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求職面試 / 我面試了好多家,但都失敗!我真的好差

同學去面試,第一家就上了~她還說"工作沒那麼難找阿"
我聽到真的覺得好難過。
大約6月20幾號開始登104.1111等人力銀行,
中間也面試了七、八家有了,但沒有一家通知我>"<

有的說會通知二次面試,就算資格沒有也不通知我!
眼看著纍積著愈來愈多面試經驗,忽然覺得很丟臉。

如果有人問  面試多久後找到工作,同學們應該都可以大聲的說"二~三家"阿~~而我卻不敢大聲的說,因為我快十家了。現在的我根本不敢再去面試,只怕愈來愈多公司不要我,而我失敗的經驗會更多~更丟臉!!!!

怎麼辦  我好沒有自信!!連家人都罵我說"我倒底在幹嘛"
回到房裡偷哭,沒有人發現!!!

一了百了算了....心好痛哦!!!
  • 據說...穿深色的裙子
    還有搭配得宜的包頭高跟鞋
    感覺比淡色來的專業且有自信

    盡量不要帶太多配件
    耳環要不會晃動的比較好
    長髮一定要綁起來
    加上一點淡淡的香水味

    談吐方面要大方俐落
    眼神不要閃爍
    講話時要看著對方,且面帶微笑

    面試後才是重點
    有時就有人覺得相談甚歡,可是居然沒下文
    原因是事後表現的不夠積極
    那麼多人應徵
    想要加強面試者的印象
    面試後寫封感謝函過去
    有email就寫email,沒email就寄信去
    信中除了感謝對方撥空跟你面試
    要再次提及你的能力以及你能為公司做什麼
    過了一段時間沒回音,要打電話過去問問看
    如果就被動的等別人通知,顯得似乎不夠在乎

    以上都是一些長官級的長輩們給的意見
    我覺得還滿有用的
  •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很不錯,轉貼給大家參考參考~內容有點多!
    ((網路轉貼))
    前言
    應徵面談無往不利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對於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們的第一份工作,在人生中更是一個里程碑。滿懷抱負地離開學校,進入就業市場,往往才發現到為什麼一份看起來不起眼的工作,竟然有眾多的競爭者,憑著自己的資歷、背景、似乎沒有什麼希望。好不容易等到了通知面談的電話,誠惶誠恐地到達應徵公司時,又常被氣派的辦公室,精明能幹的面談者懾服,無法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一再地面談失敗,不禁更覺得自己是既渺小又無能的,當初的雄心壯志,早已煙消雲散,只求有那一天,任何一家公司願意聘用就心滿意足了。  許多人被應徵面談的挫折打敗,但極少人追究失敗的原因,力圖改進,求得下次勝利。  尋找工作,履歷表是一塊敲門磚,一家公司登了廣告徵求人才,收到眾多的履歷表,公司通常先依職務的需求篩選出可能的人選,通知面談,而面談這一關就是決定的關鍵點。有的人認為我是第一流的國立大學畢業,我應當第一個被考慮,所以自信滿滿;也有人認為我的學校太差了,一定不會錄取我,以至於消極退縮,事實上,面談的成功因素並非由學歷或經驗所決定的,否則只需看看履歷表就可以直接決定錄取人選了。

    內容
    應徵面談無往不利

    ◎心態的建立

    面談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正確的心態和觀念,以下是幾點應有的觀念:

    (一)只要有面談,就是有機會:
    不用擔心自己沒有經驗,或是學校太差,這些資料在履歷表上早已顯示出來,若是公司不感興趣,必然淘汰出局,絕不會再耗費人力、物力通知面談了。所以當面談時若被問到:「你從來沒有做事經驗,你怎麼有把握做好這份工作?」,千萬不要慌張,而要匆容不迫地回答:「我想貴公司若是要找一位有經驗的人,就不會通知我面談了。我相信一個沒有經驗的人也表示沒有以往的包袱,更容易接受公司的教導,而且我個人一直在××方面十分有興趣,學習能力很強,相信很快就能進入狀況。」

    (二)未錄取不代表自己很差勁:
    公司沒有錄取我們,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原因,例如:職位臨時被撤銷了,或由其它單位調來一位同仁遞補;又如:這職位只需最基本的工作技能,而應徵者能力太強了。如果未錄取就一直懷疑自己能力有問題,就會愈來愈沒信心,最後連面談都不敢去了。不妨打個電話詢問未錄取的原
    因,做為未來尋找工作的方向及面談改進的參考。

    (三)面談的技巧是可以學習的:
    有時未被錄取是因為在面談時未能完全展現自己的能力和特質,使雇主在不了解應徵者優點的狀況下,做了錯誤的判斷。每一次面談完畢要做完整的記錄,包括被詢問的問題,自己的答案,對方的反應,面談時間的長短等,多次面談後,整理問題,諮詢專家的意見,再自行練習,必定能有更大的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我的一位朋友面談失敗了三十次,但自從第三十一次起,連續五次都錄取,反而讓他不知道要選擇那一家公司才好。

    ~接下頁~
  • ~接上頁~
    ◎面談的準備

    任何事情都需要準備,尤其是攸關一生的工作機會,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讓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更是需要周全的準備。

    (一)服裝儀容的整飾︰
    有人說﹕「做人不應虛偽,我平日穿什麼樣子,就以真面目示人,不用特別打扮」。這樣的想法就是應徵最大的障礙,若是平日不修邊幅,又以原來面貌去應徵,錄取機會微乎其微。對於不認識的人,我們通常會先以外表做判斷,整潔的服裝儀容會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應徵專業的辦公室工作,男士最好穿上下一套的西裝,打領帶,女士也是穿搭配得宜的套裝最為恰當,配件不可太花俏,以保守為原則。穿著打扮也可以參考應徵公司人員的穿著為依據,例如到IBM應徵,就要穿IBM的標準色—深藍西裝、白襯衫。得體的穿著一方面表示尊重對方,一方面更可以顯出應徵者的精神。

    (二)收集公司的資訊︰
    對將要應徵的公司多方收集資訊,對企業的文化和工作性質愈是了解愈能強化信心,而自信的態度往市面談成功的基石。這一方面的資訊可向同行打聽,自己所應徵的工作內容和品質的要求也是在面談時的重要資料;若能事先打聽到單主管的行事風格與特質,更能針對他所重視的方向,將自己的長處做一結合。例如事先已探知此公司人數約七、八十人,人員平均年齡約三十歲,公司不斷拓展中,加班成為例行的,公司要求員工有創新的觀念和良好的溝通技巧,以求不斷地突破﹔應徵者在面談時就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活力,更要依據資訊掌握回答的技巧,「我的朋友常喜歡找我出點子,因為他們覺得我總有一些別人想不到的新觀念,而且當我提出意見時,我都願意接受他們的質疑,耐心地和他們溝通。我認為年輕人對工作應該要不停地尋找新方法,改進再改進,對自我的成長和公司的發展都有好處。」像這樣的回答方式就能符合上例公司的期望。

    (三)預習問題的回答方式︰
    預期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及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
    。尤其是必然問的問題,一定要充分準備,才能對答如流,給主試者良好的印象。一定會問的問題如下︰
    「描述你以往的工作經驗。」
    「介紹一下你自己。」
    「你為什麼會想來應徵這份工作?」
    「你對我們公司和這個職位了解多少?」(大公司問)
    「你在學校最感興趣的科目是什麼?為什麼?」
    「你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工作?」
    「你希望的待遇是多少?」
    「你在閒暇時都做些什麼事。」
    「描述一下你的家庭。」
    回答這些問題時,除了敘述外,要能賦予意義,例如﹕「前兩個月我在一家親戚開的貿易公司幫忙,負責向工廠索取樣品,並將樣品寄給國外的採購者,這份工作看來簡單,但要做好必須要注意許多細節,例如向廠商索取樣品時要仔細描述國外客戶的需求,更要把握時間,在期限內趕出樣品,再經檢查、包裝才能寄出。其中和廠商及國外客戶的溝通十分重要,第一要正確無誤,其次要保持良好的關係。這兩個月來,我自覺成長了很多,不但溝通技巧有進步係,對事情的處理也更為審慎。  」像這樣的敘述,可使主試者對應徵者有更深層的認識,自然能創造更好的印象。

    關於其它問題的回答方式,後面再一一討論,總之,沒有事先準備答案,臨場時往往語無倫次,抓不到重點,或是瞠目結舌,腦中一片空白,白白浪費了一次面談的機會。
  • ~接上頁~
    ◎抓住表現的每一刻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別忘了,整理好服裝儀容,檢查過該準備的資料,精神抖擻地準時到達公司,第一位見到的可能是接待小姐或是公司的任何人,雖然他不是主試者,應徵者仍要注意禮節,讓對方留下好印象。主動上前打招呼,「你好,我是邱佳莉,和人事部張經理約好九點面談,麻煩你通告一下,謝謝你。」是一段標準的開場白,當對方請我們稍坐時,選擇一個面對公司進出的位置,使主試者一出來就可以看到我們,這時可以拿出筆記簿,溫習準備好的答案;若是公司的刊物有公開陳列,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機會,稍微翻閱一下就可大致了解公司目前的狀況;順帶觀察公司的佈置陳列,可能對我們面試時話題的延展有很大的幫助,絕對不可心浮氣躁,踱步抖腳,或是打斷接待者的工作和他閒聊。   

    一、見面的用詞與態度

     主試者終於出來了,若是能猜到對方就是主試者,當他向我們走來時,就要面帶微笑,起立迎接。對方一問:「你是邱小姐吧?」,馬上回答:「是的!你好,我是邱佳莉,您是張經理吧?」對方若伸手,要大方的與他握手,拿起
    公事包,隨他進入會客室。對方若問:「喝茶還是咖啡?」可以大方地說:「咖啡,謝謝」,或是「可以給我一杯白開水嗎?謝謝」,絕不要惶恐地搖搖手,緊張又客氣地說:「不用、不用、我不渴。」切記,大方的態度是縮短距離的第一步。

    二、面試的溝通技巧

    面試時,通常主試者會事先閱讀履歷表,對我們的經歷、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再就不清楚的地方或是與未來職務有關連的地方發問,有的主試者會立刻進入主題,也有些主試者會先談一些輕鬆的閒話,化解緊張氣氛,例如:「外面下大雨,我們這裡又偏僻找到這裡有沒有困難?」對於對方的關心,要有回應並表示感謝,「還好,我看天氣不好,提早半個小時出門,按照您寄給我的指示過來,您的指示十分清楚,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謝謝您。」

    (一)沒有工作經驗的困難

    對於初入社會者,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沒有經驗,一旦主試者問到「你有什麼工作經驗?」或是「你為什麼覺得你可以勝任這個職務?」應徵者還沒回答就氣餒了,其實大可不必,仍然可以從容不迫地回答:「雖然我沒有正式工作經驗
    ,但我曾經在XX公司打過工,打工的經驗讓我體認到其實基層的工作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細心負責還有認真的學習態度,我是一個肯學的人,我相信一旦我被公司錄取,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公司的要求。」

    (二)對自己不清楚的事件答覆方法

    對任何一個問題,即使不知如何答覆,也不能單純地回答「不會」、「不是」「沒有」、「不知道」三兩個字,可以很虛心地求教於對方或是附加相關資訊,例如︰「對於貴公司的營業內容,我不是很清楚,是否可以請張經理說明一
    下呢?」或是︰「我雖然是一直沒有機會跨入企劃的領域,但本身對企劃有極大興趣,我目前的工作是電腦程式設計,經常需要和各部門溝通,了解他們他們的需求再做設計,也可說是以電腦在做企劃,但是處在一種比較被動的地位。我希望能在未來從事企劃工作,把電腦當做一種有效的工具,事實上,目前所有工作的電腦化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我相信我有這項專長必然可在工作上更有效率。」總之,運用問題或是找出自己所長和工作的相關度,可以使主試者覺得應徵者對工作有高度意願並樂於學習。


    ~接下頁~
  • ~接上頁~
    (三)當主試者向應徵者提供資訊時

    主試者通常會介紹有關公司的業務、工作的內容和公司對此工作的期許,這時一定要認真地聆聽,眼光注視對方,也可以不時低頭記錄重點,聽清楚了可以點頭表示或是直接說「哦!是這樣的,我了解了。」當不了解對方意思時,千萬不可以假裝懂了,而要有禮貌地詢問﹕「對不起,張經理,您剛剛提到有關這工作的內容,是否可以再詳細說明一下?」當對方談到任何你非常認同的看法或事實時,要積極表示自己的認同,例如主試者說﹕「我們公司把培育人才當做一項主要目標......」可以點頭微笑回應  ﹕「我覺得公司有這樣的觀念才真正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公司,每個員工在這�才會隨著公司而成長,在大部份企業都在節約成本時,還願意以長程的眼光來栽培員工,真是非常難得,也是員工的福氣。」

    (四)當主試者詢問應徵者是否有疑問時

    這時是主試者了解應徵人員價值觀的關鍵時刻,如果應徵者侷促不安地不敢發問,或是天真無邪地說﹕「沒問題」,都可能會使主試者認為個性不夠成熟或是思考不夠深入,如果應徵的工作經常需要溝通或思考,錄取的機率就降低了。此外,若是提出不恰當的問題,也會造成惡劣的印象,例如﹕「我朋友的公司都有辦國外旅遊,你們有沒有?」、「聽說你們公司對員工很苛,是不是真的?」,會使人感覺這人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應徵者在面試前就應設計好要問的問題,良好的問題多半能表現出應徵者積極投入的精神和接受挑戰的勇氣,以下的問題可做為參考︰「您對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員有什麼期望?」「我若是有機會能到這項工作的人員有什麼期望?」「我若是有機會能來這�服務,那一位將會是我的主管,我應該如何配合他?」「請問公司有沒有一套培訓新人的方法,讓新人能夠很快地進入狀況?」「張經理,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在公司服務的經歷和感想,我希望藉由您個人的看法多了解  公司。」若是主試者一直沒有詳細介紹公司背景、工作性質或是員工福利,也可在此提出詢問。
    (五)面談結束時

    面談近尾聲時,主試者多半會詢問應徵者所期望的待遇,對初入社會的人可以使用下面的答覆﹕「我最重視的是工作本身,至於待遇方面,我想以XX公司的規模一定有一套制度,只要合理的待遇我都可以接受。」若是公司規模較小時,也可以反問對方﹕「我能不能了解公司對這個職位設定的待遇是多少呢?」待對方回答後,再衡量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或是直接了當地回答﹕「我們同班同學的待遇在兩萬到兩萬五之間,在這範圍內我都覺得很合理。」告辭時要注重禮儀,謝謝對方,並可詢問何時可以收到回音,再踏上歸途。

    (六)肢體語言表現

    面試時主試者所注意的不只是應徵者所提供的資訊,應徵者的表情、動作更會影響到他的決定。
    1.眼光︰正視對方,表達出自己的坦白、誠懇,斜視或閃避都會使對方覺得不可信賴。
    2.表情︰儘可能帶著微笑,放鬆臉部線條。
    3.身體︰無論是走、是站、是坐的時候都要保持挺直,但不是僵硬,最重要是不可彎腰駝背,會顯得精神不振。
    4.手︰緊張時的搓手、握拳、抓著物品﹔習慣性地轉筆、抓頭、敲桌子﹔太有信心時,彈手指、食指指人都是要避免的動作。此外,雙手抱胸顯得防衛,雙手在胸前成山形顯著想控制全局,都是要注意的。
    5.腳︰絕不可抖腳或是無意識地蹺起二郎腿不斷地踢腳,站時雙腳同時用力,重心要穩,身體不要靠在門邊或傢俱上。

    ~接下頁~
  • ~接上頁~
    ◎面談結束後

    許多人在面試後,就憂心忡忡地鎮日守在電話邊,深怕漏接了錄取的電話,天天魂不守舍,擔心接到的只是一紙回絕函。這些被動的等候和心情完全於事無補,不如更積極地向自己有興趣的公司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例如在面試結束後若是感受良好,立即買張小卡片,寫上對公司的感想,對主試者的感謝,限時寄到公司,不要小看這個小動作,往往在最後抉擇時發揮了極大力量。

    在面試後一週,可主動打電話找主試者,重申自己對這工作的期望,了解目前甄選的進度,大部份的公司會希望錄取到對工作有熱忱又主動的人,這又是一次加深印象的行動。

    晴天霹靂

     一般公司通知錄取會用電話,而未錄取者只會收到信函,百分之九十九.九的人收到未錄取的信函就扔到垃圾桶,然後自怨自艾一番,只有極少數的人鼓起勇氣,打電話給主試者「張經理嗎?我是邱佳莉,我已收到貴公司給我的信函,雖然我沒有被錄取,但我還是很感謝您讓我有機會認識公司。我是不是能請教您我沒有被錄取的原因,做為我未來改進的目標?」如果主試者接到這樣的電話,多半會給應徵者一些鼓勵,也會提供一些改進的方法,對於下一次應徵會有很大的幫助。遇到更熱心的主試者,甚而會再次向公司爭取多錄取一位,使應徵者反敗為勝,所以,別忘了,積極的面對失敗往往帶來契機。
     
    ◎疑難問題解析
    主試者常會設計一些問題考驗應徵者的態度和反應,常有的疑難問題如下:

    (一)你個人曾有過最驕傲的事和最失敗的事。回答時必須能確實說出事件的過程、結果和影響,例如:「我在大四時,企管的教授接了一個專案需要大四學生幫忙研究,我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就去報名參加,在半年中,我每個星期要花二十個小時做市調、寫報告,在今年五月我們把報告交給委辦單位,他們認為我們做得非常完善,還發了一面獎牌。在這次參與研究中,認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又實際到市場和消費者面對面接觸,經由團隊合作完成工作,我覺得學到很多,非常有成就感,我相信一件事只要執著投入,一定能開花結果。」

    (二)你有什麼缺點?這是一個使人兩難的問題,主要有三種方式可以回答。

    1.個人的缺點是此項工作的優點:如應徵稽核工作可以說:「我從小就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家裡的人都說我太吹毛求疵,這個習慣在讀書時,  老師也向家人反應過,幸虧我只是對事情有追根究底的傾向,對人倒是能包容。」

    2.過去的缺點,現在已改過:「我以前非常不擅於言辭,膽子又小,吃了很多虧,後來我儘量和樂觀積極的朋友交往,學習他們放寬心胸,也試著多表達自己的想法,現在已經改進多了。」

    3.明顯的缺點轉化為優點:例如本身是殘障,必須靠拐杖行動,可以開朗地回答:「其實我的缺點,您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我從小就是殘障,到處都會受道異樣的眼光,但是我卻一直有一顆樂觀的心,所以有許多好朋友,我在應徵時還有一個好朋友鼓勵我,他說他要是雇主一定要錄取我,因為我可以給辦公室帶來歡樂,而且穩定性極高、學習能力又強。」

    ~接下頁~
  • ~接上頁~

    (三)牽涉個人隱私或宗教、政治等問題。這些問題若不願回答可委婉地說:「我想公司重視的是我的能力、工作態度,這些問題並不是很重要,對不  對?」

    (四)牽涉價值觀及反應的問題:例如:「如果你發現有一位和你很好的同事運用上班的時間在做股票,跑證券公司,你會怎麼做?」這時一定要站在理性、客觀的立場,儘量以一個經營者的角度思考答案。「我會直接找這位同事,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如果他還是我行我素,我會向主管報告。」這答案可以看出應徵者的正直無私。

    ◎掌握先機、主動出擊

    尋找工作,爭取面談機會,未必一定要在報紙上的人事廣告中尋覓,如果能夠更主動將自己的履歷表直接寄往想要服務的公司,再電話追蹤,了解是否有職缺,機會會更大,因為當報紙廣告出現時,公司必然會收到數百封應徵信,要由數百位角逐者中脫穎而出,錄取機率自然降低。此外在學校裡和自己最熟悉的師長也是最好的推薦者。萬事起頭難,一旦成為上班族,經驗慢慢累積,身價自然也就提昇了,不論是做事或是應工作,積極主動都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完~

    雖然文章是長了點,但對我來說獲益良多!希望對你們也有所幫助^O^
  • 但每次主考官問我”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時?”
    我都說不出來∼是不是敗在這一點呢

    ======================================
    我覺得有可能..
    現在很多面試者要求有互動
    乖乖的阿信型在現在社會好像不太討喜
    之前被問過
    我都會順便問一下獎金或紅利
    或是問一下公司對穿著有沒有要求...等等
    假怎麼放...(有些要職班或幹嘛的...)
    之類的問題...
  • 看了那篇分享文章..才驚覺
    自己犯了不少上述的錯誤
    不過..真的遇到面試者問"還有什麼問題要問我的嗎?"時
    我都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回答
    必竟都會想說對公司了解也不深
    而問了一些有關這職務的事
    又變的斤斤計較了..(文章說的)
    ㄞ...看來
    我必須練到面試30家以上
    才會有如火純菁的地步吧
  • 沒錯,每次主考官最後問我這句時
    我都不知道要問什麼,看來還是要再好好的做些公課

    還有,找工作都找不到,真的很氣餒耶∼
    家人每天給的壓力,真的很難受!
  • 我以前也曾經四個月沒工作過,每天看報紙找工作,然後等待面試,那時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想一方面也是因為南部的工作機會比較少吧,後來,我決定到中部去發展,一下子就找到工作啦,不過後來因為某些因素我沒去那家公司上班,反而到了另一個環境工作,如今也八年過去了!
    總之,心急是一定會的,但,不要氣餒喔,加油!
  • 我也是找了不下10家公司面試
    家人還要我去工廠上班
    難道大學肄業
    就這麼難找工作嗎?
    而且我找很久了
    有一段時間
    不曉得生命的意義在哪?
  • 我也是,好難過哦,難道因為剛畢業沒有經驗,就沒有人要嗎?
    真是納悶....
    我們家人也一直叫我乾脆去做作業員算了!
    唉,好悲慘哦!!!!!
  • 就是ㄚ
    書唸那麼多工作也沒比較好找
    爸媽栽培所花的錢都浪費掉了
  • TO:justanego
    妳算比我好多了
    我6月初找到現在都沒下落
    自信己經不知去哪了
    也有點憂鬱症+暴飽症的傾向
    心情更是差到不行
    常常為了小事對男友發脾氣....
    總而言之不要放棄~~~我們互相加油吧!


  • 但每次主考官問我”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時?”
    我都說不出來∼是不是敗在這一點呢

    *******************************************
    我也是應屆畢業生最近也在找工作

    我從5月中就開始投履歷了

    但是真正叫我去面試的只有4間
    (不過我有一間應徵上了,我八月一日就要去上班了)

    我第二間去面試才慘勒

    從早上九點面試到下午三點多才離開
    (離開時還下超大的雨)

    不是因為人多(當時只有家我三個人而已)

    是因為他們的最高上位者出去了

    所以面試完我的心情糟到不行

    不過每次面試都會被問到是不是有問題要問時

    我都會問有關那個職位在更詳細須負責的工作

    或是問公司對於員工進修方面的補助或是加強的問題

    總而言之多面試不見得是不好

    若有很多人一起面試你還可以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或是記住一些人回答的方式

    工作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最重要

    版主....加油喔!!

    我建議面試時穿著襯衫跟黑色褲子以及包鞋(我覺得跟不要太高)

    花一點淡妝(不要太濃)

    這樣感覺起來比較俐落

  • 我履歷投了有上百家了吧
    打來通知面試的只有十家左右
    我比你還差吧
    找工作找到沒信心了
    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很難過
    唉  心事誰人知阿
  • 各位聽姊姊的話~
    我覺得年輕人剛畢業常換工作不是件壞事
    但是當你遇到一個可以讓你"學習很多"+"對下個工作很有幫助"的工作時,請努力持續下去喔..

    對之後的求職路會很有幫助
  • 加油喔
    寧缺勿濫喔!
    不要因為想要跟別人一樣快點找一份工作
    而隨便就去一家公司上班
    你要先清楚自己想做的工作性質
    和比較同類公司的優缺
    找工作時間長短真的沒關係
    但重要的是不是自己喜歡

    家人在摧也沒關係
    我想你可以跟他們聊聊你的想法
    重點還是在你個人的身上
    當然也不能否定自己!
    因為這跟你能力沒關係的
    加油!!
  • 我也曾找工作找了快3個月才找到
    履歷丟了10幾家公司也才2  3家有機會面試
    自己很鍾意的公司又沒錄取
    更是有跌到谷底的感覺
    好在最後還是進到一家好公司
    所以版主真的不要太灰心
    尤其現在又是畢業季
    找工作的人較多
    給自己多些時間慢慢來唄~
    當機會還沒降臨時
    不妨就當是老天給你的一段假期
    假期總有結束的一天
    機會總會留給你的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