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下月再喊漲 漲幅4%∼23%

化妝品再傳漲價聲浪,這次漲價的品牌橫跨日系、美系和歐系品牌,總共有六大品牌都有意調漲價格,漲幅從4%到最高23%不等。(劉映蘭報導)


今年初部分化妝品才漲過一波,6月1日起多家化妝品大廠也傳出要再調漲價格,這次漲價的品牌以日系和美系為主,包含SK2、IPSA、NARS和肌膚之鑰等,不過歐系也有香緹卡等品牌即將從下月中旬率先起漲,SOGO和新光三越等百貨專櫃已經陸續接到調整價格的訊息,漲幅從4趴到23趴不等。


日前化妝品漲價多半因為匯損問題侵蝕獲利,不過這一波漲價則是因為鄰近的日本和大陸售價比台灣高,導致外國旅客到台灣來採購化妝品,在他國營業點反應之下,國內決定補漲跟進國際售價,化妝品業者說,在台灣買的化妝品比日本便宜非常多,甚至有高達25%的價差。


而百貨公司則表示,目前由於正在做母親節特惠專案,價格不升反降,預估在傳出下個月即將調漲的風聲後,消費者可能更會把握這一波母親節的促銷品。


================================

每次東西要漲價的理由真是瞎到爆

什麼叫做台灣買的化妝品比日本便宜很多~ 

有些東西在日本買比台灣便宜更多

怎不見那些賺取暴利的廠商  說要跟進?

笑死人了!!

為了漲價而漲價~    誇張到一個極致...
  • 我也開始在注意開放架產品了
    畢竟C/P值也不低ㄚ
  • SK2
    IPSA
    NARS
    肌膚之鑰
    香緹卡
    ----------------
    還好本來就不用
    拒買
  • 貓砂用很兇的話:
    愛漲就讓他漲
    漲多少都沒關係
    到時就等他倒
    看誰要買
    變成第二個stila
    ===================
    我也這樣想

    想漲就漲吧

    現在品牌那麼多    想找到代替品不難~

  • 一堆人都寧願花大錢捨得買保養品
    因為皮膚好比較重要勝於一切
    而且囤貨本來就不好
    用不完或是那種手癢無聊又跑去百貨公司晃
    浪費錢
    愛漲到時後也會有其他業者好心開發出替代品
  • 我彩妝根本幾乎全是開架式了
    眼影有些根本比專櫃還要漂亮耶
    睫毛膏也比專櫃好用
    我只有防曬跟某些保養品還是專櫃
    現在也開始在找尋替代品了
    什麼都要漲
    我相信這些廠商根本沒有那麼難撐
    所以根本只要漲價的
    我絕對不會去買
  • 正在喝拿鐵
    正在喝拿鐵
    要漲就漲反正我不用專櫃的
  • 匯率也不可能一直都這樣
    撐不下去騙誰
    何況不可能都沒有賺錢
    越說越氣
  • villiger的話:
    SK2
    IPSA
    NARS
    肌膚之鑰
    香緹卡
    ----------------
    還好本來就不用
    拒買

    ========
    +1
    我記得這幾個牌子原本就不便宜了耶!!
    開架式跟醫療品牌也是不錯的選擇

  • 我朋友做網拍,

    澳洲進口的綿羊油,胎盤素都超便宜,

    若是日期較逼近的品項,

    還可以要求上游給個出清價.

    那些大牌子不曉得在跩什麼
  • 保養品很多都是瓶子比內容物貴很多
  • 那大家都跑去韓國買保養品,韓國當地怎麼不漲價~
    大家都跑來買保養品,可以促進觀光阿,今年母親節連百貨公司都沒踏進去,完全不想買~(OS:家裡東西都用不完,當然不能踏進去阿)
  • 雖然我幾乎不買專櫃的保養或彩妝
    (買過資深堂的一次跟艾倫比亞粉刺水)

    我實在不懂漲的用意
    一下子說匯率上升要漲(那匯率下降怎麼沒跟著降)
    一下子說台灣區的賣最便宜要漲??!
    反正我幾乎不用專櫃
    都用開架  有時候我還嫌開架太貴
    買大創的勒  哈  反正用在我身上沒過敏就好
    呵!

    喔∼唯獨我想買香水時
    覺得匯率上漲是個討厭的事情
    因為香水實在一分錢一分貨  這就很難找到代替了  唉!
  • 專櫃品牌利用檔期出清存貨的手法終於被新聞揭露了!

    3年前就發現某些品牌會這樣做.所以這幾年都不會屯貨.若屯太多1年根本用不完.加上多次漲價.漸漸的也都不買了.

  • 要漲就漲吧
    反正大不了不買就是囉
    不過還好的是....我常買的牌子這次沒漲勒
    SK2...你會不會太誇張啦
    你的價格不斐勒
    還漲價...你於心何忍呀

  • CDP這麼貴還漲。。。是時候可以轉進其它品牌或醫學美容的時候了吧。。。
  • 我也是幾乎不買專櫃的保養品了
    全部改用直銷產品或價格合理又好用的進口品牌
    我最討厭跟著匯率漲價的品牌
    就已日本雜誌來說好了
    以前我們書店訂日文雜誌
    書商本來是訂一個固定台幣的價格
    後來代理商調整成以日幣定價去換算匯率來訂價
    剛開始那一年是有比原先價格便宜約20元左右
    但接下來就漲了約30元
    去年下半年到現在
    平均一本日文雜誌漲幅多出50~60元
    雜誌日幣價格沒變
    但每個月我們拿到書的價格都不一樣
    我覺得既然跟著匯率再跑
    那匯率降價格就應該要跟著降才對
  • 開架的也很好用啊!
    不過我都用水美媒的保溼..便宜又好用^^"
    有時候碰到促銷的時候..還多送一罐~



  • 台灣人非常「哈日」,不論吃的食品、代步的汽車、家庭家電、保養化妝品、3C產品和娛樂性質的PSP、NDS等林林總總,日貨在台灣消費者心目中絕對是首選。但從去(97)年底至今(98)年初,日幣急漲逼近3成,現在連租書店日本雜誌的租金也悄悄調漲,甚至比一個便當還貴。

      目前新台幣兌換日幣的匯率已來到1:2.794,日幣急漲讓進口日本雜誌的業者大喊吃不消。業者表示,雜誌不像化妝品的利潤高,百貨公司的化妝品業者忍到今年才調漲,但進口書商因為毛利低,日幣一漲,就必須馬上跟著漲。
     
      台灣的批發書商也指出,年前進口成本已調漲一次,但年後又再漲,以目前來說,漲幅大約在40元∼50元之間。 

      而零售業者甚至一談到日幣,就直呼「快死啦!根本沒利潤」,於是只好淘汰低單價商品,而零售業者依各家情況不同,調漲的幅度大約在5%∼10%之間。以售價來說,日幣升值前,日雜平均一本為200元,升值後平均為230元。 

      書商的調漲連帶也影響到下游的租書店,大家會去租書,本來就是因為想省去買書的錢,但現在一本雜誌的租金甚至比一個便當還貴。
      許多時尚女性必看的日雜,在租書店以MORE、CanCan、VIVI和non-no為主流,最近這一波日幣急升的結果,租書店業者直喊日幣漲的太誇張,不漲不行。以MORE和  CanCan和來說,租金從40元漲到45元,其中non-no的漲幅最多,從30元漲到45元。甚至還有其他業者把租金漲至60元。 

      板橋某租書店業者表示,雖然受日幣升值的影響,進書成本大增,不得不把租金調高,現在店裡日雜的租金最貴為45元,也是租金的上限,假如日幣之後再升值,也不會再把租金調高,額外的成本會自行吸收。一本雜誌若要消費者花50元以上租借,那租借的比例肯定會下滑。 

      雖然日雜的租金變貴了,消費者如果還是想看日系雜誌也有其他選擇,台灣的出版社有代理日雜推出中文版本,包括mina、VIVI、Ray、東京衣芙等,而中文版在租書店的租金相對便宜,價格大約在20元至30元之間,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不妨改借中文版來度過這段日幣升值的時間。

    引用出處:http://www.cardu.com.tw/commfun/print_news.htm?mt_pk=6&mg_pk=6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