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越積越多的書堆啊!!

實在是太恐怖啦
聽了大家的推薦之後
書越買越多 卻也跟著越積越多
買書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閱讀的腳步
雖然嘴巴碎碎唸
可是感覺好幸福喔
連覺都睡的特別的安寧 呵呵∼∼
  • 給:菜刀

    那本我也有在考慮要不要買^^,人間好時節,我有時也會跟你有同樣的心情,因為看過了,不過這樣子的時候,我都會先擱著,如果想把他買回家的念頭再出現3次的話,我就會去把他買回家^^我買其他東西也都是這樣^^a

    你說覺得不錯,所以我在想買他回家的慾望上加上了一些分數^^有時就是這樣到處逛,看大家的介紹,然後就去給他買回家^^a
  • To  deampeat1
    台灣有二手書店啊
    但是不知道你是不是住在台北
    因為我知道台北市有一家(但是我還沒有去過啦)
    有兩家分店(連鎖的二手書店-華欣書店)
    1。公館店 23651909
     北市汀州路3段80號2樓
     在飛天麻辣旁邊-附近有公館捷運站
    2。師大店 23691276
     北市師大路125號B1
     在頂好與屈臣氏中間-附近有台電大樓站3號出口

    給大家做個參考!!

  • 我是愛美麗,

    謝謝你的訊息
    師大路的我去過囉
    去年底剛來到台灣時去拜訪過
    但是書不多  很可惜

    對我而言
    二手書店代表一個城市的某種精神面向
    我每到一個城市
    總會找時間去拜訪當地的二手書市場
    一方面是我有針對某幾本書的不同版本在收藏
    另一方面  是在二手書店中
    往往可以透露這個城市人們的喜好與關心的事物
    什麼類型的書最多  什麼類型的書交換率頻繁

    二手書店對一個心理學家而言
    功能有點像樹木的年輪
    一個植物學家能夠透過那  讀出植物在哪些年裡
    雨水過剩  或是受燥  受病蟲侵害
    書屋裡  收藏了至少三個世代的書
    因此能描繪出不同世代的精神與生活
    特別是人的筆跡  年代  日期  書上的筆記
    能看出當時人們的觀點

    老書有老書的氣質
    某些老書  經過年歲後  仍能透過書的扉頁
    神奇的傳遞著當年買書人的特質
    那是新書所沒有的

    在一間二手書店裡逛一天   
    收穫往往比只賣新書的店還多
    因為一般書店只是將受歡迎的新書上架
    不受歡迎的  沒多久即下架 
    選擇性可說是  非常大眾化的取決法 
    往往也只是這個世代的流行文化包裝出來的觀點
    無法像二手書店般  具有跨越時空的包容性

    書本像蠶般  窩在書架上
    默默的吐著概念上的絲
    我個人養蠶的方式是
    買到的蠶  把絲抽完就會放回書屋裡
    讓書屋的人照顧  讓給需要新的絲的人
    我更喜歡把A城市的蠶  帶到B城市去放生
    哈哈哈

    抱歉,離題了...
  • 我最近剛決定:
    一次只買1本書  看完才可以買  書實在太多了....

    房間裡到處都是書  書櫃已經裝不下
    梳妝台電視櫃都被攻佔了

    老公說:早知道你的嫁妝是不斷增加的書
    就不要幫你作那個大衣櫃  改作大書櫃

    看書也是一種癮
  • 看書也是一種癮
    --
    記得在哪裡看過『活字中毒症』這種說詞
    我大概是末期患者
    每天至少要看一本或一套書(就是要一口氣看完)
    連源氏物語都在一晚結束
    雖然以後再也不想去複習它﹍﹍

    提到台灣很少二手書店
    也許是因為書價便宜?
    我是不喜歡逛二手書店的
    看完一次就不會再想看的書不買
    而值得再看的書都會收藏
    收藏就不想去撿人家的舊書
    即使是非長銷也過了發行期很久的書
    我寧可去圖書館翻資料然後向書店下單訂
    因為二手書有別人使用過的痕跡
    而我家的藏書都是乾乾淨淨連批註或筆記都沒有
    只有在內頁有印或簽名
    筆記一律另外做在別的地方
    這算是對書的潔癖吧
    有次我媽拿了一本書看在某頁某句上畫了一條線
    結果被我們家其他人罵+心痛得要命=  =
  • TO  deampeat1:
    我喜歡這句:我更喜歡把A城市的蠶    帶到B城市去放生
    或許,改天我也來這麼做。
    這樣,也挺有意思的。

    台灣二手書店只能說,少之又少。
    如:台北還可以找到很多。
    像自己住的地方是屬於較鄉下,圖書館藏書更是不多。
    所以我都將舊書籍捐給圖書館居多;
    與其將書籍秏費的搬到都市轉賣,還不如留給自己城鎮的鄉民受惠。   

    老書有老書的氣質,呵呵!!!!
    不過,我更喜歡去國外逛二手書店,那是無法形容的滿足感及開心值無限大呢!!

    題外話:我也是有書籍潔癖的人,讀後心得及註解都是寫於另外自己的小本子裡頭,也不要在書籍畫上任何痕跡去碰壞它。
  • 難怪彤影是北一女出身
  • 彤影的話:
    看書也是一種癮
    --
    記得在哪裡看過『活字中毒症』這種說詞
    我大概是末期患者
    每天至少要看一本或一套書(就是要一口氣看完)
    連源氏物語都在一晚結束
    雖然以後再也不想去複習它﹍﹍
    =======================

    彤影

    請問你學過速讀嗎

    一天看一本 天哪!
  • 彤影
    你是忍者龜學校畢業的喔............
    (逃跑中..........)
  • TO  Q寶貝:
    沒,我的速讀是天生的
    一本會很多嗎?
    我是沒辦法一本書分段來看的(特殊情形如課本之類需要想很多的例外)
    要看就要一次看完
    否則看起來沒有連貫性
  • 彤影的話:
    沒,我的速讀是天生的
    一本會很多嗎?
    ===========

    一本

    真的很多

    尤其是源氏物語
  • 關於二手書屋  台灣很少的原因
    我想主要還是文化的關係
    台灣的歷史才多少年而以
    小島上的集體意識又那麼統一
    喜歡的  討厭的  幾乎都一樣
    出版社  出版項目總是那幾樣
    (從北到南的書店  賣的書都一樣=  =)
    實在沒什麼可交換的
    畢竟這是個才新生幾十年的小島
    並沒什麼埋藏幾百年的秘密需要交換 

    但在歐洲大陸 
    由於歷經多少世紀的延續 
    書屋內容之豐富  只能以驚奇寶屋形容
    兩個相距6小時車程的書店
    書屋的內容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書籍  代表了某個時期的主要知識
    而現代大眾卻對其喪失了興趣
    諸如:巫術大全    煉金術師的秘方
    尋寶地圖    判教者手記
    盜獵者的巡遊路徑(航跨歐亞非大陸的祕徑)
    人體實驗及解剖學(以中古世紀的方式進行)
    精靈的時代  如何和精靈溝通
    棋學密碼 
    隨便哪一種項目  都有獨門的書籍等著你去挖掘
    有些百年前被認為異類的無名作家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
    簡直是先知的神來之筆
    歐洲大陸上  過去殖民時代的強勢
    收藏了歐亞非等各地傳說  記事 
    不知名的手記  圖本 
    經過幾個世代  不同家族的藏書 
    輾轉賣到古董書店
    讓書屋成為跨民族  跨時空的知識超連結體
    在這樣的空間中漫遊  挖寶
    那種樂趣 
    很可惜在台灣無法享受到

    說到書裡的記號
    歐洲人很少會在書裡鬼畫符
    最多是在書裡夾紙條
    我個人也從來不做任何記號
    連翻書都小心翼翼不留折痕
    但我有過一個非常不愉快的經驗
    某次台灣某報的記者向我借一本書
    那是古老的限量精裝版
    等到她還我書時
    我差點沒氣死
    要不是她人走了我才發現
    當場我一定把她踹下樓梯叫她滾下去 
    書裡竟然密密麻麻用鉛筆寫滿中文翻譯
    而且每一頁都有
    虧她還是個記者咧
    還是說這是普遍台灣人的看書習慣
    因此她不覺得這樣的行為很混帳
    一本別人的珍藏
    她竟能如此大方  "認真的"在上面鬼畫符
    恐怖  憤怒  想殺人  都不足以形容
    把我的書搞成面目全非
    就為了讓她寫篇報導
  • TO  deampeat1:
    在書上寫心得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的歷史
    可以稱為眉批或加註
    因為中華歷史對於書本只重學術(八股)書籍
    所以上面線劃越多字寫越多代表讀書心得豐富
    而這本書的『價值』也會提高
    (然後也方便大家一大抄?)

    除了文化背景外
    我想近代這個習慣的養成
    另外又加上在學校課本上劃重點寫筆記的習慣
    而歐美國家,至少紐西蘭的中學
    課本是由學校發借給學生的
    不可能在上面做筆記
    一定要自己另外記下來或是影印下來寫
    所以不會有在書上寫字的習慣

    我是覺得如果是研究用書籍在上面寫心得無妨
    這樣查找研究方便
    但是一般的書籍在上面多寫東西
    難道不會造成妨礙閱讀嗎?
    而且很多時候過一陣子再看又有不同心得
    這樣是要一直寫到空位滿了
    還是塗改掉再寫?
    無論何者塗擦改到最後對書都是傷害
    而如果有人要借的話又會強迫別人看你(還不知道對不對)的心得
    例如一本金庸
    我是想看著發揮自己的想像及理解力
    每次回味都有不同的感覺
    要是在上面寫滿了讀書心得
    那我是要看小說內容還是看前次讀書心得?
    如果是借來的書那我是要自己享受內容還是看他的心得?

    記得很久以前借出去的書被人寫了字
    當場我就翻臉那本書也不要了
    跑去買了本新的並且從此之後絕不借書給別人
    除非是決定要丟的
  • 彤影,

    也許這真的是一種文化上的態度
    (大家都在書上  邊看邊寫)
    我不禁懷疑
    難道圖書管裡的書  也都被大家寫滿了字嗎


    我的理解是
    如果
    我把別人的小孩借來玩一天
    等到我還人家時
    他們的小孩被我全身刺青
    從臉到腳底  胸部到背部滿滿都是
    不知那家人作何想法

    還是我該對那家人解釋說
    這是我非洲族人的一種祝福的方式
    為了表達我對小孩的喜愛
    因此我刻了滿滿的刺青以表感懷

    我對書籍並不迷戀
    除了特定書有收藏不同版本之外 
    大部分的書都會讓他繼續流傳下去
    如果這世上  有什麼是適合到處流浪的
    書籍就是其中一種
    就像瓶中信一樣
    讓裡面的信息  傳到不同的地方
    傳給下一個需要的人 
    況且有許多地方的人沒有錢買書
    刻意的放書去流浪
    對那些人將是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向來樂於出借手上的書
    甚至給都無所謂
    只是從來沒想過
    被列為珍藏的  全球所剩無幾的版本
    竟然毀在台灣一個文化工作者的手上

    我真的很懷疑
    如果我在她小孩身上刺青
    她作何感想
  • TO  deampeat1:
    圖書館的書偶而會看到上面有眉批=  =

    其實我覺得這是形式化延伸成為的不良習慣
    如果今天有一本書需要研究它並做報告
    那麼在上面對於不懂的地方加註是沒有錯的
    免得如果查了又忘了
    又得千里迢迢去挖其他的解釋書籍
    若是需要參考很多資料的時候
    正確的做法就是拿一本空白筆記整理各書籍摘出的資料
    不是讓心得零落散在每本書籍上
    而如果只是平常休閒的閱讀
    則應該是採用貼/夾紙條的方法
    因為心得是很隨性且會隨時間改變的
    重點是資料的彙整方式
    在以上三種情形
    雖然做筆記的方法各有不同
    但目的是要把資料整合在一起
    使其方便查閱及整理修改
    所以在第一種情形下,在書上加註是合理的
    在第二第三種情形
    應該考慮到不同的閱讀方式而使用不同的筆記方法
    但不知道為何從第一種情形衍伸出去時
    重點卻被放在表現出來的形式--在書上寫字
    因為在第一種情形下於書上寫字是正確的
    所以同樣在第二第三種情形時也要在書上寫字
    但說難聽+極端一點
    以為自己很有見解可以加註的滿滿
    卻反而暴露出其實是缺乏(資料)統整能力
    只會在形式上照本宣科
    另外一個層面
    則是不尊重書本身『已經是完整』的價值
    任何贊成或反對
    只要在書上直接加以批註心得
    其實是對書中內容的干擾
  • 彤影,

    我了解你的意思

    但仍忍不住要想
    "國家寶藏"...(那部爛片)
    若是來個台灣版...

    試想
    凱吉是個台灣人
    他們找到的"獨立宣言"上 
    已經有一堆雜七雜八的後人
    所加上的注解和心得
    然後
    為了要"研究"那張宣言
    凱吉和那位台灣記者
    會邊看  邊在上面註寫心得
    免得有遺漏
    (想像該名記者認真的在上面刷刷寫字的神情)
    ....

    =  =*
  • to:deampeat1
    你的情形我倒絕得很詭異..........
    你是不喜歡人家在你的書上做註記
    這點本來就是同意的
    因為那是你的東西
    圖書館上的書也是
    那是屬於圖書館的東西~~~~~~~

    接下來是如果把它當做歷史寶物
    那應是屬於擺在博物館內的
    或者利用可重製研讀

    以目前來說你說的讀立宣言
    如果後人要研究
    應該是重製一份再做研究
    接下來他要怎樣寫就怎樣寫吧....
    應該把這樣的東西投射到其他東西上
    如古老的醫書內經等等的
    還不是用一堆博士用科學來看待
    用科學來做研究
    他們也下了一種別形式的注解
    大家都這樣不是嗎???????
  • 可愛書生寶寶,

    如古老的醫書內經等等的
    還不是用一堆博士用科學來看待
    用科學來做研究
    他們也下了一種別形式的注解
    大家都這樣不是嗎???????

    很抱歉  上面這段我不是很了解
    是說因為是做研究用的
    所以可以在書上愛怎麼寫  就怎麼寫嗎

    為了怕誤解你
    我會先對我的上篇做說明

    首先,
    在歐美    一個閱讀上很基本的態度是
    保留資料的原始樣貌
    保留資料的完整和連貫  不可破壞資料
    除非那資料屬於你
    否則你就不該擅加破壞

    至於這點有多基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美國電影
    那種搞笑的瘋狂大學生活的喜劇片
    就連劇中的白吃主角
    在圖書館讀書  也知道要準備筆記本
    所有心得  重點  一定是抄錄在那本筆記上
    (其實這就是一種複製的態度) 
    如果書中很多東西要記  那就影印一份
    甚至在影印的東西上  也不會寫上去
    而是繼續抄寫在自己的筆記上
    以後只要讀筆記就夠了
    這是大部分人閱讀資料的方式
    你說的複製一份  其實是非常正常的閱讀方式
    只是那複製本,  通常是指自己的筆記本

    但從我和彤影的對話中
    彤影點出了  台灣人對待資料的方式 
    與千年來的文化有關
    很明顯的
    這些對待方式  與我上述幾點相差太大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書(資料)
    在上面題字  寫心得  加註解  作一堆記號等
    似乎是很平常的
    即便那資料並不屬於你   
    甚至是屬於公眾的(圖書館的書)

    因此我認為
    對於資料的原始樣貌之保持
    顯然台灣人比較沒有這樣的觀念
    (或許也衍生到台灣人對待古蹟的方式)

    那麼
    國家寶藏的台灣版
    很自然的  也很合邏輯的
    也會出現這類行為
    男女主角在一個很重要的文件上
    在自己不懂的地方  作記號
    在懂的地方  加上翻譯
    以及
    他們所找到的其他文件資料
    也都有一堆別人寫上的小字...

    我想  他們要靠那些文件  找出線索
    只會更加困難吧
    =  =*
  • 最近去拿訂購的書付完款後
    走出大門發現店家擺了一些特賣的書
    忍不住又拿了三本=  =

    家裡現在擺了一大堆還沒看的書和DVD
    根本還沒消化完
    怎麼不忍住不買呢
    唉…>  <
  • 台灣有些很有名的二手書店,
    不過收購的價格很低很低,
    愛書人看到書被這樣收購,都會說他們很難過。
    但是二手書店至少是個會善待書的好地方,
    也是許多人尋寶的好去處,
    所以我總盼望台灣有更多二手書店,
    或是有個熱絡的二手書買賣市場。
    我也曾經是厭惡自己的書被別人先看過的人,
    但後來我還是在古書店街找到無上的尋寶樂趣。
    也有人會上網拍賣二手書,
    有好多古意的賣家,
    用低於一百元的價格還含郵,
    來賣一本定價上百甚至上千的書,
    求的不是金錢,而是求知音啊。
    曾看到有人說,別讓已經不會再看的舊書佔據書架,
    而阻礙了自己和新書相遇的機會,
    (指的是因為買太多而不敢再買書吧)
    或許願意割愛的人,就是抱著與此相同的想法吧。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