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商周:昔日一流人才 成了流浪總經理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39 期
作者:鄭呈皇
「就像一朵很美麗的花,但一下子就謝了。」到中國13年,換了6個工作的台籍總經理,如此註解自己的遭遇。
「你的業績沒做好,請你離開。」鐘明炎才剛坐下,大陸國營企業東方通訊新任總裁一開口,就要他走路。十分鐘後,鐘明炎回到辦公室,準備紙箱。他關起門,看到
桌上的家人合照,惆悵油生。十分鐘前,他還是這家年營收八百億元企業的市場部總經理,手下有五千名員工。再回到八年前,他在台灣,還是個兩百人電信公司的總
經理。
現在的他,卻落得中年失業。這天是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他清楚記得。
一個月後,他從上海跑到杭州,投靠朋友,在不過十人的廣告公司求得副總一職。由於過去的積蓄都匯回台灣給妻小,手邊現金所剩無幾,他曾經拮据到五天只花人民
幣一百元。即使窩在十坪的房子裡,但他告訴自己,「即使不順也不回台灣,大陸這麼大,機會一定有。」
又過了一年,實在待不下去的他,寫了三封履歷,拜託朋友幫忙,才找到現在英華達副總經理的位子。
鐘明炎並非特例。最近《商業周刊》經研室,進行一場跨海的追蹤調查。試圖追蹤過去五年來,也就是「移居上海」熱潮後,曾被本刊報導過的五十位赴中國發展的高
階經理人,如今的際遇。結果發現,有二○%的人,職位被迫降等或換職到規模較小公司;有一八%的人回到台灣。雖然這數字的另一面,反映有二○%的人職位升等或
掌理更大公司,有三八%仍能安然留在原位。
表面上,看起來有五八%的人有平盤之上的表現。但隱藏在數字背後,有兩項必須提醒:一,有些人才剛到大陸,目前還在蜜月期階段。觀察期一旦放長,五八%的數
字不見得能維持;其二,這數字代表的是有被媒體報導條件的一群菁英,要穩在平盤以上者才勉強超過一半,更遑論此起彼落赴大陸發展的一般人。
於是,飄蕩各省不得志的「流浪總經理」,成為新台商面貌。
他,被年薪兩千萬挖角;如今,手下員工只有五十人
甚至,有總經理離開原本公司後,自己印名片擔任總經理,利用過去建立的人脈,接零星的案子生活,成為一人總經理。廖恩顯,就是一例。他名片上印著房地產公司
的總經理職稱,還有地址電話。但他坦承,這只是借用一個辦公大樓的地址,若客戶打這支電話,會有別家公司小姐代接。
過去的廖恩顯,曾是一家擁有員工五千人的大陸仲介公司業務總監,但後來被本地人取代而離開。這一年來,他就提著一個電腦包,到處接案子。?這些總經理們,當
初能走出台灣轉赴中國發展,是看上中國大陸多如天際繁星般的大好機會。為何最後卻發展不順?
以曾經上過《商業周刊》封面的何經華為例,三年前,他被大陸用友軟件公司〈最大的軟體公司〉以年薪兩千萬元的天價挖角,薪水不但是一般大陸專業經理人的四十
倍,還有「黃金降落傘」條款的保護,保障他跳槽後五年的工作權利。
但去年十一月初,他卻突然離職,還沒到黃金降落傘的期限。外界猜測,他是因業績未達到預期而被迫下台,何經華在接受專訪時僅表示:「我年紀快五十歲了。用友
的工作很辛苦,七五%時間都在外面出差,我想好好休息。」如今的他,是西貝爾〈Siebel System〉大中華區副總裁,員工不過五十人,與用友的五千人相比,規模
小了許多。短短三年,何經華的轉折點出,台灣人進入中國當總經理是最高難度的挑戰。
不只何經華,從《商業周刊》的追蹤調查顯
作者:鄭呈皇
「就像一朵很美麗的花,但一下子就謝了。」到中國13年,換了6個工作的台籍總經理,如此註解自己的遭遇。
「你的業績沒做好,請你離開。」鐘明炎才剛坐下,大陸國營企業東方通訊新任總裁一開口,就要他走路。十分鐘後,鐘明炎回到辦公室,準備紙箱。他關起門,看到
桌上的家人合照,惆悵油生。十分鐘前,他還是這家年營收八百億元企業的市場部總經理,手下有五千名員工。再回到八年前,他在台灣,還是個兩百人電信公司的總
經理。
現在的他,卻落得中年失業。這天是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他清楚記得。
一個月後,他從上海跑到杭州,投靠朋友,在不過十人的廣告公司求得副總一職。由於過去的積蓄都匯回台灣給妻小,手邊現金所剩無幾,他曾經拮据到五天只花人民
幣一百元。即使窩在十坪的房子裡,但他告訴自己,「即使不順也不回台灣,大陸這麼大,機會一定有。」
又過了一年,實在待不下去的他,寫了三封履歷,拜託朋友幫忙,才找到現在英華達副總經理的位子。
鐘明炎並非特例。最近《商業周刊》經研室,進行一場跨海的追蹤調查。試圖追蹤過去五年來,也就是「移居上海」熱潮後,曾被本刊報導過的五十位赴中國發展的高
階經理人,如今的際遇。結果發現,有二○%的人,職位被迫降等或換職到規模較小公司;有一八%的人回到台灣。雖然這數字的另一面,反映有二○%的人職位升等或
掌理更大公司,有三八%仍能安然留在原位。
表面上,看起來有五八%的人有平盤之上的表現。但隱藏在數字背後,有兩項必須提醒:一,有些人才剛到大陸,目前還在蜜月期階段。觀察期一旦放長,五八%的數
字不見得能維持;其二,這數字代表的是有被媒體報導條件的一群菁英,要穩在平盤以上者才勉強超過一半,更遑論此起彼落赴大陸發展的一般人。
於是,飄蕩各省不得志的「流浪總經理」,成為新台商面貌。
他,被年薪兩千萬挖角;如今,手下員工只有五十人
甚至,有總經理離開原本公司後,自己印名片擔任總經理,利用過去建立的人脈,接零星的案子生活,成為一人總經理。廖恩顯,就是一例。他名片上印著房地產公司
的總經理職稱,還有地址電話。但他坦承,這只是借用一個辦公大樓的地址,若客戶打這支電話,會有別家公司小姐代接。
過去的廖恩顯,曾是一家擁有員工五千人的大陸仲介公司業務總監,但後來被本地人取代而離開。這一年來,他就提著一個電腦包,到處接案子。?這些總經理們,當
初能走出台灣轉赴中國發展,是看上中國大陸多如天際繁星般的大好機會。為何最後卻發展不順?
以曾經上過《商業周刊》封面的何經華為例,三年前,他被大陸用友軟件公司〈最大的軟體公司〉以年薪兩千萬元的天價挖角,薪水不但是一般大陸專業經理人的四十
倍,還有「黃金降落傘」條款的保護,保障他跳槽後五年的工作權利。
但去年十一月初,他卻突然離職,還沒到黃金降落傘的期限。外界猜測,他是因業績未達到預期而被迫下台,何經華在接受專訪時僅表示:「我年紀快五十歲了。用友
的工作很辛苦,七五%時間都在外面出差,我想好好休息。」如今的他,是西貝爾〈Siebel System〉大中華區副總裁,員工不過五十人,與用友的五千人相比,規模
小了許多。短短三年,何經華的轉折點出,台灣人進入中國當總經理是最高難度的挑戰。
不只何經華,從《商業周刊》的追蹤調查顯