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炮」= 「放鞭炮」???
「打炮」是放鞭炮? 杜正勝:我不清楚...
更新日期:2007/11/26 11:52 記者葉正玲╱台北報導
年輕人常用的詞語「打炮」,在教育部網站的《國語辭典》,卻被解釋為「放鞭炮」。對此,教育部國語委員會前主委李鍌表示,打炮是大陸浙江方言,解釋為「放鞭炮」,在台灣則泛指有射精的行為,例如嫖妓或自慰,《國語辭典》收錄兩地不同的解釋,並無不妥。
教育部長杜正勝今(26)天參加國防教育教學研討會,一早就被媒體追問:「部長,到底什麼是打炮?」杜正勝神情相當不悅,只回答:「這個我不清楚,請國語委員會出來回答。」
教育部網站上的《國語辭典》,將打炮解釋為「放鞭炮」,還舉例造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打炮以示慶祝。」,令人哭笑不得!而另一解釋則為「嫖妓」。但大學生認為,現代人講的打炮就是指做愛,解釋成「放鞭炮」未免也太過牽強。
對此,國語會前主委李鍌表示,當初編輯《國語辭典》時,只要是有根據的詞語,都會盡可能收錄進去,「只怕少不怕多」。至於「打炮」一詞,則是出自於大陸的浙江方言,在《現代漢語辭典》也有收錄,的確是解釋為「放鞭炮」。
但李鍌也坦承,台灣較常用的應是另一個解釋「嫖妓」,
對此,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指出,《國語辭典》目前已收錄16萬多條詞語,最快12月初會開會檢討,針對不合時宜或不妥處的詞語進行修正,預計明年上半年修訂完成;第二階段再討論是否再納入近十年常用的流行詞。
==================================================
這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打炮以示慶祝。」
真的是笑破肚皮,哈哈~~
更新日期:2007/11/26 11:52 記者葉正玲╱台北報導
年輕人常用的詞語「打炮」,在教育部網站的《國語辭典》,卻被解釋為「放鞭炮」。對此,教育部國語委員會前主委李鍌表示,打炮是大陸浙江方言,解釋為「放鞭炮」,在台灣則泛指有射精的行為,例如嫖妓或自慰,《國語辭典》收錄兩地不同的解釋,並無不妥。
教育部長杜正勝今(26)天參加國防教育教學研討會,一早就被媒體追問:「部長,到底什麼是打炮?」杜正勝神情相當不悅,只回答:「這個我不清楚,請國語委員會出來回答。」
教育部網站上的《國語辭典》,將打炮解釋為「放鞭炮」,還舉例造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打炮以示慶祝。」,令人哭笑不得!而另一解釋則為「嫖妓」。但大學生認為,現代人講的打炮就是指做愛,解釋成「放鞭炮」未免也太過牽強。
對此,國語會前主委李鍌表示,當初編輯《國語辭典》時,只要是有根據的詞語,都會盡可能收錄進去,「只怕少不怕多」。至於「打炮」一詞,則是出自於大陸的浙江方言,在《現代漢語辭典》也有收錄,的確是解釋為「放鞭炮」。
但李鍌也坦承,台灣較常用的應是另一個解釋「嫖妓」,
對此,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指出,《國語辭典》目前已收錄16萬多條詞語,最快12月初會開會檢討,針對不合時宜或不妥處的詞語進行修正,預計明年上半年修訂完成;第二階段再討論是否再納入近十年常用的流行詞。
==================================================
這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打炮以示慶祝。」
真的是笑破肚皮,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