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自有其生命,而那種生命力依附於使用該語言文字的種族上,她會進化,退化和改變,甚至死亡,隨人而轉。有些語言無文字,有些語言有可以對應的書寫文字,端視該種族的生活形態是否有使用文字的需要。
中國的文字被秦始皇「書同文 車同軌」的詔令鎖定在單一的軸線上發展,當然官方的作法如此,放諸四海皆準的文字只有一種,但民間仍會因時空背景創造出屬於特定族群的文字,如女書,那是小眾特有的文化資產。秦始皇固定的是字形,意的部分,在中國的知識份子,讀書人的努力下,中國文字的使用很早就達到登峰造極的狀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文表達方式中最言簡意賅,詞暢理達的一種模形。無論哪個地方來的讀書人,講哪個省的方言,一提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白話文的原則是——我手寫我口,怎麼說就怎麼寫,方便易學是其優點 。白話文就像房車,文言文好似跑車,房車弄得再高級,遇上跑車還是望塵莫及。至於詩、詞、賦的藝術化表現方式,在此暫不討論、是為意。
從音來論,臺灣地區學習中國字時,用的是注音符號,注音符號制定的規則是以當時北京地區的方言(也就是官話,後來的國語)為藍本,所以形因意三者對臺灣的學習者來說,和中國字最緊密結合的是國語,此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