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屈從意志 施政喪失權威
法律屈從意志 施政喪失權威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李念祖╱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今天在台灣,似乎每條法律都遭到挑戰。當事人面對法律時,並不在意法條的意義,只關心如何使之對自己有利。過去,人們一旦遭逢法律限制,往往採取走後門或送紅包的方式,讓某條法律不要規範到自己,但鮮少會像今天這樣公然否定或曲解法律,毫不懷疑自己的需要應在法律之上。從憶樺家屬對法院振振有詞地直接抗拒,到明星呼朋引伴赴警局要求開單員警道歉,再到球隊不服裁判罷賽,幾乎涉及規則與規範的所有法律,都出現嚴重動搖。近日先是行政院警告泛藍地方選委會不得自行規劃公投路線,接著陳總統大罵台北市不守法,都是在這樣一個法律秩序蕩然的背景中發生。
法律的推動與施行要仰賴某種最起碼的共識。這個共識不見得代表正義,但只要政治生活中公權力的存在仍然不可逃避,則社會先對法律規範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識,自是公權力得以運作的前提。今天台灣的法律文化困境,在於失去共識。通常大家在不涉及自己利益時,法治原則皆琅琅上口,但一旦碰到自己利害相關,就怎麼也不再管法治原則,一定把法條解釋到有利自己為止。於是乎,國家施政失去權威,治國成本因此無限提高,人際間的爭議,最後像叢林法則一般得訴諸權力大小。在這一點上,先後執政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及前後兩任總統,要為他們歷年操弄法條的錯誤示範負最多責任。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李念祖╱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今天在台灣,似乎每條法律都遭到挑戰。當事人面對法律時,並不在意法條的意義,只關心如何使之對自己有利。過去,人們一旦遭逢法律限制,往往採取走後門或送紅包的方式,讓某條法律不要規範到自己,但鮮少會像今天這樣公然否定或曲解法律,毫不懷疑自己的需要應在法律之上。從憶樺家屬對法院振振有詞地直接抗拒,到明星呼朋引伴赴警局要求開單員警道歉,再到球隊不服裁判罷賽,幾乎涉及規則與規範的所有法律,都出現嚴重動搖。近日先是行政院警告泛藍地方選委會不得自行規劃公投路線,接著陳總統大罵台北市不守法,都是在這樣一個法律秩序蕩然的背景中發生。
法律的推動與施行要仰賴某種最起碼的共識。這個共識不見得代表正義,但只要政治生活中公權力的存在仍然不可逃避,則社會先對法律規範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識,自是公權力得以運作的前提。今天台灣的法律文化困境,在於失去共識。通常大家在不涉及自己利益時,法治原則皆琅琅上口,但一旦碰到自己利害相關,就怎麼也不再管法治原則,一定把法條解釋到有利自己為止。於是乎,國家施政失去權威,治國成本因此無限提高,人際間的爭議,最後像叢林法則一般得訴諸權力大小。在這一點上,先後執政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及前後兩任總統,要為他們歷年操弄法條的錯誤示範負最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