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丁允恭:吳憶樺教給我的事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4px; -align: justify;">圓仔、跨年、吳憶樺,包圍了這一年第一個禮拜的新聞版面,尤其是「台巴之子」吳憶樺,十年之前紛擾離台,十年之後翩翩歸來,佔盡了媒體焦點,特別是在眾人猝然不及反應之下,把到了正妹記者,他喇舌,我們咋舌。話說如果用心體會,凡事都具有教育意義,吳憶樺雖然年輕,也還是教給我們許多寶貴的事物。什麼樣的事呢?當然不是國際禮儀,那個我回家慢慢練習就好了,幾天以後相信也可以熟能生巧。吳憶樺真正的不教而教,是告訴我們關注與記憶如何容易失守。原來在這訊息之海的網路時代裡面,丟失世界的重要環節比起過去來得更常發生,只要那些掌握了訊息管道的人操弄起數量的魔術,該看見的事物就會自己隱形起來,它們當然還在那邊、未曾離開,可是卻跑到視覺的陷落之處,只分到一點眼角餘光,或甚至沒有。畢竟人們的認知資源總是有限的。吳憶樺多了一點,江宜樺就少了一點。正在下飛機的吳憶樺、正在喇舌的吳憶樺、正在日月潭上划船的吳憶樺,每一個吳憶樺的身影,所告訴我們的是,在這場失憶與記憶的拔河裡面,要守住自己的記憶是有多麼困難、又是多麼重要。吳憶樺也提醒我們,每看見一起被宣揚的事情,就要想起十件被掩蓋的事情,所以我們或許可以用那些少得可憐的線索、沒什麼邏輯地記起這樣那樣的事情。譬如,看見黃色小鴨爆炸了,就要想起黃姓總長的臉皮還撐住沒破;看見妮妮口袋找到的兩百塊錢,就要想起車頭上的電子標籤從你口袋偷走的兩百塊錢,以及賴掉國家的兩億元。爆量轟炸的吳憶樺影像,也催促著我們,在這樣的媒體困境之中,除了繼續抗議那些掌控媒體的權力魔術師以外,也不妨同時採取一點自力救濟,在這國家每個該負起責任的人,受到真實的問責以前,拿出搜索的熱情,每天拜拜google大神,問候他們老人家的最新狀況,就像熱切地探討巴西的禮俗到底有沒有喇舌一樣。吳憶樺更提醒我們,怎麼分辨真實的媒體問題所在。有人會覺得,跟他喇舌的女記者有違新聞倫理,懷疑置入性行銷之外是否又發明了插入性行銷,讓晚上的露出決定了白天的露出。然而真要計較起來,那些以尋常小老百姓無法企及的雄厚資本和政治特權,直接伸手干預媒體運作,操弄公眾視聽,或是間接地透過賄賂或是威脅,拉下真實而負面的訊息,換上廣告包裝而成的新聞,然後再反饋於金錢與特權的堆積,讓一切形成一個向下渦捲的循環,無疑才是真正嚴重的大條代誌。每一天壓逼著基層記者的黑暗結構,遠比起偶爾發生的風流韻事,更深深侵害著我們的視聽權利,與他們追求真實訊息的勇氣。</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