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寵物毛孩

新聞 / 香港近代最長工潮 台灣媒體不聞不問?

http://www.atj.org.tw/watch/

今年的夏天,香港不平靜。

8月6日開始,數百名的香港紮鐵工人(註一)為爭取調高日薪和合理工時,展開罷工行動,之後的一個月,在全港多方聲援、官方介入、行動施壓下,最後持續36天,為自1925年省港大罷工以來,堅持時間最長久的工潮。

最後此次工潮在9月12日落幕,紮鐵工人們獲得日薪860元、每日工時8小時的集體承諾,並展開組織新工會的行動,依照香港獨立總工會-職工盟的說法,可說是一場「慘勝」。

整個事件,不但在香港是一件大事,也持續受到中國官方的密切觀察。工潮發生同一期間,在澳洲舉行的APEC會議當中,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曾當面向香港特首曾蔭權關切此事,顯見該工潮引發的重視程度。

然而,若讀者們身在台灣,除非有閱讀外電新聞網站或造訪苦勞網的習慣,否則,在台灣四家主要報紙版面和電視台的新聞時段,從8月6日到9月12日,36天、逾800小時的時間當中,幾乎完全看不到紮鐵工潮的相關報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經濟復甦未蒙其利 紮鐵工人群起罷工

說說從頭,香港自1997年回歸之後,歷經亞洲金融風暴、SARS來襲,加上經濟制度傾向自由市場,一般人民特別是藍領的勞動階級,幾乎沒有任何工作權的保障措施。經濟市道看好時,也許還不致失業,但經濟疲軟時,勞工除了自力救濟,官方在自由市場意識型態影響下,幾乎毫無作為。

也正因此,紮鐵工人們的日薪從以往行情價1,300港元,逐年滑落,近年已低到650元,降幅幾達50%。職工盟組織幹事陳昭偉指出,近年香港經濟復甦,因此各行業工人陸續出現希望分享經濟成果、要求加薪的呼聲,紮鐵工人是其中一部分。

同時,自1998年開始,由建築商人共同成立的紮鐵商會,不再理會以往每年由商會和工頭們共同訂定的「行價」,而是各自砍價和找人,也是此次工潮發生背景因素之一。事實上,香港直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基本工資以及集體談判法令,即使在民主普選進程上,所謂泛民主派與官方的意見不同,但在反對基本工資、主張自由市場的想法上,部分政治團體倒是意見一致,例如香港立法會的第三大政黨民主黨。

在此大前提下,紮鐵工人們利用罷工行動,逼使商會與其簽訂了集體協約,雖然與一開始期望的日薪950元有一段差距,但仍有所斬獲,也成功組織新工會,未來不只在建築業、乃至整個香港,紮鐵工潮都具不同面向的指標性意義。
  • 港媒關注 持續不斷 紮鐵連線 接力報導

    工潮期間,香港傳媒持續報導,包括蘋果日報、亞視新聞、明報以及星島日報,針對各項談判、遊行、衝突、爭議,都不斷有報導刊出。香港獨立媒體和香港影行者(註二),也一直有成員在罷工現場或遊行途中,進行各種視角的觀察紀錄和評論。

    同時,部分職工盟及基層大學(註三)成員,以「各界支援紮鐵工潮陣線」的名義,在工潮的後期每日發出「工潮快訊」,在個人網絡和民間網站廣為流傳,也成為外界了解工潮最新發展的重要管道。

    以苦勞網為例,從8月23日一直到9月6日,總共有九篇的文章報導來自「各界支援紮鐵工潮陣線」,內容包括紮鐵工人基金募集現況、談判進度、罷工行動等等,也成為傳統大眾傳媒外,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傳播管道。

    在本地主流傳媒完全忽略情況下,苦勞網一枝獨秀持續不斷刊出紮鐵工潮的相關報導,除了本身關心的議題屬性外,新改版的開放平台允許註冊後的使用者張貼相關的訊息,也是關鍵之一。當然,由於過往的行動接觸和聯結,苦勞網也有成員與職工盟、香港獨立媒體、影行者等團體成員,有著私下的人脈聯繫網絡,在相關新聞事件發生時,也成為傳遞訊息的媒介之一。

    9月13日,英國廣播協會(BBC)以「香港札鐵工人結束馬拉松式罷工」為題,刊出了罷工結束的報導,並以「集體談判取得突破」數語,為此次的36天罷工,下了註腳,同日,香港明報則以「職工盟贏家 工聯會輸家」為題撰寫短評,替此次工潮作出了明確的政治判斷。

    台媒不報 距離因素?罷工疑慮?

    整體而言,若用「紮鐵」或者「札鐵」為關鍵字,遍查本地四大報資料庫系統,在8月6日到9月12日之間,完全沒有任何一篇文章(包括外電)提及紮鐵工潮。至於本地的新聞台,由於未有全面完整長時間的觀察紀錄,可能不能妄下斷語。

    究其原因,或許可以從二方面探討。一是本地媒體向來不重視所謂的國際新聞,扣除天災、人情趣味以及影視體育消息,除台灣之外的新聞訊息,已經不易登上版面,更何況是背後涉及政治經濟脈絡的「硬」新聞。

    然而,前述推論也有疑問,香港在回歸中國後,在平面媒體中,相關訊息多數被歸入兩岸新聞的範疇。這一次的紮鐵工潮,顯然是該時期當中最受到港媒頻繁報導的事件之一,台灣四家報紙不分黨派或者政治立場,竟然絲毫未提,似乎不是
    「不重視國際或政經新聞」這個因素,可以簡單帶過。

    第二個推論則可能是報導框架的限制。若從較廣義的政治光譜評論,國內四家報紙都未有明顯的階級立場,不若歐洲傳媒,時有站立在勞工階級的評論和報導不斷被生產出來。因此,面對發生在香港的罷工事件,即使時有衝突、即使在當地社會的影響層面廣泛,但因可能對既有秩序有「潛在威脅」,於是在編輯室層層過濾之下,,自然而然被視為「不重要」或是「地方」事件,而被捨棄不登。

    這個推論,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詳實調查,如媒體工作者的意識型態測試和研究,不易證實。但如果能夠對照國內主要媒體以往對罷工或工運事件的報導框架,或者報導者本身的勞工意識建構過程,也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判斷。(本文經修改後刊登在61期目擊者雜誌)

  • 台灣媒體
    最時拿水果日報、數字周刊的頭條做大肆報導,
    記者會直接拿youtobe上的免費影音當新聞,可笑的連來源都沒搞清楚就亂講一通。
    或是上討論區直接看有沒有路人甲乙會爆出影視名人料的八卦拿來報報。
    可怕的是什麼時事新聞都能沾上怪力亂神,
    如埋骨旁電線杆牌號開出威力彩號碼…
    或是什麼政客抹黑、不見選戰牛肉的新聞也能24小時一直報。
    播放國際新聞的比率真的不多!

    可怕的是記者都還會寫錯字,邏輯也偶讓人摸不到頭緒!
    有時白目記者發問的問題更是讓人覺得很沒水準!唉

    如果新聞媒體不能自我過濾品質的話,真的不如以前三台就夠了!



回應...
 返回 寵物毛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