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省錢 / 汽車貨物稅~用車人進貢的可悲背後真相~

台灣萬萬稅後的真相 
就是每位車主貢獻了一大堆錢給政府~

用車人到底一年繳多少稅?
在台灣用車人被政府剝削的程度算是最慘的~

或許應該說是"最愛台灣"的繳戶大戶比較合理~


買車要繳關稅  貨物稅  牌照稅  燃料稅
除此之外  還有不可避免的罰單~

然而政府光是這些稅收就高達1,500億以上~


以下從幾個角度分析給各位 
來簡單估算一下一年政府從妳我用車人口袋裡掏光多少錢~

先從合理的順序來分享各位:(最不合理的排最後)


A.    交通違規罰鍰:


每年幾乎200億的天價
早已成為政府公共部門的正式收入之一  簡直就是離譜

不要告訴我說妳(你)開車騎車從未收過罰單~



以下是監理單位所公佈的全國年度罰鍰金額表:

1998          178.4億
1999          179.9億
---------------
2000          200    億
2001          231    億
2002          245    億
2003          219.3億
2004          203.4億
2005          205.5億
2006          190.6億
2007          199.1億
2008          123    億    (截至9月初)



B.  牌照稅與燃料稅  :


以全國553萬輛汽車計算
光是今年國庫就有淨收入約843億~



以今年自用小客車掛牌數來計算好了~

監理單位公佈數字約553.4萬輛

政府應收牌照稅  =  約535.2億 
政府應收牌照稅  =  約308.2億
--------------------------
小計                      =  843.4億  NTD



(續)
  • 就我看過的報導   

    好像之所以進口車要這麼貴
    是因為要推動台灣自己的汽車產業   
    要消費者轉而買國產車(就是裕隆啦)

    不過就目前市面上的看來  似乎是失敗的.....

    我比較想知道   
    為什麼燃料稅不直接包括在油裡面
    還要額外負擔  到底是為什麼?
  • scad的話:
    就我看過的報導       

    好像之所以進口車要這麼貴
    是因為要推動台灣自己的汽車產業       
    要消費者轉而買國產車(就是裕隆啦)

    不過就目前市面上的看來    似乎是失敗的.....

    我比較想知道       
    為什麼燃料稅不直接包括在油裡面
    還要額外負擔    到底是為什麼?

    =====================================================

    應該這麼說吧

    加上油氣也是屬於被保護國營事業體下的產業

  • 加上燃油屬於環保課徵稅項~

    燃油稅搭配牌照稅這樣的課徵法還算是合理

    (至少比起高額的歧視貨物稅)

  • Carrie在台北的話:
    強哥

    總歸一句話

    "台灣買車比較貴"


    真機車

    =====================================================


    ~"~      沒錯    Carrie


    應該說開車的用車人才是最愛台灣的納稅人    (嘆)
  • 養台車花最多的地方並不是在稅金
    而是保養費、保險費、停車費等...
    如果連一年一萬多的稅金都唉哀叫,那還買什麼車?
    但我覺得台灣的車子真的是賣的太貴了
    尤其景氣這麼差,車價不降反升(聽說是原物料上漲導致)
    現在還能買新車的人我覺得還蠻猛的(或者該說有勇氣)
    當然,有錢人買名車又是另一回事
  • 遠眺望山看山小的話:
    我對這產業不懂
    不過降稅後代理商真的會完全反映出來嗎?
    再者便宜到人人都能輕易買車然後呢?
    至少這篇中我沒看到有很強的說服力來強調汽車降稅所帶來的整體好處
    那我想要說服政府就更不可能了

    =====================================================


    汽車降關稅已是政府進WTO後每年檢討稅制降幅的首要項目
    然而只是貨物稅對於用車人的要繳納高額稅金而言
    有著不合理存在的意義~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把一般買車用車的車主所不解的背面真相給公開
    並非要說服降稅的好處~

    即使降稅後
    可能會促進整個車市的活絡與週便經濟的發達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