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竽頭的話:
雨海的話:
導演塞了很多東西進去,包括國境之南小說要傳達的主軸,
表達出那種滄海桑田,人們回不到過去,卻仍深刻烙印在心底的愛情。
片中包含了老友子、勞馬逝去的愛情,阿嘉與友子掌握中的愛情,水蛙得不到的愛情。
還有明珠對女兒的親情,洪國榮要表達對鄉土認同的感情,
阿嘉與友子異地追求理想卻失落的遊子心情,
馬拉桑與美玲表現了打拼的本土精神,
樂團組合所要表達世代與族群的融合問題,
茂伯的自我認同與呼喊要突顯被忽略的本土人文價值問題......
導演對這部片塞進太多情感,甚至顯出過於貪心。
不像一般片子所表達的只是單一層面的問題,有的甚至都沒有。
殖民時期也是台灣過去的一部分,完全無法抹滅,
這部片貼切了表達現今台灣文化的包容性,
也把人們不斷在找尋"何謂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充分表達出來。
要把它看成是一部充滿殖民地影子的影片,亦或是偶像劇那麼簡單的話......
好吧,你說海角七號僅僅是不錯而已,我認了......
=============================================
+1
出外打拼的年輕人(包刮友子)
甚至跟漸漸沒落的恆春相呼應
"這麼美的地方 為什麼留不住人材"
一開始馬如龍講的心聲 也是台灣各地鄉鎮的心聲
間接反應的城市與鄉村發展的不平均
而小妹妹在電梯裡面自唱的那段 不是只是好笑而已
是一種包容 電梯裡老的小的關在一起
注意傾聽年輕一代的想法與趨勢
馬如龍出去前還丟下一句
"誰說恆春沒人材" 那句話有讓人說不出的窩心
是接受、是讚揚、是認同、是在表達
原來老一輩的也很認真在聽、很努力的包容
(其實馬如龍是全劇前半段的重心ㄋㄟ 怎麼都沒人喜歡他)
不否認海角七號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但這部片所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很雜,
不單單只是講個故事弄幾個笑點而已
每個人都在抓取最靠近自己的那個場景
那個畫面、那個心境來詮釋這部電影
加上這是一部我可以帶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兄弟姐妹一起看的電影
連我快80歲的阿公都可以看 有日文有台語
還有野玫瑰日文版 那是當年老一輩的回憶
--->像色戒我怎麼好意思跟爸媽一起看∼
~~~~~~~~~~~~~~~~~~~~~~~~~~~~~~~~~~~~~~~~~~~~~~~
雨海和芋頭都+1
我最喜歡的配角 就是馬如龍
代表代表 我喜歡他為恆春的付出 努力
當他看著海用台語說 這片海這麼漂亮 為什麼年輕人就留不住勒
友子說我聽不懂台語
他臉上的表情 的尷尬跟難過
聽不懂台語 這也是台灣隔代的代溝不是嗎?
「你好,我叫洪國榮。我就是代表會主席…我最
大的興趣,就是吵架、打架、殺人、放火。」
不管這個標題怎麼打
我相信這部戲就是贏再感染性
平易近人但是很多很多值得我們省思地方
加油!海角七號
PS 所有的樂團裡面的人 每一個都是和音樂有關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