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老師不准小妹妹吃糖)))))))))))))) 先天性糖尿病 很可憐耶

家長控訴  老師不准吃糖  糖尿病童險喪命
  更新日期:2007/06/18  04:39  記者: 許怡雯、林金池╱北縣報導 
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曾小妹就讀板橋某國小,數度在課堂上發病,關姓導師不准她上課吃巧克力膏,延誤補充血糖導致昏迷,生命一度垂危。事後學校還要求孩子轉班,小朋友自責害怕,已有一個星期不敢上學。縣府教育局表示,將深入調查,還家長、同學一個公道。

課堂發病  就請家長帶回

曾小妹是在一歲八個月時,查出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從幼稚園開始,曾媽媽都會在孩子身上放置巧克力膏,也會擺一些糖果在導師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每當開學前,曾媽媽都會拜訪老師,也會把曾小妹狀況與處理方式,以書面與老師溝通,所以曾小妹在就讀一、二年級時,都不曾發生問題。

直到升上三年級,換了關姓導師後,處理方式完全不同,若曾小妹覺得不舒服時,老師就直接將人跟書包,一同「打包」送到學校保健室,並且撥電話請家長帶回,還說「如果不馬上帶回去,學校就要叫救護車,到時費用你們自己付!」

曾媽媽對此感到很困擾,因為曾小妹曾經偷偷對她說:「有同學笑我的尿裡有糖,不敢跟我玩。我覺得好丟臉喔!」

禁止補充血糖  延誤急救

對於小朋友的反應,曾媽媽也不知該如何解決,六月初碰到學校校長時,將孩子的情況告知,豈料此舉卻引起關姓導師不滿,甚至把氣發在曾小妹身上。

關姓導師先是不准曾小妹上課吃東西,再以學校有老鼠為由,拒絕曾媽媽放置巧克力膏。曾小妹因為被老師點名,還在聯絡本上寫,「上課吃東西,規勸不聽」等字眼,嚇到縱使不舒服,也不敢吃東西,導致二度昏迷,送醫急救。

事後,曾媽媽到學校找老師溝通被拒,之後又鬧到校長室去,不但得不到好結果,還被要求轉班或轉學。看著事態愈演愈烈,曾小妹覺得這一切事故是自己昏倒所引起,深感自責,嚇到不敢上學。

對於曾小妹的情況,學校與家長開過多次協調會,最近一次在十四日,但關姓導師卻以「心情不好」為由拒絕出席。

曾媽媽氣憤的說,一、二年級時的導師,都能夠處理的很好,讓曾小妹開心面對病情。現在,小朋友還以為她闖了禍,才會要她轉班或轉學,這恐怕會造成小孩心理的陰影。

小心靈蒙陰影  不敢上學

曾媽媽不解的說,如果是女兒的因素,為何一二年級時沒問題,當時的導師還力挺女兒表現,就算沒有八十五分也有八十分,更從來不會惹麻煩。如果女兒沒問題,那為何同樣學校會有兩種老師存在?

校方則澄清,應該是雙方溝通上出現問題,包括聯絡本上的用詞等,關姓導師是個古道熱腸,主動積極,態度認真,風評很好的老師,像曾小妹的問題,她是重視才會與家長保持連繫。

只是面對糖尿病的處理方式,畢竟不是專業,當然希望交給保健室處理,導師絕不是推責任。目前校方正積極協調,希望能夠讓曾小妹儘快回學校念書。

縣府教育局昨晚表示,將儘快派員進行調查,如果關老師行為確如家長所言,會做適當處理。

  • 先等平衡報導吧

    這種新聞一向以爆料者立場撰文
    一面倒的說詞
    也不知道是不是事實

    如果是事實當然老師很可惡
    但是我想不到老師要這樣搞一個學童的原因在哪裡
    如果不是事實
    那老師是不是受冤屈
    得接受這麼多人的批判
  • 超欠揍的老師!
    什麼心情不好?擺明就是很囂張嘛!
    連溝通都不願意
    證明小朋友真的受了很多罪

    只是讓小朋友吃巧克力有那麼難嗎?
    又不是要她幫小朋友清屎!
    掯!
  • cosco的話:
    如果是事實當然老師很可惡
    但是我想不到老師要這樣搞一個學童的原因在哪裡
    -----------------------
    真的有愛整人的老師
    而且不需要任何理由
    或許只是因為看人不順眼或心情不好
    就整人了

    親戚的兒子以前碰過一位老師
    有時會莫名其妙叫人罰站或用力打人
    後來才知道原因是...只要她在感情上不順利
    就會把氣出在學生身上
    而且只要長得可愛的女生
    還常常會被她挑毛病或是體罰
    雖然很誇張...但也是真實存在的例子
  • 只是面對糖尿病的處理方式,畢竟不是專業,當然希望交給保健室處理,導師絕不是推責任。
    -------------------------------------------------
    看到這句明明就是推卸責任呀!低血糖很好處理的,只要吃個方糖就沒事,少在那邊藉口一堆,這跟專不專業完全無關,是所謂的常識好嗎?!殊不知連一般常識都不懂的人可以叫老師??
  • 熱血物語的話:
    學校方面真的很袒護那位老師耶
    出來受訪的好像學校的輔導老師吧
    當時有位記者突然冒出一句說
    "聽說那位老師和她的先生在學校勢力很大..."
    結果那位輔導老師就沉默不語
    表情顯的很尷尬
    ================
    我也有看到那個新聞畫面
    當記者問出那句話時 輔導老師突然一陣靜默
    臉上的表情好微妙

  • 就是有人總是認為老師全部都是好人啊
    跟這種人沒什麼好討論的
    事實就擺在眼前
    不相信的還是會有一堆說詞=  ="
  • 狗屎!

    不負責任  沒資格當老師  !

    連出來道歉個也不敢!!

    理由一堆!!

    她和她先生勢力大~

    那就去當黑社會啊!!

    害一個這麼小的小朋友.

    她一定會有報應!!!
  • 對我來說
    老師只是個職業...並不代表品德多高尚...

    記得我國小一年級時
    一本課本被同學惡作劇丟到水溝去
    結果那天的課
    我沒課本
    老師二話不說 
    當全班的面打我一巴掌(我的位子還很前面)
    然後再把那本"破爛"的課本放到我桌上


    這個讓我印象好深刻...
  • s&c
    s&c
    老師在這種時候很悶
    有話也不能辯解
    因為一辯解一定都是傷害小孩的話

    這是什麼家長
    用這種方式處理問題
    她的小孩以後都不上學了嗎?

    只要到學校請校長幫忙協調就可以了
    有必要這樣嗎?
    老師還有很多的學生要教
    這樣未來最少一個月
    這位老師能很平靜的上課嗎?
    只有這位家長的小孩要就學嗎?

    台灣經常用這種很流氓的方式來對付老師
    其實這樣的老師經常是人生較順利
    所以不夠體諒人
    但若找到人好好跟她溝通她是一定可行的
    這件事就要把她規為罪不可赦
    太沉重了結

    大家把老師的抗壓力想的太好了




  • 我覺得為什麼家長一定要自己跟老師對幹

    不能請醫師來說明嗎

    如果醫師都說    老師該配合家長    老師敢不配合嗎

    家長對老師有特殊要求  如果沒人背書    老師一定以為又是哪個過度保護的家長養了一個小草莓<當然此例不是>

  • 還有    讓同學知道該生的病情    是很大的錯嗎

    如果家長不希望小孩病情被公開那就跟老師事前說明

    可是不公開病情上課小朋友吃糖其他小朋友要求比照辦理怎麼辦

  • Hiroko∼*的話:
    真的有愛整人的老師
    而且不需要任何理由
    或許只是因為看人不順眼或心情不好
    就整人了
    ===========

    這種人真可怕
  • 可能他看到別人在他課堂吃糖
    會很不爽吧......
    這種老師實在是只顧自己的感受.....
    我覺得要有淘汰機制啦
    不然有些老師有恃無恐阿

  • 老師知不知道她有先天性糖尿病?

    老師有請家長開診斷證明嗎?

    開會時為何都不去??

    人命跟班上秩序哪個重要?

    何謂古道熱腸??  連校長都奇怪
  • 咕咕嚕嚕
    咕咕嚕嚕
    板橋某國小關姓導師不給糖尿病女童吃糖險致命事件曝光後,家屬昨天再度指控導師行徑宛如黑道,女兒的主治醫師曾打電話給導師,希望能與老師溝通,未料門診時竟出現兩名「黑衣人」,實在是太湊巧;教育局人員昨天表示,確實聽過傳言,已介入調查中。

    記者曾試圖與醫師連絡,但他的電話不通;關老師則不願出面,連去校長家登門訪問都吃閉門羹。

    曾媽媽說,學校健康中心曾發文給女兒的主治醫師詢問相關問題,醫師也很熱心打電話給校方與導師,希望能化解疑慮,沒想到導師接到電話後,一開口就質疑醫師為何會有他電話,還揚言要告醫師。

    曾媽媽表示,上周五這位醫師門診時,診間竟然出現兩名黑衣人,要醫師向關姓導師道歉,並從此閉嘴,以免人本基金會介入調查,嚇得醫師馬上向警方備案,並向家屬說「不敢管了、太可怕了」,深怕一不小心成為「吳善九第二」!曾媽媽說,這些指控都有資料可以向學校與導師查證,絕非空穴來風。
  • 真的是黑道啊?太可怕了

    拒絕醫師解釋    真的心態很有問題

  • 我也有看到這新聞  真是太扯
    好想砍死這老師  那愚蠢校長也去死吧
    希望這老師自己的小孩或是父母也得糖尿病痛苦而死
  • 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他的小學導師很愛乎人家巴掌

    結果到現在已經年紀很大了,常常覺得很內咎...

    我想這到她死了都會帶到棺材吧

    正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人在做天在看

    小心現世報

  • 老師腦殘
    誤人子弟
  • 筱姍
    筱姍
    板橋的家長要小心ㄛ~那所小學就在板橋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