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家暴的家庭下....衍生出來的問題

前幾天在別的論壇貼過,希望能知道更多想法幫助我朋友..

友人A向我徵詢意見,但以我微薄的能力,不知如何解決她的問題,
想在這邊尋求較客觀公正的看法,謝謝各位
(本篇已徵得A的同意po出)


A家中有個會家暴的父親,從她國小開始,父親稍有不順心,即對A拳打腳踢,小孩子的A根本無力反抗。
A的個性算有主見,也不懼強權,小時候的她看見父親欺負母親,也會站出來幫母親講話,但換來的只有一頓又一頓的毒打。

A的母親不知為何不離婚(或許是觀念傳統),A在這樣的環境下,
國小時就罹患一種精神官能症(創傷症候群),
A的母親也並不積極帶A去醫生,這種病跟著A二十年,她今年三十歲了。

A有個姊姊B,個性乖巧也不太頂嘴,所以還算讓專制的父親滿意,父親也幫B付了大半的求學學費,
一樣是大學時期,B打工買自己的衣服與出去遊玩的費用,每學期再從打工費撥一萬元學費即可。

A的高中選了學費便宜但偏遠的學校,只因母親常常喊窮(事實上A的家境小康),
從高中開始A就要想辦法為自己的生活費工作,
因為父母親幾乎沒給她什麼生活費,大學時期A選擇就學貸款(一學期五萬多),四年大學,家裡總共幫她付了十多萬學費,
A大學的生活費也是她自己工作得來的,大學畢業後A花了幾年,還清二十多萬的就學貸款。

A還有個弟弟,二十七歲,高中畢業當兵沒當完就回到家,沒有工作,每天就是玩線上遊戲,
A的父親三不五時還會給他零用錢,這個弟弟乖又聽話,很合父親的胃口。


現況:A出社會後有經濟能力,但因工作操勞有了職業病,工作一陣子後常需要花兩三個月休養,
為了節省開銷住家裡,但跟父親完全不往來,
A的父親這幾年因為找不到藉口打人,把怒氣轉向A的母親,三不五時找機會打人

母親寧願被欺負,也沒有想辦法獨立,每天就是看電視/睡覺/稍微整理家務/發呆

B也住家裡,覺得母親很可憐,所以偶爾會塞錢給母親花用。

(我有建議A可以針對暴力過程蒐證)


問題點:B因常幫家�支出一些開銷,心理不平衡,指責A不會幫家裡想,沒有拿錢給家裡,
A覺得多年來幾乎都是靠自己,不像B一樣有許多資源,所以A不想給家裡任何錢。

想請問各位網友,這樣的情況下,有何想法或解決方式?

 

  • A對家庭沒感情是正常的
    但媽媽以前有照顧她
    所以她也應該塞點錢給媽媽
    其它都不用管

    姐姐和弟弟的生計不關她的事
    大家都是成年了
    該自己負責

    此外    爸爸打人要搜證
    不然萬一有一天出事會後悔莫極...
  • 這很正常呀
    本來家裡有能力的就該多付一點錢給家裡
    A的心理有問題她可以跟B比較嗎?
    這是沒辦法的
    我家是三個姐妹一個弟弟
    我弟從小資源都比我多我能計較嗎?
    我媽還很疼他勒
    我也都有拿錢回家(每個月薪水喔)
    只是我覺得B要計較那就不要付出沒關係
    有會打人的爸爸一定要跟他分開
    不然媽媽只有一個最後要是被打重傷
    小孩誰要照顧媽媽??
    一定要報警請保護令啦!
  • 我覺得這家庭是因果輪迴

    沒有人想去改變現況耶..

    大家明知道錯的事都在眼前..

    久了也就習慣了..你應該要問A難到真的要等家暴父嗝屁了

    一切才會停止嗎

    還是他想現在就停止..

    有時家裡的事真的不像外人看起來那麼簡單..
  • 國小時就罹患一種精神官能症(創傷症候群),
    A的母親也並不積極帶A去醫生,這種病跟著A二十年,她今年三十歲了
    ------------>建議找心理師(非精神科醫生)拖越久 傷口越大


  • 這件事我看到的問題點是

    1.會家暴的人精神本來就有問題了

    (A的爸媽近幾年分房睡, A的父親除了不定時暴力行為,

    還把家中廚房上鎖不讓其它人使用, 食物米缸這些東西鎖在他自己房間,

    聽到這邊, 我覺得A的父親精神有非常大的問題)



    2.A的媽媽在初期知道丈夫有暴力傾向,居然沒有做任何處理

    (報警或離婚..etc, 已經為危害到生命安全了, 居然還在意面子或傳統)

     

    3.小孩子身心受創, 媽媽沒有任何動作, 繼續姑息養奸

    4.惡性循環, 父母有問題不處理, 連帶小孩子面對這種情況, 也不會處理

    (身教重於言教)



    坦白說我覺得A的媽媽是被害者也是共犯..

    我也可以理解A為何不想塞錢給母親
     

    A說他爸這兩年發作的頻率不定, 我勸她耐心等待時機蒐證

     

  • *irene10328*
    *irene10328*
    1.A的母親不知為何不離婚(或許是觀念傳統),  寧願被欺負
    2.姊姊B,個性乖巧也不太頂嘴,所以還算讓專制的父親滿意
    3.弟弟乖又聽話,很合父親的胃口

    A的個性算有主見,也不懼強權
    國小時就罹患一種精神官能症(創傷症候群),
    A的母親也並不積極帶A去醫生,這種病跟著A二十年,她今年三十歲了。
    ~~~~~~~~~~~~~~~~~~~~~~~~~~~~~~~~~~~

    只有A的個性與其他三人不同    其他三人選擇順從    
    且媽媽順從父親還會被打 ,A想替媽媽扭轉局勢

    A不太適合住家裡,     隔一兩條街租房子會適合些
    可以就近回家關心媽媽, 也可以邀媽媽心情不佳時 過來一起住
    讓媽媽"慢慢自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可以脫離父親的 小孩有能力保護她的 她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

    參考看看~ 

  • 贊同*irene10328*的話,

    A住家裡根本就是惡性循環,

    其他三人都順從忍受,
    只有A不一樣,

    最好的辦法還是搬出去不要住一起,
    好好治療好自己心裡的創傷,

    讓家人看到其實生活可以很好,
    從前挨揍的生活是錯誤的
  • 我覺得全家人互相牽制住嗎
    任由媽媽被爸爸打,而不做任何反抗
    這樣只會讓有病的爸爸繼續的不滿就打人
    我也贊成搬出去住~不過這樣放著媽媽跟爸爸住也是不忍心呀
    好複雜的家庭問題呀~~但一定要有一個人勇於擺脫這種生活才行
  • *irene10328*的話:
    只有A的個性與其他三人不同 其他三人選擇順從
    且媽媽順從父親還會被打 ,A想替媽媽扭轉局勢

    A不太適合住家裡, 隔一兩條街租房子會適合些
    可以就近回家關心媽媽, 也可以邀媽媽心情不佳時 過來一起住
    讓媽媽"慢慢自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可以脫離父親的 小孩有能力保護她的 她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
    ===============================

    +1

    版大,雖然我支持上面版友的建議
    但也想讓妳知道,就算妳跟A這麼說了,A還是會繼續維持現狀的

    人要脫離原有的慣性是需要相當的力量的
    A已經習慣的慣性就是靠自己,但又丟不下家人
    如果A真的想改變,那麼大學後她就應該早已徹底離開這個家了

    在這個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是不相干的個體
    大家都只為了自己的最高利益而生活或隱忍著
    沒有人主動願意作出改變

    另,提醒版大,不要成為A的浮木
    成為一個還不是真的願意自救的人的浮木是非常辛苦的!

    PS: 為什麼我說A不是真的想改變?
    家暴的案子我看過太多了,受害者的輔導過程也都非常的辛苦
    一個有心跳出家暴循環的人,不會讓自己繼續待在這個環境之中
    A還住家裡,不要說因為工作要省錢還是幹嘛
    人如果有心要改變,就算睡路邊搭紙箱當房子住都會願意
    如果A對於改變的決心真的夠強
    不用妳勸,A也會知道該讓自己先獨立穩定才會有餘力救母
    如果A對於改變的態度真的夠堅定
    那麼B不管怎麼說,都無法影響到A的感受
  • 謝謝各位熱心的版友提供的想法與建議,我已經轉告A

    其實我跟A認識很久,這幾天突然聽到她提家裡的事,

    我嚇了一跳,才知道她以前過得這麼辛苦,



    A說她今年上半離開家四個月,完全沒有回去,但家裡的情況完全沒有改善,

    後來A回到家裡住,跟姊姊B提到蒐證的事,但B不太願意協助(害怕被報復?),

    A的母親偶爾一陣子沒被打,就說家暴父狀況變比較好 (過一陣子又開始被打,惡性循環)

    (我覺得A的母親怪怪的....好像不太想檢舉家暴??)

    弟弟那邊更不用指望,所以A目前還是要先住家裡,等時機蒐證

    她側錄用的器材都買好了,就等事件發生

  • 剛才又聽A講了一些事

    覺得A的母親似乎也不太正常..

    1. A被家暴期間,母親跟A說要對爸爸態度好一點、要對爸爸笑

    2. 每當A詢問母親是否打算脫離家暴父時,母親總是顧左右而言它、答非所問

    3. A的母親手腳健全,她們姊妹多次希望母親可以外出作些簡單的打工,有個經濟來源

    但母親卻始終在家看韓劇跟睡覺,說自己在休息中(有許多藉口)

     

    我擔心A蒐證後, 其他人不出面作證(感覺她家的人都很消極), 這樣事情如何落幕呢?

     

  • 不好意思,我還是沒搞懂為什麼蒐證是A的責任?

    A只需要離開家,遠離這個家庭就好了
    要不要蒐證,那是A媽的事

    蒐證能幹嘛?把A爸趕出去嗎?
    只要A媽不願放手,趕得出去嗎?
    一紙家暴令根本作不了什麼事∼∼∼

    既然搬出去過四個月,那還是繼續住在外面吧!
    這個家,也不用回去了

    好好把自己的生命經營好比較重要
    前面板友說的很好
    A媽也是家暴的共犯呀!
  • 唉~~~~~~~~~~~~
    唉~~~~~~~~~~~~
    我看到的是a媽可能年紀大了不願面對外面的社會,寧願忍受不定期的家暴,反正也習慣了

    b和弟也因為自己不是主要受害者(被家暴對象)及既得利益者(乖乖順從加害者可不定期得到好處)所以也不願舉發家暴


    要看a的目的是什麼,因為其實舉發父親對其它人來說,沒有直接利益(a媽可能會因為父親盛怒再被家暴或失經濟來源)

    b和弟也因自己不是主要受害者也不想管事.


    其實a最好眼不見為靜,因為很多觀念是非一朝一夕可改,基本上這全家人都有一種很微妙的受害及加害人依存的奇妙關係.


    我自己的選擇也是不管家裡事,長輩有自己的想法,因果都他們自負,過好自己就好了




  • 十分贊成阿迪蘭亞和annapure的意見

    直接和這樣的家庭切斷吧!
    看過太多不願切斷之後抱著一起死的悲劇
    我家以前有類似的問題
    但我算是快刀斬亂麻的人
    一出社會就切得乾淨溜溜
    所以後續還算過得去
    至少贏得自身自由
    有一同病相憐老友被我勸動後也搬出去
    久了也發現這決定再好不過
    經驗值大過一切啊!

  • 有關於家暴,其實外人最多能夠做到的就是規勸,規勸受害人離家,能夠提供實質上的幫助不是很大,因為最重要的是,當事人要能夠真正下定決心,當事人的決心如果不夠,外人很難幫。

    有關於A的問題,我會建議去找家暴防治中心,畢竟她也不是小孩了,可以自己走去找專家諮詢。另外,這些單位也通常能夠提供心理上的輔導,至少他們會知道哪裡有輔導的管道。
  • 家暴另一個讓外人難以處理的原因是,通常施暴者並非單純以肢體暴力施害,通常都會伴隨言語以及精神上的虐待。

    也就是說施暴者除了會打人之外,他們同時很可能會以言語貶低受害者,例如,會說受害者很沒用,沒有人會要他之類的。

    同時這些施暴者也會讓受害者產生一種「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的錯覺。所以受害者會不停的檢討自己,一定是自己哪裡沒做好,所以惹得施暴者不高興。這些精神上的折磨,會讓受害者離不開施暴者。

    所以說,外人能夠做的,就是要先讓受害者覺醒,然後讓她找回自我價值,這才會有勇氣離開。
  • 如果是我....

    1.搬出去,找壓力不大但可養活自己的穩定工作
    2.能力內不定時給媽媽一些零用錢或出去走走
    3.家暴部分,我不會插手了

    或許這麼說很冷血,但是媽媽自己選擇不離開
    小孩小的時候,也許說小孩需要健全家庭@%^@$@之類的
    小孩現在都大了,還選擇留在家暴先生的身邊...那就是個人意願了

    因為自己的爸爸有家暴,其實A的前半輩子已經受到很大影響了
    現在長大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離開那個環境...
  • 朱小立的話:
    ...
    1.搬出去,找壓力不大但可養活自己的穩定工作
    2.能力內不定時給媽媽一些零用錢或出去走走
    3.家暴部分,我不會插手了
    ...
    現在長大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離開那個環境...
    =================================================================
    三選一
  • 我覺得A的爸爸是精神病患ㄟ,然後A媽媽在跟A爸爸生活那麼多年之下,應該也有病吧~
    至少我看到的家暴案例,大多都會邊講邊哭的,或很激動的說要告加害人。

    家暴的處理方式,先到醫院驗傷,醫院會拍照身上的傷口或瘀青,給予傷口處理,心理支持,通報衛生局社工,拿家暴診斷書,再到警察局寫筆錄,申請保護令。

    所以完全不用錄什麼實況,身上的傷就是最好的証明。

    我是建議A下次看到A媽媽被打,就帶媽媽去驗傷吧!
    -----------------------------------------------------------------------------------------------------------------------------------
    我也覺得應該搬離開原生家庭,如果沒有能力改變,就離開吧~
    待在這種家裡只會愈來愈不開心,偶爾回家看看家人就夠了

  • 如果不是非常頻繁或是危及性命..
    有些人會選擇繼續忍受
    陷於打完就沒事 日子照過的想法
    這樣隱忍的下場 很難保以後都不會出事
    主要是當事人的決心

    不曉得媽媽會不會是因為同情爸爸的精神狀況
    那可能就無解了...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