萬2830人,女性未婚人口為279萬6839人,男性未婚人口比女性多出65萬5991人。換句話說,每五位台灣郎就有一位娶不到台灣新娘。
在台灣,不婚、未婚人口越來越多,甚至超越日本、韓國,後來居上,以2003年為例,台灣地區15~64歲人口中,女性有偶人口占55.9%,男性有偶人口占53%,都較日本、韓國的超過六成低;女性未婚人口及男性未婚人口分別占34.3%及41.2%,也比日、韓為高。
和10年前比較,各年齡層女性與男性有偶人口比率都呈下降,而未婚及離婚人口比率則呈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表示,台灣未婚人口性比例一直呈現偏高的情形,2003年時,台灣男性未婚人口比女性未婚人口多出約63萬人,去年底則攀升至65萬5991人。
如果從各年齡組來看,去年底15至29歲女性有偶人口比率是男性的2倍,婦權基金會分析,這是受傳統「男大女小」婚姻坡度影響,台灣女性初婚年齡平均較男性為低所致,2003年時,男性初婚年齡為31.2歲,女性為27.2歲,但此後,差距隨年齡的提高逐漸縮小。
由於男性再婚率較高、平均壽命較短,40歲以後男性有偶人口比率即高於女性。而各年齡層女性的離婚及喪偶比率均高於男性,差距也隨年齡層的提高而加大,以2004年底為例,65歲以上女性離婚或喪偶人口比率為48.6%,達同年齡組別男性的2.8倍。
婦權基金會強調,女性餘命較男性高,加上傳統婚姻坡度「男大女小」的婚配習慣,老年女性守寡的機率遠大於男性喪妻,因此,政府老年安養、經濟、醫療政策應多一分性別關注。
http://tw.news.yahoo.com/050325/15/1moy2.html
【聯合新聞網 記者蘇秀慧╱報導】
台灣未婚人口也呈現性比例偏高趨勢,即「曠男比怨女多」,去年(2004)底止,全台15歲以上男性未婚人口為345萬2830人,女性未婚人口為279萬6839人,男性未婚人口比女性多出65萬5991人。換句話說,每五位台灣郎就有一位娶不到台灣新娘。
在台灣,不婚、未婚人口越來越多,甚至超越日本、韓國,後來居上,以2003年為例,台灣地區15~64歲人口中,女性有偶人口占55.9%,男性有偶人口占53%,都較日本、韓國的超過六成低;女性未婚人口及男性未婚人口分別占34.3%及41.2%,也比日、韓為高。
和10年前比較,各年齡層女性與男性有偶人口比率都呈下降,而未婚及離婚人口比率則呈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表示,台灣未婚人口性比例一直呈現偏高的情形,2003年時,台灣男性未婚人口比女性未婚人口多出約63萬人,去年底則攀升至65萬5991人。
如果從各年齡組來看,去年底15至29歲女性有偶人口比率是男性的2倍,婦權基金會分析,這是受傳統「男大女小」婚姻坡度影響,台灣女性初婚年齡平均較男性為低所致,2003年時,男性初婚年齡為31.2歲,女性為27.2歲,但此後,差距隨年齡的提高逐漸縮小。
由於男性再婚率較高、平均壽命較短,40歲以後男性有偶人口比率即高於女性。而各年齡層女性的離婚及喪偶比率均高於男性,差距也隨年齡層的提高而加大,以2004年底為例,65歲以上女性離婚或喪偶人口比率為48.6%,達同年齡組別男性的2.8倍。
婦權基金會強調,女性餘命較男性高,加上傳統婚姻坡度「男大女小」的婚配習慣,老年女性守寡的機率遠大於男性喪妻,因此,政府老年安養、經濟、醫療政策應多一分性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