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 基本工資調升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行政院江院長於9月3日下午核定勞動部簽呈的「基本工資調整」案,確定自明年7月1日起每月基本工資調高至 20,008元,調升735元,調幅3.81%,每小時基本工資則調升為120元,調升5元。媒體報導「統計受惠人數包括本勞、外勞約232萬人」。這已 是例行性報導,而且大家也都無疑義的接受。不過,實情會是如此嗎?所謂的「232萬本外勞」,指的應是現時工資低於新調高的基本工資那群勞工。問題是:縱 使統計數據正確,他們真的都可以加薪、都可以拿到這個數字嗎?先要問的是:這些勞工的薪水是誰給的?很明確的是「業者」,如果你是那些業者,請問你「會給 嗎」?或者「給得起嗎?」這些工資低於基本工資者是哪類勞工?就是我們熟悉的「邊際勞工」。所謂的「邊際勞工」不就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可有可 無」的勞工嗎?他們所處的勞動市場縱使不是「完全競爭」,也絕不是「獨佔」或「寡佔」勞動市場,這種市場中的業者(勞動僱用者)根本沒有「剝削勞工」的能 耐,這些業者屬於「邊際廠商」,也就是「最弱勢的業者」,他們只能付得起低薪,他們是「微利者」,也是被社會各界瞧不起的業者,最不受政府青睞的業者,不 但時常被一些專家、勞工團體領袖點名應「關門」,這一次連高科技公司的施振榮也公開嗆聲把他們掃地出門。其實,這些「邊際廠商」果真被基本工資政策消滅 掉,那些「邊際勞工」不也無地存身,失去工作了嗎?兩敗俱傷是最後的結果,這是「揠苗助長」和「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政策。吊詭的是,「這是很難看得見 的」,就因為它「看不見」,就被認為沒有。當今的「基本工資」實際上就是「最低工資」,其訂定及調升,無論是以月薪、周薪或是時薪,基本上都對生產力最低 的邊際勞工、身障者或部分工時工作者產生最大的直接影響,亦即支領低於該工資水準以下者受到衝擊,而且是「負面」影響,視該水準的高低決定衝擊面大小。吊 詭的是,這正與該項政策的目的完全相反。如上文所示,這些邊際勞工所處的市場「競爭程度最高」,業者很難對其剝削,稍一拉高工資就負擔不起而將邊際勞工解 僱,而此等業者也往往是「最微利」經營者,因而也最可能隨之倒閉。只不過,這些「邊際勞工」和「邊際廠商」所佔比率「非常微小」,整體來看,衝擊也小,在 做一般經濟計量實證分析時,往往得到「不顯著」的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邊際勞工和邊際廠商也往往不在「正式統計資料」之中,實在無法實際獲知其受害 程度,他們只是最無力、最無知、最認命的一群!有無皆大歡喜配套措施?老實說「沒有!」最可能的後果是:非法打工者將上升,勞資關係將惡化。我們可以引用 今年5月過世的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力資本和勞動經濟權威學者貝克(G. S. Becker)教授的說法:「提高基本工資會降低就業機會」的定論,連神通廣大的人都很難駁倒。既然政治人物的功力還沒那麼高,就不應該試著提高基本工 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