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哭,有關結婚的事,我該怎麼做??

跟男友已交往二年,我28,男友32
我一個月26K,存款20萬左右 (之前每個月都一萬元拿回家孝親)
男友之前一個月40K,最近轉換跑道,月薪為30K,存款180萬左右 (男友無需孝親費)

因為我想在30歲前生小孩有個美滿的家庭,因此我跟男友提出了想結婚的事
男友說好,於是就先到我家拜訪我父母跟我父母商討了一下事宜

談的結果是:我媽就說聘金不得少於12萬,並說結婚後我一個月必需至少拿8000回娘家,
該有的餅、金飾等要照傳統禮俗來

男友離開我家後跟我說:聘金、餅、金飾他覺得娶老婆沒關係一定要付的,但為何我要一個月拿8k回娘家

我回:我爸媽都已經退休了,且只有我跟妹妹這二個小孩,當然我得要拿錢回去孝敬父母啊!

男友說:妳一個月26k,扣掉8k就只剩18k了,再扣掉妳的吃飯錢、保險費、保養品錢、交通費、有的沒的,
根本所剩無給,若有了小孩怎麼辦?小孩在台北光保姆費一個月至少18k起跳,再加上奶粉尿布錢,
那不就等於全家的經濟重擔壓在我身上了。若妳在家當家庭主婦,那我還得付給你爸媽每個月8k,
我負擔不起,也不想負這個責任

我回:娶老婆本來就是該養家不是嗎?

男友說:今天我沒要求妳負傳統責任,妳不用跟我爸媽住,我爸媽免費提供房子,我也沒有很喜歡小孩,
想生小孩是妳希望的,妳也不會煮飯我也沒要求妳要煮,那為何我就要負傳統責任養全家,妳難道不用養嗎?

我回:我雖然賺比較少,我也會一起養啊!

男友說:妳能拿出多少一起養家養小孩?

我回:26K - 給娘家8K -保險費3K - 交通費1.5K - 飯錢4K - 保養品1K,還有8.5K

男友說:那父親節、母親節、過年,妳都不用拿錢回娘家包紅包嗎? 小孩光保姆費一個月就至少1.8K了,
再加上尿布奶粉、預防針、衣物鞋子有的沒的,這些都不用錢嗎?8.5K連一半的保姆錢都不夠

我聽了一直哭一直哭,我覺得婚姻離我愈來愈遙遠了,請大家給我意見,我現在該怎麼做???


PS:男友的父母本身自己有工作,所以不能幫忙帶小孩,且也表明不想帶孫子,也不想跟兒子媳婦一起住。
 

  • 我覺得8k 還好吧!! 畢竟你爸媽養你到這麼大, 沒結婚一個月10000, 結了婚8000還好吧!!
    光那些加起來都還比不過你爸媽養你的長大的食宿費+學費+.....一大堆的!
    更何況結婚是兩個家庭又不是只有兩個人, 以後是你們兩個人要共同養兩個大家庭,又不是只有小倆口!!
    而且我覺得要是錢不夠那就在賺更多的錢阿, 因為你一個月才賺26K, 說真的, 真的是有點少!!
    而且, 以人性觀點來講, 女生要是賺的比男方少, 可能一開始不會怎樣, 久了以後, 男方就會覺得你是拖油瓶, 他們也會覺得他們比較偉大, 到時你叫可能會活的像小媳婦一樣!!
    所以看看, 去找一個月薪較多的工作, 至少不要和你男友的差那麼多!!

    而且, 看你上述的對話, 我覺得你男友好像不怎麼負責任!! 覺得好像他希望你全面犧牲, 因為你要嫁給他!!

    所以請三思阿!!
  • Asaisly的話:


    更何況結婚是兩個家庭又不是只有兩個人, 以後是你們兩個人要共同養兩個大家庭,又不是只有小倆口!!
    ==========================================
    我看到的好像是~

    女方不是要兩個人共同養家
    而是要男的一個人養家
    就是她賺錢是她自己和她家人花
    他賺錢則是大家花

    如果女的不工作要當家庭主婦
    男方還是要自己一個人養家
    連帶還要養女方父母家

    如果有小孩
    需要女方父母幫忙
    八千要加碼到一萬
    外加材料費

    男的觀點很簡單
    結婚是兩個人結婚
    沒有傳統上的嫁娶觀念
    兩個人的家是兩個人來擔當
    不能完全放在一個人身上
    但是女生不是這麼想
  • 男人的條件算不錯的呢!房子也不用另外買、還可以不用煮菜,算優的!

    而且開銷問題本來就應該在婚前先溝通,想法一定要一致才行,

    否則婚後整天為經濟而吵,真不知當初為何結婚!?

    感覺你們倆理念不大相同!!!還有妳媽媽連保姆費也要那麼多喔,明明是自己的孫子~好怪!

    而且你父母那麼年輕就退休,通常經濟很好的家庭才有可能提早享受老年生活吧~?

    如果妳家人無法妥協,妳最好還是另尋他人~~這種條件的男生不多喔!!!
     

  • To: 小熊亞伯

    不對哦, 妳搞錯了,
    通篇看下來, 哭死的那個應該是姐姐,
    所以不是"哭死妹" 應該是"哭死姐" 哦~~ = ="
    (我好細心~~)
  • 布萊克小貓
    布萊克小貓

     不是啦,亞伯是說“哭死的妹妹”他還註明若真有其人

    若妹妹結婚也會遇到婚後要給孝親費的問題

    說半天真的沒提到嫁妝一事。


  • 版主
             
    希望大家的建議你可以聽在心裡

    一昧的反駁再反駁就失去妳PO文聽取意見的目的了
                 


  • 我個人是不會嫁給這種男生耶

    愛屋及烏  如果愛要如此斤斤計較  那又怎麼能叫愛呢?


    父母養育恩大於天  8K很多嗎?  我個人覺得不多

    趁還年輕 找個真正愛妳也愛妳家人的人吧
  • 小熊亞伯沒弄錯, 是我自己眼花~ sorry. @@
    的確是哭死妹~ = =

    話說,
    女生要男人疼男人寵, 那無庸置疑,
    但男生也該得到女生的疼愛跟尊重 & 理解吧?
    架子端那麼高,  本身條件又普通,
    男友當然會灰心到想閃人哪~

    網友給了那麼多建議, 包括晚點結婚,
    好好想辦法提升自己, 多賺點錢幫忙家用,
    哭死姐也是否決掉, 就只會哭哭哭,
    那旁人說破嘴也沒用啊, 除非鐵了心換男友,
    還要夠運氣遇見一個多金又大方, 願意包山包海的對象,
    才能遂了哭死姐的心願呀~

    好好想一想吧, 體貼一點才有幸福的未來~

  • 我老實說

    其實哭死姐開出的條件
    應該不愁找不到老公
    因為很多娶外籍新娘的男人
    不都是面對同樣的條件

    要聘金要請客要餅
    婚後每個月要給女方家家用
    但是女生會很傳統的侍奉老公和公婆
    也會努力生兒育女

    我覺得很多臺灣男人都會願意接受這些條件
    所以哭死姐真的還不如另找老公

    兩個人在一起對未來沒共識
    當然就是分手
  • 不是說不能拿錢回家 但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
    女方有分析過男方的想法給爸媽嗎
    如果解釋過了 女方爸媽還是硬要8k 不是吃人夠夠嗎

    有多少錢 做多少事
  • wain的話:
    我覺得板主的男友真的很...
    不然我是覺得不要嫁了
    妳每個月可以開心拿8k回家
    每個月有18k可以花
    還可以拿青春歲月交到更有錢的男人
    妳才28歲怕沒人要嗎??

    ============
    +1

    什麼這個男人很誠實?我看是太理智、也太會算了吧!

    算得比猴子還精,講白了,就是怕老婆以後會佔他便宜 。

    房子不用房貸,有房子住又怎樣?不然嫁人不是嫁去男方家,不然是男人入贅女方家嗎?
    有現成的房子,算是男方條件不錯,家裡有一點錢,女人嫁過去,還不知道會不會做牛做馬,
    出一個房子一起住,和女人嫁過去,這二件事比較,人比較無價吧!

    原因就出在你男友目前只有3k,他一想到現實的問題,整個就是不想承擔。
    你父母先把話講白了,也是不智之舉,這樣就是你們導火線了,這個東西應該是婚後或私下關起門來慢慢跟你商量的,
    不必要先打草驚蛇,你看吧,只真的有嚇到蛇了,蛇都不敢娶你了。

    一個愛你的男人,是當遇到這個問題時,前題是先不讓你為難,自己再來想辦法,或再來一起商量,
    而不是逃避問題,如果只是想逃避問題,就是沒要娶你的誠意,結婚是為了一起過下半輩子
    ,你覺得這個婚結得下去嗎?你們有要一起過下半輩子的共識嗎?

    雖然他只有30k,但他有180萬呀??? 所以事實証明,他的錢還是他的錢~

  • 阿迪蘭亞的話:
    我不覺得喔= =
    現在的男生 也不是笨蛋...
    會覺得什麼都是我來
    那我結婚 到底是要幹麻?
    娶你到底是為什麼?

    已經不是在像過去婚姻生活的模式了
    現在的人 彼此都很精

    ================================
    是哦是哦
    好~那是我理解錯誤 =_=

    因為我一直以為
    很多男性希望能和比較傳統的女性組織家庭
    男的在外面工作負擔全家經濟
    女的在家侍奉公婆養兒育女以老公為天
    但是臺灣的女性漸漸的比較偏向職業婦女和保有自己的生活
    (當然那些要男的走傳統自己走現代的女性不在這範圍裡面)
    所以那些尋找傳統女性的男性找不到適合人選
    才會去國外找伴侶
    那如果在臺灣也有像哭死姐那麼愛走傳統婦女路線的女性
    應該會有其他男性喜歡
    哭死姐也不用去逼一個走現代路線的男人去接受那些條件
  • 桐雲的話:
    快哭死了的妹妹的話:

    比較令我訝異的是

    沒想到一堆人都沒想到女生要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及專業

    而是要求男方要賺多一些,甚至還說男方賺30k太少卻沒說女生賺26k
    ----------------

    女生賺26k太少?那男人是個男人,是比女人多4k?
    這樣是女人要多賺一點,或是男人要多賺一點?
    我都搞不懂了~~~


    重點應該是二人加起來薪水有10萬,再來談結婚吧


  • 拿錢回娘家很正常的 但不應該明講
    拿多少還是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私下拿比較好~~
  • 很久沒有這麼有意思的發文了...

    讓我想follow進度...
  • 給版主還是版主的妹妹都好啦

    首先你的觀念需要改一改

    從你第一篇的文章感覺出  妳似乎很安於現狀 也不覺得拿錢回家沒什麼不妥

    說實在的 妳男友並不是完全CARE你要拿錢回娘家的事

    應該是在意你的薪水已經那麼少了 卻還要在付出一部份給娘家吧

    感覺就是自己家已經入不敷出了 你還一直拿錢出去  難怪他會這樣跟你說

    況且為什麼只要求男方再多賺一點  那女方呢?  我妹20歲一個月認真做也有30K (餐飲業啦)

    從你說 娶老婆本來就是該養家不是嗎?  的時候就覺得版主還是不要結婚另外找好了...

    為什麼娶老婆就該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養家是大家一起養的吧?  這樣對男方不公平

    如果依版主妹妹所言 姊姊真的是個很傳統的人  那請問一下 為什麼姊姊嫁出去了還要拿錢回娘家?

    依照"傳統的觀念"下  是不能這樣做的吧?  還說以夫為天  照顧公婆等....沒聽過傳統的講話"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

    也請版主聽了之後不要只會哭 好嗎? 

    想當初我也是一直叫我男友娶我  我說家會一起養  但是當我們把彼此的薪水加上以後平均分攤後的金額

    我的薪水也是入不敷出  根本就不夠   我也沒怨嘆要男友多付也沒哭啊
     
    因為是自己能力不足 那就趕快找個工作可以養的起家再來談結婚就好了呀

    SO......我選擇站在男方這邊+1
  • 先溝通看看吧
    一是看父母能不能少拿一點 
    二是如果將來孩子生了 父母能不能幫忙帶小孩 把應給保母的18K當作是孝親費
    醬子你們的負擔會輕一點

    不過 如果要生小孩的話 你們要更努力賺錢才行喔
  • 維維噢的話:
    男方沒有推避結婚
    女方要求的聘金、餅、金飾很乾脆答應不含扣

    而且不用跟男方父母住
    男方父母免費提供房子
    不要求女人生小孩
    連煮飯都不用

    這...這麼好的條件要去哪找阿
    妳不要的話
    應該很多人搶著要喔

    -----------------------

    這位阿姊妳也太over了吧
    原封不動的照抄
    想拿G幣好歹也靠自己打字po文嘛 = =
  • 13-964的話:
    維維噢的話:
    男方沒有推避結婚
    女方要求的聘金、餅、金飾很乾脆答應不含扣

    而且不用跟男方父母住
    男方父母免費提供房子
    不要求女人生小孩
    連煮飯都不用

    這...這麼好的條件要去哪找阿
    妳不要的話
    應該很多人搶著要喔

    -----------------------

    這位阿姊妳也太over了吧
    原封不動的照抄
    想拿G幣好歹也靠自己打字po文嘛 = =
    ================================

    難怪我看到之後老覺得眼熟...
    13-964 原來這是妳的智慧財產權~ >O<
  • 版主

    你男友已經很好嚕

    你知道光一個"房屋貸款"

    你的薪水就可以快要背不起了嗎???

    他都免費提供房子了


    我也絕得一個月拿8千回娘家有點太誇張

    不然你就是要省你自己的衣服化妝品奢侈品了

    不然又要花  又要拿.....還要拿錢回娘家

    你自己沒那個經濟能力   也沒幾個男生受的了


    他已經算是條件很好的嚕~~

    而且他是男生~比你是女生還會想耶


    他真的有在"認真思考"你們的未來

    你又想了些什麼???= =

    結婚不是只有結婚

    如果負擔不起

    有用嗎????


    你男友很成熟~是個可靠的人

    結婚後他也沒說不要小孩子啊~~~他把小孩子也列入考慮了~

    所以擔心負荷不了

    難道要跟你草率結婚~糊裡糊塗生了小孩子之後

    一起大喊


    ~~~~~~~~~~~~~~~~~~~啊~~~~~~~~~~~~~~~~~~~奶粉錢保母費尿布錢都不夠~怎麼辦???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