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共同基金黑洞 台灣浮現五大陷阱(六)

去年12月證期會公布解除前群益投信經理人李興亞職務,因為他涉嫌用人頭戶投資股票後,又利用自己管理的基金,拉抬個人投資股票價格,等於是用大眾的錢炒股票,賺自己的錢。

許多基金經理人聽到後第一反應,「怎麼這麼笨,用自己親戚的人頭戶!」「被抓到的金額『只有』100萬!」只取笑他作弊手法不高明,卻毫無是非倫理的反省。

一位今年27歲面龐清麗的女基金經理人,國內一流大學財金科系畢業,大學一畢業就獲得老闆的賞識,掛主管的名,操控幾十億資金。她覺得自己很聰明,「我用大學好朋友名字開戶。」

群益投信不是第一次發生管理瑕疵,民國八十六年,群益投信總經理葉志勇,同樣也因證期會調查涉及利益衝突,主動請辭。但去年底止,群益投信管理資產規模高達1378億,仍是市場上前三大投信,「主管機關辦你,投資人用錢挺你,」一位從來不買國內投信基金的證券公司副總經理講得很露骨,但也讓人深思。

一家投資群益投信基金的中小企業財務長,一月份忙著年底結算,不以為意地說,「投信公司都如此?現在太平盛世,發生危機太遙遠,萬一真有問題,看誰跑得快!」

主管機關對於投信界亂象,顯得有心無力。主管投信公司是證期會第四組,共有28個人,比投信投顧公會30位專職員工還少。

早上九點不到,踏進新生南路證期會大樓,八樓政風室隔壁,是主管台灣43家證券投資信託公司、208家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的第四組辦公室。大片寶藍隔板方正地隔出略顯侷促的辦公單位。一大早,組裡長官正在接投資人抱怨電話,「電視台投顧老師亂報明牌,政府怎麼不抓?為什麼不撤照?」

陳設簡單的辦公室裡,沒看到電視機和證券公司必備的雙螢幕股市交易電腦資訊系統。「長官怕我們上班時間亂看電視,」一位官員解釋。

十年內投信公司家數成長10倍,基金規模成長35倍,但證期會監管人力沒有增加。費用甚至還被削減,由一九九二年的業務費用7400萬,減至6000萬,今年立法院還準備再刪500萬。

為什麼一再刪減主管單位預算,不給人,不給錢?「不能不令人懷疑,這是不是強盜利益集團運用影響力刪減治安單位預算?」一位投資人憤憤不平。

因預算緊縮,證期會辦公室裡,打外線電話三分鐘就會斷線。相較下,只有30位員工,員工數只有證期會五分之一的投信投顧公會,一年的預算則約5000萬,和證期會不相上下。投信投顧公會長春路新辦公室,去年花1億2千萬元買下的新會址,有大理石牆面的堂皇門面,剛裝潢好不久的牆面,還散發原木特有的氣味。進門口的桌上堆滿隨身碟、CD音響禮品,「這是開春記者會的禮品,」負責公關的先生說。

證期會裡,170公分、55公斤,瘦高身材,穿著棗紅套裝、短直髮的證期會副主委鍾慧貞過去是四組組長,也是投信界聞之色變的「鐵娘子」。當年大動作查前群益總經理葉志勇,以及這次全面普查投信業務,都是由她領軍。

「查清楚,讓好人出頭對投信業是利多,」她信心喊話,但也承認利益團體壓力很大。

不只主管機關人力資源不足,現有法令罰責,更不足以嚇阻投信從業人員賺取非法利潤。

譬如,根據證交法178條,對投信公司不當業務最重的罰款,只有12萬到60萬元,累計可罰120萬,對於獲利上億的投信公司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和國外金融犯罪所付出上億美元的天文數字更是天差地遠。一九九九年,前法華理農投信董事長兼總經理、立委郭廷才之子郭佳誠,涉及將該公司定存重複質借,並挪為己用的弊案,四年後的現在,高等法院已判無罪,目前還在最高法院審理。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