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咖啡

請教有在看外國翻譯小說的人…

如題
看了很多年的小說了
但我還是不了
那個"彈子房"跟"沙龍"是啥??
  • To fanfan,
    斗膽請教,不知taipeijk兄所引段落中,您看出了
    甚麼「不忠實原始精神」的話。我是認為,每個時代
    的語法不同,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看得不順眼要掉雞
    皮疙瘩,對習慣現代語法的人更是不足為怪。不過是
    否會背離原文的精神,語法應該關係不大吧。

    再回頭說到「三個火槍兵」這部小說,我還真講
    不出它的原始精神在哪呢 ^_^"
  • 謝謝taipeijk大費周章的打了兩段與我(們)分享.若省略人名的話,還真以為看到了另一本水滸傳呢.呵呵.
  • 雖然只有短短兩段~
    但還是很感謝taipeijk兄費時的post上來與大家分享^^~
    有點意猶未盡~
  • To 藍天:

    閣下識見不凡
    許是飽讀之士
  • To 香奈貓: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不妨去那兒尋寶
  • TO taipeijk兄~
    謝謝你的指點~
    想去是想去啊~
    可惜我住高雄QQ~
    不過高雄應該也有許多能尋寶的好地方^^
  • 寄e-mail給我
    我幫你買囉
    點右上角即可
    你再付我郵資就可以啦
  • 回 taipeijk 的話:
    不敢當. 好教兄台得知。小弟只是剛好屬於喜歡讀
    民初「新白話文體」的小眾,滿肚子的不合時宜,忍
    不住在此地又嗝了一口大氣。不被人嫌嘴臭已是萬
    幸,實當不起兄台謬讚也。
  • 語言文字自有其生命,而那種生命力依附於使用該語言文字的種族上,她會進化,退化和改變,甚至死亡,隨人而轉。有些語言無文字,有些語言有可以對應的書寫文字,端視該種族的生活形態是否有使用文字的需要。
    中國的文字被秦始皇「書同文 車同軌」的詔令鎖定在單一的軸線上發展,當然官方的作法如此,放諸四海皆準的文字只有一種,但民間仍會因時空背景創造出屬於特定族群的文字,如女書,那是小眾特有的文化資產。秦始皇固定的是字形,意的部分,在中國的知識份子,讀書人的努力下,中國文字的使用很早就達到登峰造極的狀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文表達方式中最言簡意賅,詞暢理達的一種模形。無論哪個地方來的讀書人,講哪個省的方言,一提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白話文的原則是——我手寫我口,怎麼說就怎麼寫,方便易學是其優點 。白話文就像房車,文言文好似跑車,房車弄得再高級,遇上跑車還是望塵莫及。至於詩、詞、賦的藝術化表現方式,在此暫不討論、是為意。
    從音來論,臺灣地區學習中國字時,用的是注音符號,注音符號制定的規則是以當時北京地區的方言(也就是官話,後來的國語)為藍本,所以形因意三者對臺灣的學習者來說,和中國字最緊密結合的是國語,此為音。
  • 中國的情況是方言很多,官方語言會隨著政治權力的中心移轉而改變,從唐宋元明清,官話的改變推移隨國都的遷徙而有所不同;近三百年中國的政治中心在北京,官方語言自然就是北京地區的「方言」了。
    西方文化的衝擊也大約和政治權力定於北京的時間吻合,當一個種族開始和外來文化接觸時,首先面臨的就是語言文字的交流,那是互相溝通的開始。對於能和未來語接觸的方言,她馬上開始進化(相對於沒有和外來語接觸的方言),對於外來語言來說,她是被馴化,她也單獨進化。馴化進化,一體兩面,外來語言也因接觸中文也有所進化。
    我們來看看中文被馴化痕跡的官方版(以英文為例)。
    在清朝初接觸英文時,翻譯全採音譯,例如:King(國王)直譯為「京」,Museum(博物館)直譯成「妙西因」,Doctor(醫生或博士)譯成「多克多爾」;這樣翻法類似日文翻英文時全用片假名去拼同音,等於英文在日文中自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到後來,中國人不採這種譯法,那麼譯法適用於拼音文字,中國人舉世無雙,獨步全球的象形文字適合用意去譯,用同樣的意去統攝所有各種拼音文字寫法唸法各異但意義相同的字,詞。
  • 說得浪漫一點:「一切水月一月攝。」就是象形文字的特點,我們不用造任何的新字,有原有的字去組合成外來文字所表之意即可。如「Humor」︰「幽默」,詼諧、滑稽之意,就是一個例子。方言版(英文為例)「的士」:Taxi 的廣東話版本,「奇檬子」日文中「心情」的國語版本,其它例子不枚舉。
    由於語言和文字的結合,使得在翻譯過程中無法意譯,或不需意譯的專有詞彙、特殊人名、地名會出現很大的差距,例如:「John」一般譯成「約翰」,香港地區會譯成「尊」,這就是兩岸之地特用的文化現象。臺灣地區尤其混亂,之前被日本當作殖民地,皇民化教育下,一大堆音聽起來很怪的詞滲入日常生活之中,然後是國語,英語的進入,使臺灣成為一個怪異的語言社區。比如說:布宜諾斯艾利斯,用國語讀極為順口順耳,用閩南語或用客家話去讀,一定覺得彆扭,為什麼呢?因為翻譯的過程中,大家直接的反應是用和國語最緊密結合的字去挑選和外來語言中音最近似的來對應。那個音已經過一次轉換,再用閩南話或客家話去念,是第二次轉換,任何語言系統中原來都不會有那種不自然的發音,不自然聽起來就彆扭。
    高中時我認真地研究一齣配閩南語的美國影集,當丹尼爾用閩南語和克麗斯蒂情話綿綿時,看的我眼珠都快掉出來了,丹尼爾一定不知道他的名字有——有種別跑,山不轉路轉,相遇的到!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拼命跑加拿大,子女,老婆丟那邊,在臺灣猛賺錢,拿去加拿大孝敬洋人,因「加拿大」用閩南語唸起來就是「只能住」,只能住沒錢賺,到國外當二等公民。
  • 回fanfan的話:
    小弟並非否定您的批評,實因從您之前的post看
    來,我只注意到您對譯本在文字運用上的不滿。接著
    就看到所謂不忠實原著的批評。所以小弟開門見山即
    說了希望您指教一二。
    小弟承認完全不懂法文,原著我實是一個字也沒看
    過,只看過坊間一般的英譯本和中譯本,我想板上大
    部份的朋友也是如此,故而或許真的原著和譯本有落
    差也未可知。您不喜歡譯本的用字遣詞,這一點我完
    全沒有意見。但是精神云云,還希望您能略舉原著與
    譯本相左之處,也好讓如小弟一般看不懂原著的人對
    原著精神有所了解,這樣一來不但您的批評可以找到
    根據,二來也增進了網友的見識,豈不兩全?
  • 必修歷史
  • 清香麻油
    清香麻油
    我想,最好還是具備閱讀原文書的能力...
    我正在讓自己習慣讀原文書...
回應...
 返回 美食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