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穩健理財十守則

開除你的投資顧問

令人悲哀的真相是,世界上只有三種財務預測者:不知道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以及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假裝知道好賺大錢的人。這些人有什麼用?他們關心的不是你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他們的專長是為自己謀求利益。 

別把錢交給他們 

史衛德(Fred  Schwed,  Jr.)在他那本一九三○年代的名著中,以詼諧的筆調曝露了金融界的實況。書中說到一位投資人初次造訪紐約下曼哈頓的金融區,看到華爾街附近的港灣停泊著許多豪華遊艇。有人告訴他,那些遊艇的主人都是些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投資人於是問道,「那麼,客戶的遊艇在哪�?」今日,最成功的金融業專業人員擁有的可能是私人噴射機,不再是遊艇,但是原則不變,這些人照顧的是自己的利益,不是你的利益。 

財務顧問通常要靠賣你產品,從中抽取佣金,以賺取報酬。因此,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刻意讓投資看起來很困難,你才會向他們尋求投資建議。他們推銷給你的產品,可能是佣金最高的,而不是那些會讓你的口袋最飽的產品。財務顧問公司希望你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投資決策,好讓他們收取高額的服務費。記住伍迪艾倫的名言:「股票經紀人是拿別人的錢投資,直到掏空吃盡為止。」 

《善用資金》(Making  the  Most  of  Your  money)的作者奎恩(Jane  Bryant  Quinn)引述一封股票經紀人的來信,其中有段少見的坦誠告白:

證券銷售人員的的第一課,就是要取得客戶的信賴,這樣才比較容易把佣金最高的產品賣給客戶。證券公司對不同的投資產品訂定不同的佣金水準。大部分公司都會宣稱它們的銷售人員可以自由推銷任何產品,但是實務上,他們「鼓勵」銷售人員推銷為公司帶來最大利潤的產品。所有證券公司對客戶資金周轉率,都訂有最低標準。 

我曾經受到華爾街榮華富貴的蠱惑。管理客戶資金時,進出市場過於頻繁。我買進的「投資」,與其說對客戶有利,不如說對我自己有利。我以懺悔的心情寫這封信給你,好把榮華富貴的誘惑趕出腦海。    —不具名人士
  • 證券商靠佣金賺錢,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有個骯髒的秘密,華爾街一直隱瞞得很好,那就是:投資「專家」懂的,不比你強多少。我敢說,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投資哪些股票,才能為你帶來優厚的長期回報。矇著眼睛的猩猩,朝報紙股票版擲飛鏢所射中的股票,並不比投資專家們的選股遜色。以下我們將會談到,正確的投資策略是對著股票版丟毛巾,購買投資組合包括所有股票,而不進出市場買賣部位的低費率共同基金。你從新聞媒體和投資顧問那�得到的消息、評論和建議,總價值低於零。事實上,華爾街公司(特別是那些吹捧自己客戶股票的公司)推薦買入的股票,表現和他們建議賣出的股票一樣糟。破產最快的方法,就是在股票的第一個交易日,購買首次公開發行股。
  • 丟掉「專家」建議 

    不要理會那些宣稱能預測股票市場,宣稱知道買什麼股票或共同基金會賺錢的投資專家。「熱門股」和「未來最佳基金」的封面報導,或許能促銷投資雜誌,但是那些建議本身卻一文不值。 

    不要收看電視的財經頻道,避開那些連珠炮似地報股票明牌的「專家」,不要理會那些滿嘴術語、講評股市內容老掉牙的名嘴。「今日下跌是因為投資人退場觀望,等待趨勢明朗。」你能從這種陳腔濫調學到什麼才怪!「股市今日上漲,因為買進多於賣出。」這種話你聽「專家」說過多少遍了!誰不知道買賣成交必須同時有買方與賣方。這些節目看起來或許有趣,對你的荷包卻沒有好處。你不能責怪電視製作人,想方設法讓節目吸引人。他們的職責是為廣告客戶提高收視率,吸引你的注意力,避免你轉台去看史蒂夫•奧斯丁(Steve  Austin,美國職業摔角選手)的摔角。摔角節目不是常說,「危險動作,請勿在家自行模仿」,採納投資「專家」的建議,也可能會對你的財務狀況有害。《隨機的致富陷阱》(Fooled  by  Randomness,時報文化,2002)作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建議,觀看CNBC(股市投資頻道)時,把聲音關掉,如此一來,你可以欣賞那些「專家」有趣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卻不太可能採行他們的建議。 

    價值五十美元的CD隨身聽,消費者往往要花上幾個小時研究比較;但是他們卻會因為電視台、經紀商的吹捧,或者更糟的是,從高爾夫球友或連襟那裡聽來的傳言或小道消息,隨隨便便就花幾千美元買股票。這種情形真令我費解。投資人實在過於輕信。市場策略專家和分析師之所以預測和推薦股票,是為了替雇主賺錢,並不是因為他們具備別人沒有的專業知識。退訂那些一文不值的投資雜誌和投資快報吧!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垃圾。如果你想要實用的建議,不妨觀賞烹飪和園藝節目。對於投資專家的建議,謹記喜劇演員湯姆琳(Lily  Tomlin)的忠告:「無論你怎麼冷嘲熱諷,都不嫌過分。」 

    二○○○年初,《富比士》(Forbes)的評論寫道: 

    去年和往年—就拿過去整整十年來說吧,華爾街專家的平均投資績效還不及指數……這還不止,從一九九四年以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巴士站醉漢擲飛鏢選股的結果……甚至,連「鬍子城女士」民間投資會的投資績效,已經連續五年都讓華爾街專家無地自容。 

    那幾位中西部的老太太宣稱她們的投資績效卓越超群,並且把她們的投資建議冠上食譜名稱,例如「保證發股市鬆餅」。後來《富比士》雜誌發現,事實上,這些女士捏造績效數字,發布的投資報酬嚴重灌水,連投資會的入會費也算進投資報酬。
  • 之前有看過類似理論的書,還蠻有趣的,
    讓你在一味乘坐投資理財列車的同時,
    也可以反向思考一下
    重點是不要盲目相信明牌,不過還是要儲蓄的
  • 很棒的文章.....謝謝vivian~鼬^^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