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你要怎麼過?

※全心逐夢、力求超越     

最近少去FG,少上Msn,也少四處~~~飄~~~蕩。
拼命趕手中的  Project,希望年底能順利交棒、辭職。

此後,我剛分手的太太諷刺說我是無業遊民;
但我,把自己看成是無形事業的興業家。

在這之前,我馳騁於有形事業中。
我早年留學英倫,攻讀科學。
曾在大學教過書,再轉到研究機構任職,
又赴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擔任纇似CEO  工作。
甚至,還横跨科技與人文,
出了二、三本科學與文化的書。

但是,長久有些大問  -------  生死、鬼神  、自然、人生    ......
總是縈繞心田,如影隨形。
譬如:我很怕死,死是  "自我"  的滅絕; 
半夜半醒一想到死亡  ,會驚起狂叫。
所以,我決定捨棄一些有形事物,
反身矢志築室無形領域。

未來,我打算走一條艱辛、孤獨的路; 
夢想超越,希望能突破人類極限。
因此,生活上,我注定是寂寞的。
站在家庭的立場,我不是一般好男人;
在我剛分手的太太眼中,我還是一個不能愛的男人。
然而,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能不把握嗎??
同學會中的學弟妹,FG上的朋友、陌生人,
你們說呢???你們可以給我鼓勵與支持嗎!!???


ps    明年開始,我將投入一些個人計劃,可能無法再
        和大家見面,請大家見諒!!

  • 謝謝大家盛情賜教    ! 
    FG還真是臥虎藏龍之地    ,
    我這一二天會貼文回應。

    既然臥虎藏龍,我就順便講個小故事:
    多少  、多少年前,月下你問我,你是誰?
    指"天"為號,我說多少  、多少年後來答你! 
    (心動的話,故事就不是故事)

    winfred,你和  莫凡  一樣都有精湛佛學造詣    。
    先請教你一個問題:佛家有第一因嗎  ?
    (大師級人物也未必洞察)  。
  • 璿玄的話:

    先請教你一個問題:佛家有第一因嗎    ?
    (大師級人物也未必洞察)    。

    ==============================================

    抱歉,  可能有點小誤會.

    因為看到"空門"兩字,  讓我想到一般人對"遁入空門"有想不開或絕望之類的認知,  所以稍作解釋,  沒有任何批評或指教的意思.

    我只是走在回家的道上而已,  沒有什麼造詣也沒有什麼證悟,  只能就一般人誤把民間信仰錯當佛教的認知作一點小小的澄清而已.

    我不知道"佛家的第一因"指的是?  如果是問佛性的存在有第一因嗎,  個人就經論上理解的是"不生不滅".
  • winfred,你和    莫凡    一樣都有精湛佛學造詣        。
    先請教你一個問題:佛家有第一因嗎    ?
    (大師級人物也未必洞察)    。
    ==================================
    給  璿玄:
    您的答案一定是會說[佛家沒有所謂第一因]
    而我卻只能選擇不回應這問題..  .    .
    說出來了就成為已見(主見)    己見也是一種執著
    自以為是唯一答案
    可能我對一些問題會嚴肅面對
    所以這一個問題答案我放在心底
    但是這個答案並不是唯一解答    我放在中傭立場

    [有也執著    無也執著    微笑帶過    阿彌陀佛]
    ^^"
  • 莫凡  &  winfred,  聽你們講起佛學來真有意思.我沒有慧根,  只是凡人,  也不善表達,  但很喜歡聽大家說.

    很久不曾想過這樣的問題.或者說已經過了想這些問題的年紀了.  順從自然的定律,  無所執著  (特別是  "我").  生活自然輕鬆快活.

    很喜歡莫凡說
    [有也執著        無也執著        微笑帶過        阿彌陀佛]




  • 佛學友人:

    究其本質  ,第一哲學(神學)以神為本,探討世界之所以在.
    佛學以自然為本,探討世界之所以不在.因此,神學強調第一因,而佛學自認無始,故不講第一因.

    事實上,果由因生,有待空立.空(梵文shunya)就是佛學第一因.作此獅子吼,給古今中印佛家一記棒喝.

    另外,我講「自我」,是禪宗的心,也是理學的心,意指主體. 
    佛性一義,隋唐以來,幾次遞變,不只有情有佛性,無情亦有佛性,頑石猶可點頭.
    宋代更有本覺,始覺之分,總之,是禪宗的自性,也是理學的性,可指本體.

    我早已心性合一,數經涅槃,才敢談生死,  談鬼神,談前世今生.

    借莫凡之花,送大家一偈:「有豈執著,無豈執著,即笑即過,即心即佛」
  • 給  pajama  banana
    每個人都有慧根    只差別被執著掩蓋你本性或多或少而已
    我也是凡人阿    也希望永遠當個凡人  或者人都不當
    別把佛  當作是至高無上的神
    [佛]    定義為    無上正等正覺
    經文上    梵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解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佛]
    三者同一種意思
    是一種精神智慧層次    而不是實體地位
    從..  .    .
        覺  =  (智者)
        正覺  =(羅漢)
        正等正覺  =(菩薩)
        無上正等正覺  =(佛)
    這種排列好比..  .    .
        聰明
        很聰明
        超級聰明
        根本就超越聰明
    用這角度去看    應該不難明白
    pajama  banana你說
    很久不曾想過這樣的問題.或者說已經過了想這些問題的年紀了
    其實曾經想過就夠了  不需執著這問題
    寺廟裡的和尚就是不斷的往外尋求真理
    滿腦子  佛  佛  佛~~~
    這樣執著是粉辛苦也粉痛苦  也容易走火入魔
    我們應該是要學會
    放下    放下    再放下
    施捨    施捨    在施捨
    包容    包容    在包容
    順於生活    逆於生活    止於生活
    自自然然簡簡單單就可以了
    這也是經書上希望要我們做到的第一件事情
    人們往往把一件事情想的太複雜    其實這是簡單不過的道理了

    [自己的肚子是否溫飽  遠遠超過生死的煩惱]
    ^^"
  • 哇!    五年級發言果然與那些六七年級小輩不同
    小女子受益匪淺  希望能再多聽到些 
    謝謝三位的分享
  • 給  璿玄
    您解釋的蠻不錯  好文章
    但是呢..  .    .
    文章內容  盡可能的白話文  明白些
    FG朋友不是每個都能看懂    寫的太深澳明瞭著有幾位
    有一句話說:[  入境隨俗  ]
    見人者    人言之
    見鬼者    鬼語之
    若盡量白話些    明白些    趣味些
    較年輕朋友才可能也看的懂  也比較能參與吧!
    ^^"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法性異名
     (雜語)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也。對法論七,有七名,真如,無我性,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也。唯識論九,有四名,勝義,真如,法界,實際也。智度論三十二,有四名,如,法性,實際,實相也。大乘止觀,有七名,自性清淨心,真如,佛性,法身,如來藏,法界,法性也。 

    ~~~~~~~~~~~~~~~~~~~~~~~~~~~~~~~~~~~~~

    增壹阿含經T02n0125
    [0819c02]....所謂因緣法者。緣是有是。無是則無。

    大般涅槃經T01n0007
    [0204c1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若見我身口意脫相犯觸。汝當語我。時諸比丘聞佛此語。流淚懊惱而白佛言。如來豈當有身口意微細過耶。於是如來即便說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雜阿含T02n0099
    [0372b11]  時。彼比丘作是念。此沙彌能說斯偈。我今何不說偈而答。即說偈言。

     云何名為常  常者唯涅槃
     云何為無常  謂諸有為法
     云何名為直  謂聖八正道
     云何名為曲  曲者唯惡徑

    ~~~~~~~~~~~~~~~~~~~~~~~~~~~~~~~
    由上列經文得知:
    空性究竟不生不滅非因非果,  不與生滅法相應,  如相應則亦為無常,  無常才合因緣法.

    不過這些都止於經書上的討論,  若說已數經涅槃,  那當然也就處於解脫煩惱離苦得樂的常態了.
  • 怎麼辦?只有想混ㄔ等ㄕˇ  ...*Q.Q*
  • 人終究難免一死
    只是早晚而已
    做人累不累    累啊    唉~
    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脫…

    再問  怕不怕死  ?
    怕啊    我怎知我是怎麼個死法
    最怕就是被折磨得很慘而死去
    (在醫院被插滿著管子  僅靠著呼吸器生存~)
    與其害怕未來生死問題
    不如完全拋開一切 
    過好當下的生活
    徹底痛過    才能認份的過活
    我覺得這樣就很好    很滿足…

    「人生於世  有欲有愛  煩惱多苦  解脫為樂!」
  • 好死不如歹活
  • 有些火藥味兒.

    vampire  and  ~龍~  說的都不錯,  活在當下,  寫好今天的日記.  生活即是一種禪.

    也有人藉由學習來豐富自己生活,  僅是方法不同. 

    既然問這一生你要怎麼過,  就僅是互相交流一下.  反正大家說說之後還是各過各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疾行之餘不妨駐足,  欣賞一下生活,  也算是一生的部份.  別這樣嚴肅啊!

  • 對了就好:在你文章中馬上就看到你健康美麗的身影。mioo  :你來了,  我還擔心你給love  me貼文後就跑了,
    以為你的大眼睛雖大但未必看到這兒  。  你們的話有些地方很相近,都提到插上各種管子,  唉!  壓力真大!!

    Flora(love  me):你跑去那兒啦!你是同學會中的知友,怎不來多談談一下?一想到你活潑的樣子,我不覺也年青了!

    aprilskies:你終於來打招呼了;問候你先生和友人,  你先生還在香港渡假嗎?  還是你們都回到台灣來了?

    thank  u:你的意思正是我的意思,"延長生命"一定要能健康,健康又一定要能維持青春(對我則是"青壯"),
    才能美美一生;否則縱使  "延長生命"加上"健康"  ,還是沒有意義。

    vampire:很喜歡尤其欽佩你的文章,用辭遣字之外,意境深遠且意義深長,  每次讀完還要留下一段時間細細品嘗。

    莫凡、winfred、fg朋友:其他問題•回頭再談。
  • 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小和尚陪著老和尚外出,來到河邊,看到一個年輕姑娘,在河邊徘徊...
    小和尚很好奇的問,姑娘妳在做什麼,不要想不開呀!
    姑娘笑著說:「我沒有想不開,只是這幾天下大雨,河水湍急,我想渡河,可是又怕被急流沖走...」
    一旁的老和尚對著姑娘說,上來吧,我背妳過去。
    於是老和尚就背起了小姑娘過了河。
    過了許久,小和尚忍不住問了老和尚:
    「師父,您不是告誡我們男女授受不親嗎?那您怎麼會背起小姑娘呢?」
    老和尚淡淡的說:「我都忘了這件事,你怎麼還放在心上呢!」

    有些事情不需要大學問,智慧常常就在生活間。很多東西,「放下」就好!
  • pajama  banana

    我沒有忘記要說謝謝你

    你最當下 生活得最愉悅
    你的累   常是快樂的養分

    祝福你和你家庭
  • To  璿玄

    我先生只來渡雙十節long  weekend
    之後我就去了吉隆坡開會
    所以這個週末才能回去與家人相聚
    你呢?  希望能像Vampire故事說的一樣
    自在放下
  • 心理醫生自殺了!  多麼震撼的一則新聞.
    因為他專業知識不足嗎?  還是臨床經驗不夠?

    日子過得平順的時候,  道理都懂都能朗朗上口,  覺得都不難做到.  但是當逆境來了的時候,  又有幾個人真的能當下放下解脫?

    慈悲喜捨,  用嘴巴說很容易,  如果要把現在自己正在使用的電腦送陌生人,  理由就來了:  吸收資訊要用,  聯絡朋友要用,  休閑娛樂要用...  就是捨不得放不下,  是不是?

    那有沒有可以放下捨得無礙的方法?  有!  佛陀教導的正是如何達到放下無礙的方法!  他教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識!  知識可以傳授可以從書上理解,  但是理解並不等於經驗,  經驗無法傳授或依靠理解而得到,  要得到佛陀的經驗,  就要依他教的方法去行. 
  • Vampire,

    你說的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ㄧㄛ.

    又想起一個小孩拿糖的故事,  因為握了一大把糖果,  又捨不得放下任何,  所以無論如何用力,  就是無法把手伸出來.
  • 璿玄,winfred  以及莫凡,

    實在是太佩服你們了.  三位都是飽學之士,  引經據典,  熟記了然於胸.
    自從當了媽後,  忘性超好,  除了當下之外,  啥也記不住.  有時連當下的事都需要兒子們提醒,  真是汗顏.  不過還好如此,  所以兒子們可靠又管用.



    莫凡,

    從小聽我阿嬤念這經文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至今才知道原來老人家天天念的單純的經文竟有如此高深的意義.  我想對我阿嬤來說,  光是唸這經文就能心情平靜,  縱使他從來不知這層意涵. 
    真要謝謝你解釋得如此清楚.


    不懂佛學,  但是很喜歡  "醍醐灌頂"  這四個字.  繁華之後才知儉樸之美.  諸事皆在一念之間.  Simple  is  the  best!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